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現代宣布延保新政,旗下的索納塔品牌向消費者提供5年或10萬公里質量延長保障”服務。對于該項延保“新措”,市場表現出了不同的反應。
相較絕大多數品牌的質保期和里程,該項舉措看似提升服務質量,但有關市場分析認為,此舉是將車主牢牢“綁定”在了4S店上,其結果很可能是讓消費者花費更 多的金錢,為4S店和廠家提供更為穩定的收益。因為按照質保的規定,車主在質保期間必須按時去4S店做保養,并且在保養記錄中有所體現。一旦沒有按時按量 保養,那么很可能得不到完整的質保服務。
新老車主感受不一
以小李為代表的購車時間少于3年的新車主,習慣于去4S店給自己的車做保養,他說,自從車買來后,自己一直在店做的保養。雖然他也知道,有些維修店的價格 遠比4S店的便宜。但是對于里面的行情和不確定因素,他心里沒底。寧愿多花些錢去正規4S店,也不會冒險去嘗試另外維修保養。談到北京現代的延保新政,小 李認為這是好事,表示如果自己的汽車品牌也能這樣做就好了。至于談到的“綁定”問題,小李不太在意,既然會一直選擇4S店做保養,那么這筆錢就肯定是交給 4S店的,不存在被約束的擔憂。
新晉車主一般沒有車輛維修和保養的經驗,如小李一樣,會將4S店作為不二的維修保養選擇。對汽配城和路邊維修店的質量擔心是一方面,有些消費者根本就不知 道這些地方和4S店的價格差異則是另一方面。而這些車主很可能隨著經驗的增加,意識到4S店保養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從而轉向其他較為便宜的保養渠道。在 這種情況下,加長的質保期規定就可能成了負擔。
而另一類消費者則是具有一定經驗的老車主,他們會適當選擇更為實惠的保養渠道。在4S店保養,只是質保期內迫不得已的選擇。一旦出保,他們會立即轉向其他 較為便宜的維修保養渠道,規避4S店昂貴的工時費和零件費用。而這一筆錢恰恰是4S店賴以獲利的重要部分。有媒體給北京現代算了一筆賬,基于延保新政,未 來5年北京現代銷售的萬輛索納塔將為4S店帶來包括工時費和零件銷售利潤在內的新增收入達億元之多。
張先生的車剛出質保期,他從開始的4S店保養,到現在的自行選擇保養渠道,可謂經歷了一個學習的過程。他坦言,自己再也不會到4S店去接受價格不菲的保養 和維修。對于北京現代的延保新政,他同樣認為這是變相增加收入的做法,表面上看這樣做對消費者比較實惠,但是質保的前提是保養要始終在店完成,否則廠商不 保。所以質保延長了,去4S店做保養的時間和次數也就多了,而去店里做保養的收費是很高的,這樣換算下來,是一筆很大的錢,長遠看其實是廠商賺的更多。其 實后期保養的收費在4S店盈利的比重是很大的,而且價格比你在外面做要貴很多,不論是材料費還是工時費,這樣質保延長,會讓店多賺不少錢。
他還提到,他的很多朋友和他一樣,大部分出保后就很少回4S店做保養了,因為太貴。比如去4S店換次機油,元,包括材料費、工時費等等,但是在外面,恐怕 只要100元就可以搞定,而如果因為質保延長了,等于還要每次都回店做保養,每次還要多花200元,這樣算下來,反而是廠商賺了。
認同張先生觀點的還有不少人,其中身為車主同時又是汽車媒體人的徐先生從事汽車行業報道和分析多年,站在普通消費者的立場上,他的觀點和張先生基本相同。 而作為汽車行業媒體人的他,針對一些認為車企迫于市場慘淡而讓利的觀點,明確提出:就目前看來,雖然汽車產業在短期內遭遇冷場,銷量下滑。但從長遠來看, 仍然是個朝陽產業,外資品牌和合資品牌仍牢牢把控著一線城市的市場,受到傷害更多的還是自主品牌和小品牌。所以,認為車企和4S店迫不得已而讓利的想法顯 然是對市場和行業不夠了解。
更何況面臨銷量下滑,維修和保養的利潤更是成為了4S店的重頭收入,面對如何增加這部分收入,4S店必然會想出新的辦法。所謂“買的沒有賣的精”,在現階段的車市背景下,消費者想從廠商身上占到便宜,還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