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質檢總局質量管理司司長孫波
今年是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質量和安全年。國家質檢總局提出讓“質量和安全年”成為質量宣傳年、質量提升年、質量服務年、質量整治年和質量建設年。
作為組織實施國家質量振興政策措施的宏觀管理部門,總局質量管理司如何抓好這項工作,司長孫波的答案非常明確:黨中央、國務院確定質量和安全年,既給我們增加了壓力,也為我們創造了條件。壓力催人作為,條件有利于作為。我們當前的任務,就是要緊緊抓住這一契機,組織團結全國的質量管理干部,抓好各項具體工作。要抓好質量規劃、質量狀況分析、質量興市、質量誠信體系建設、缺陷產品召回管理、重大設備監理、名牌戰略、質量工程師隊伍建設、質量月宣傳活動等等。他強調:“這些工作我們每年都在干,但是今年呢,應該干得與往年不同。必須干出質量和安全年的要求和特色,使我們的工作更有成效。”
構建質量工作統一戰線
近來,從凱美瑞“剎車門”事件到株洲市區湖南首座城市高架橋拆除中發生坍塌事故,這一系列“質量門”事件令人警醒:質量近在咫尺,觸手可及,且關乎國民的安全和健康。
“在當前形勢下,提高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顯得尤為緊迫。在所有工作中,第一位的,是要推動全社會進一步重視質量問題,努力營造有利于質量進步的社會環境。要構建質量工作的統一戰線,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形成浩浩蕩蕩的質量大軍,為提高我國的產品質量安全總體水平共同奮斗。”雙休日也顧不上休息的孫波雖一臉倦容,但一談起質量話題卻顯得很興奮:“統一戰線是我們黨的三大‘法寶’之一,在今天的質量管理工作中同樣具有現實意義。”
孫波強調,建立質量工作統一戰線,要發揮政府、協會、學會和社會方方面面的作用。說到底,質量是全社會的事情。從目前看,它關系到擴內需、促出口、調結構、保增長目標的實現,是把當前經濟危機轉化為產品上水平、產業上臺階的重要措施。從長遠看,質量更是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問題。中國的和平崛起靠什么?國家強盛、民族復興靠什么?我看,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到目前水平的現階段,我們絕不能也不可能走西方發達國家走過的路。惟一的道路就是以質取勝,靠質量、靠品牌,靠全國人民齊心協力。
目前我國的國民經濟統計指標,主要是反映速度的,還沒有反映質量水平的統計指標。如何在統計指標上反映質量、反映“好”字,切實落實科學發展觀?
“為了適應又好又快發展的需要,我們在積極研究探索能夠反映質量水平的統計評價指標,并且爭取能夠納入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統計目錄。”孫波表示。
其實,從2006年開始,國家質檢總局會同有關部門連續幾年發布了質量競爭力指數。作為一項在世界上領先的研究成果,質量競爭力指數不僅受到了國內地方政府和社會的關注,也受到了國外的關注。但是由于各項指標存在不直觀、不通俗的缺陷,影響沒有預期的大。
孫波向記者透露,目前質量司正在研究進一步完善的措施。同時積極爭取與國家統計局一道進行新指標的研究,爭取早日制定出科學實用、真實反映質量水平的統計指標。目前,《質量振興綱要》(1996-2010年)即將到期,新的《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制訂和征求意見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作為國家未來10到15年的質量發展階段性目標和政策措施,《質量發展綱要》旨在“制訂出一個既鼓舞人心又實事求是的目標,動員廣大企業和全社會共同為之奮斗”。
企業是質量提升的主體
孫波明確指出:“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始終是我們的立足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政府部門,如何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增強企業的質量意識和責任意識、推動企業加強質量管理是我們面臨的新課題。”
孫波認為,強化企業的主體作用,質量管理司應著力抓好三項工作:一是加強對企業的引導;二是加強質量誠信體系建設;三是組織動員社會各方力量推動企業加強質量管理。
首先,對那些為質量進步做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要進行表彰,以此引導和激勵廣大企業走質量興企的道路。應該說這是我國《質量法》的明確要求,也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非行政直接干預的措施。通過表彰能夠使廣大企業和社會明確國家鼓勵什么,引導企業朝著政府希望的方向去干。所以,我們要像美國、日本、歐盟等世界上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樣,設立“政府質量獎”,加大政府的推動引導力度。同時我們也支持各省設立“政府質量獎”。目前全國已經有17個省和副省級城市設立了“政府質量獎”,上海、重慶等也即將開展這項活動。
