中國質量萬里行文/本刊記者李穎
餐飲陷阱須提防,莫為小利吃大虧
年底將至,人們的應酬也逐漸多了起來,在外就餐往往避免不了。然而在飯店、餐館推出各種優(yōu)惠消費的背后,卻隱藏著一些誘人的陷阱。
《中國質量萬里行》通過分析近年來的餐飲投訴后發(fā)現(xiàn),目前餐飲消費方面的陷阱主要有:代金券消費限制多、打折卡優(yōu)惠有條件、熱推菜材料快過期、活魚蝦下鍋被調包、鮮榨果汁香精勾兌、額外費用悄悄收取等。
面對餐飲消費中的種種陷阱,《中國質量萬里行》提醒廣大消費者一定要小心甄別,明白消費。
1.對待優(yōu)惠券、打折卡這些餐廳的促銷招數(shù),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需求而定。有的消費者并不喜歡一家餐廳的口味,可為了貪圖這些優(yōu)惠,花錢辦了卡,結果很長時間不去一次,辦卡的錢也就花了。
2.面對心儀的“熱推菜”,首先要考慮其做工是否復雜,盡量選擇“簡單”的菜品。一般原料只有一兩種、最多不超過三種時,其中就很難混入不新鮮的了。
3.不少餐館都聲稱魚蝦“全場活殺,現(xiàn)吃現(xiàn)做”,為了證明其新鮮度,還會將活蹦亂跳的魚蝦拿給顧客看。其實,貓膩可能在廚房里。一般來說,魚眼突出、表皮完整的大多是鮮魚。水煮魚若用活魚烹調,魚肉片會微微卷起,肉質有彈性。如果挑選蝦、蟹等海鮮產品的話,可以在服務員將海鮮撈出來查看時,用小刀或其他器具在蟹殼上做個記號。
4.餐館的真正暴利來自鮮榨果汁,少數(shù)不良商家甚至會用香精勾兌。一兩個水果,加上增稠劑、果味香精,再倒入純凈水,放入榨汁機攪勻,就成了一杯以假亂真的鮮榨果汁。其實,點瓶裝飲料是性價比最高的。同時,出于健康考慮,零熱量的茶水也是不錯的選擇。
5.有些飯店巧立名目的收費可謂是“防不勝防”,一杯茶、一塊熱毛巾、一包餐巾紙可能都要消費者掏腰包。一般說來,如果要收費,飯店必須予以明示,明確告訴消費者哪些服務是免費的、哪些是要收費的。如果事先不告知消費者,消費者有權拒絕支付這部分費用。
功能食品名目多,飲食平衡才健康
隨著健康逐漸成為人們最為關注的話題,名目繁多的功能食品也越來越被養(yǎng)生者追捧。環(huán)顧各大商場超市,幾乎每種食品都有神奇的保健功效。高鈣、高鋅、補腦、補腎等種種神奇的光環(huán)圍繞在功能食品的周圍,迷惑了消費者的雙眼。
然而《中國質量萬里行》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市場上不少功能食品沒有向消費者提供真實信息,有1/3的食品標簽含糊不清或具有欺騙性,如:一些食品標簽說“不含膽固醇”,實際卻含有過多的飽和脂肪酸;“低鹽”食品中的鈉含量卻超出允許范圍;而那些“有助于骨骼發(fā)育”、“增強免疫系統(tǒng)”、“預防皮膚受損和延緩細胞老化”甚至“富含有益大腦健康營養(yǎng)成分”的產品,其實根本沒有任何根據(jù)。
如今青少年中多見不健康身材,大都有偏愛零食、少吃主食的嗜好。而有騙人之嫌的“功能食品”,則使人們放松了對零食的警惕。對此,《中國質量萬里行》提醒廣大消費者:
1.功能食品與普通食品的最大差別,就在于價錢。食品廠商為了迎合消費者對健康的需求,通過片面的說明標簽和強大的廣告宣傳,人為制造出虛幻的健康食品來,以追求高額利潤。至于效果如何,是沒人能說得清的,也沒有辦法能夠檢驗出來。
2.功能食品的泛濫,是以科學、健康的光環(huán),誘導人們無節(jié)制地消費各種經過二次加工的工業(yè)包裝食品。而部分功能食品,因為追求美味,所以不可避免地以高糖、高鹽、高油脂為特征;因為要長期運輸、儲存,所以不可避免地添加防腐成份等等。超量食用功能食品危害健康。
3.功能食品并不能代替三餐主食,日常的飲食平衡對健康更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