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問題近幾年來一直處于風口浪尖,而這一現象,體現了一個著名的經濟學理論——“劣幣驅逐良幣”。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其實并非只是政府的監管不力以及企業道德感下降這么簡單。
食品安全的問題關乎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所以才會在問題出現后引起社會公眾的關注和憂慮。在普通民眾看來,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最根本的原因是企業為了追求更大的利潤而忽視了社會道德感。
不論是毒奶粉還是染色饅頭,都是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在追求以最低的成本來創造最大利潤的今天,在被金錢蒙蔽了食品制造者雙眼的今天所發生的事情。我們只是看到了黑心企業在日常經營時所做的無良品行以及政府機構的無效用監管體制,沒有看到的是這一系列現象最初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食品安全問題的真正導火索
在當今的中國,房價高、物價高,似乎沒有什么是便宜的,民眾也不得不過著通貨膨脹下的高壓力生活。如今,地溝油、瘦肉精、牛肉膏等等有毒物質充斥在我們的日常食物當中,這也讓中國人為難的不是吃什么,而是能吃什么。
無論是食品經營者還是國家監管機構的工作人員,都是身處在食品消耗鏈上的一員。難道他們自己就不知道食品安全問題如果還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終有一天會傷及自己嗎?他們不僅知道,還知道作為食品經營單位是食品安文/本刊記者劉暢全問題產生的源頭,作為第一責任人,有著不可推脫的責任。
然而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也有我們無法想象到的一個重要導火索。前幾日與創辦正規食品店的朋友聊天,聊到食品經營者創業的相關問題,這位朋友談到近期自己著手準備開分店時遇到的困境。他說在中國,做正規的食品店,要經過工商局、稅務局、公安局、衛生部門、消防部門、防疫部門、城管、市政管委、房管、物業、街道辦、電信部門、商務部門,而如此一遍下來,光是為了各個部門手續順利完成所花費的各種成本,都不是一般創業者能夠承受得起的。而這些正是所有正規食品店都必須經歷的正規程序,讓食品行業的創業者不得不為了所付出的成本而做“黑心”企業,更有甚者,直接進入非法企業的行列。這并不是為食品生產的企業找借口,而是想讓民眾認清問題產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并不只是在企業自身,經營者不是沒有企業道德感,而是沒有一個能夠維護企業道德感的環境。
信息不對稱是劣食驅逐良食的誘因
16紀英國造鑄局局長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經濟學定律——“劣幣驅逐良幣”,這一定律是基于“劣幣”進入流通市場之后,人們將“良幣”收藏起來,而驅使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只剩下“劣幣”。這一經濟學定律,是當今食品安全問題現象的最佳詮釋。
當今的中國社會環境,特別是對于受到持續關注的食品行業,長期以來,雖有各種政策規定,有相關部門的監管,而仍未能取得實質性的突破。了解造成這種困境的原因,我們不妨回過頭來看看。在食品制造行業,無論是對于買家還是賣家,其實都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現象,而這一現象的逐漸發展,就會造成企業的道德危機,也就是利己觀念的爆破性發展。
例如,在信息不對稱的市場中,買家不知道食物產品的真實情況,而只是想一味尋求低價,而如果賣家提供低價高質的產品,是連蠅頭小利都無法賺到的。很多的企業經營者知道,如果你一味地只做高質產品,以低價出售,根本不可能長期在市場中發展下去,更別說盈利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經營者只有做有質量問題的產品,也許才能夠讓企業存活下去。
近日,深圳龍崗坂田一出租屋內地下飲料作坊被端,現場查獲大量用增稠劑、色素、糖精和防腐劑等化學食品添加劑調制杯裝飲料,其日營業額上萬元。其實這也只是國內眾多小作坊中的一員。國家質檢總局曾經做過一個統計,中國食品加工業當中將近80%都是十人以下的小作坊,而這樣觸目驚心的數據,我相信還是保守估計。
蒙牛的執行董事曾在香港新聞發布會上說出了“蒙牛供應香港的產品,保證比大陸的產品質量更好”這一驚人話語,從而把蒙牛又一次推到了風口浪尖。
其實在這背后,我們也不難看出,在同價的情況下,偽劣產品相對于優質產品其制作的成本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偽劣產品就是這樣將優質產品驅逐于市場之外,使得企業在這種環境之下道德感喪失,而出現了“劣食”驅逐“良食”現象。
劣食的消失需要好的環境
在我們一味地說企業昧良心做經營的同時,有沒有想過自己作為買家只是一味地想購買低價產品,其實最終毒害的是自己。雖說一個企業創辦之初所花費的成本不應該讓消費者買單,但在消費者一味追求低價的同時,其實也打亂了市場良性競爭的秩序。除此之外,也存在著政府對市場競爭不規范行為的管理以及政府對創業者的支持不夠有效這樣的因素。
社會現象是社會大環境的組成部分,而社會的大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社會的種種現象。一個良好的競爭環境,不僅僅要靠政府相關部門的有效管理,例如對食品企業創辦者相關的政策支持,對市場的競爭環境做相應的監管,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合作以及去除繁冗的機構設置,杜絕企業創辦之初每個部門都要管,而在產生問題之后,卻沒有一個部門能真正進行管理的現象,產經而且要建立真正有效的、對企業創業有利的社會環境。還要依靠我們消費者,依靠民眾對市場的正確認識,來支持企業乃至整個行業的發展。
意大利一位思想家說過,在一個人人都偷竊的國家里,唯一不去偷竊的人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成為被攻擊的目標。 因為在白羊群中出現了一只黑羊,這只黑羊就是“另類”。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不管是民眾、企業家還是政府部門,所面臨的種種問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良的社會環境,而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才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最根本途徑,而這一具有創造性的活動,其實與我們每個人都脫不開關系,食品安全的未來能否真正向好的方面發展,它的方向盤,其實掌握在我們每個人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