其次,推動質量誠信體系建設。誠信是質量的道德基礎,不講誠信的企業再好也生產不出消費者滿意的產品。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我們要積極推動以產品質量信用記錄為重點的誠信體系建設。推動行業、企業的誠信、自立,提高企業的質量誠信意識,在思想道德層面奠定高質量的基礎。要加大對守信企業的鼓勵,對失信企業的懲處,包括建立和完善黑名單制度,鼓勵守信,懲戒失信,增強社會的誠信意識。
第三,推動企業加強管理。技術和管理是質量提升的兩個輪子,必須讓這兩個輪子轉動起來,缺一不可。比如,積極支持中國質量協會開展質量普及和深化工作,在企業中廣泛開展QC小組活動,貫徹《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國家標準。
前不久,凱美瑞“剎車門”事件成功解決,使消費者對缺陷產品召回管理制度更增添了信心。從2004年《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正式實施至今,共有54家國內外汽車制造企業實施了167次召回活動,涉及193個車型的汽車215萬輛。有力地維護了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受到社會好評。
“質量司一直致力于建立缺陷產品召回管理制度。”孫波介紹說,缺陷產品召回也是推動企業加強質量管理、增強質量意識的非常有效的措施。它要求企業從設計、原材料進口、生產工藝、技術、管理環節,都要把好質量關。如果出現了缺陷,就得負責任,就得召回。雖然是事后的,但這是對你事前出現問題的一種追究,可以促使企業從設計直到產品出廠的檢驗都把好關。
近期,質量司正加快立法進程,爭取《缺陷產品召回管理條例》盡早出臺,進一步擴大缺陷產品召回管理的范圍。
“今年我們同國家發改委、海關總署等部門已聯合發文,把汽車范圍擴大到N類(貨車)和O類(掛車),對其依法實施召回管理。”孫波進一步表示,“今后我們要圍繞產品質量安全,進一步健全缺陷產品召回管理的制度體系。通過這些工作,推動企業搞好質量管理,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以質取勝靠人才
“國家提出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好’字當先,‘好’如何體現?就在于質量。”在質量管理領域工作多年的孫波,越來越感到肩頭的擔子不輕,壓力無形中在不斷增加。
他說,質量事業是一項基礎性很強的事業,要求我們不斷向前推進,不僅需要各級領導的特別重視、特別關注、特別呵護,更需要一大批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以昂揚向上、充滿激情的精神風貌去實踐,開創中國質量事業的新天地。
“以質取勝靠什么?一靠科技,二靠人才,歸根結底要靠人才。”為此,孫波大膽提出,在全國所有工科院校開設質量管理課程:“學工的首先要有質量意識,要接受有關知識的培訓。”從理論、技能和經驗三個維度全方位提升素質,培養全民質量意識、誠信意識,讓以質取勝的戰略深入人心。
令孫波倍感欣慰的是,2007年底,我國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在武漢大學亮相,標志著質量發展戰略研究新學科的誕生。研究院將通過質量管理科學、經濟學跨學科研究,將質量發展戰略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緊密聯系起來,為質量工作提供強有力的學術支撐,推動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該研究院的一項主要任務是人才培養,為政府質量監督管理部門、其他政府部門和社會服務機構,提供定期、不定期的高層次業務培訓,逐步建立以研究生為主要目標的高層次人才培養。
“這還遠遠不夠。”他說,“中國是一個正在快速崛起的大國,經濟發展給資源、環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要實現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走以質取勝的道路。為達此目標,必須造就成千上萬高素質的質量管理人才大軍。舍此別無他途。”
質量工作千頭萬緒,需要各方關注并努力,更需要質量管理戰線的同志齊心協力。“作為全國質量管理工作具體負責的一個部門,質量司的工作與國家的質量振興,與國家和人民的前途命運是緊密相連的。需要強調的一點是,我們必須堅守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的精神,這樣才能努力工作、不懈進取。這既是做好質量管理工作的基礎,也是我們全國管理戰線的同志要堅持和發揚的一種寶貴精神。”孫波司長感慨良多,對同仁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