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目前中國化肥市場“洋”化肥比比皆是,出現了“萬國化肥”搶占中國市場的混戰局面。而不少農民用高價買了這些“萬國化肥”使用后,卻大呼上當,原來,這些化肥大都只是“洋品牌”化肥。本刊記者幾經周折,走訪多省,終于揭開了“萬國化肥”的神秘面紗……
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
文/圖 符秋祖 本刊記者 譚祖發 彭滔
“進口化肥” 花人眼
“這袋135(元),這袋170(元),這袋190(元)。”湖南常德市蘆池州村村民童建新指著一袋袋花花綠綠的化肥說。
在童建新家一棟紅磚和木頭砌成的平房前,堆著各種各樣的洋品牌化肥。49歲的他到底用了多少種洋品牌化肥自己也記不清楚了。他只知道用過的化肥袋子“一大堆”,外國牌子幾十個。
童建新用過很多種“進口化肥”。
“挪威海德魯技術,你知道是什么技術嗎?”看到化肥包裝袋的標識,記者問。
“不懂。”
“俄羅斯沃夫特化工集團在哪你知道嗎?”
“我哪知道。”他憨憨地笑,“賣化肥的說這是進口的,外國貨。”
“這類化肥太貴了,用不起。”一旁39歲的菜農童永軍插話,一畝地要一兩百斤,400元。他給記者算了筆賬:2毛錢一斤的包菜,一畝地能收5000斤,一年兩季收2000元。兩畝承包地算下來,年收入不足2000元。
“貴且不說,還不好用。去年買了‘尼泊爾’的進口化肥,想試試怎么樣,結果肥效不行,今年就這個(牌子)買一袋,那個買一袋。”一位村民發牢騷說,“現在假化肥太多,連外國化肥也一樣。”
童建新和童永軍對此也頗有同感:怎么假化肥就那么多呢?
村民不知道的是,他們購買的所謂進口化肥大都只是“洋品牌”化肥。據常德市工商局市場規范管理分局工作人員介紹,這種“洋化肥”由來已久,實際上多為國內生產。
這些“洋化肥”的真相如何?究竟是哪里生產的呢?
互聯網上關于“進口化肥”的宣傳隨處可見。山東中天化國際化肥進出口有限公司宣稱其“是集化肥研發、生產、經營于一體的國際高尖端科技型集團公司,擁有國際一流的研發隊伍,擁有自主進出口經營權”。旗下品牌“芬蘭獅王”由芬蘭獅王農藥化學集團有限公司授權。
臨沂天瑞肥業有限公司在網站上稱公司“與多家國際化肥巨頭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目前,已與俄羅斯康農國際化肥集團有限公司、德國紅牛鉀鹽礦化集團有限公司及美國美磷國際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等國際知名化工企業成功合作,成為其在中國的總代理商。”
安得利肥業有限公司稱,“先后與美國金丹利國際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和俄羅斯聯邦哈羅富肥業有限公司以及芬蘭、丹麥國際產業化工有限公司強強聯合,生產出‘金丹利王’牌、‘天籟’牌、‘施藝農’牌,‘芬蘭凱迪瑪’牌,‘丹麥海尼斯’牌等各種肥料。產品結構合理,質量過硬,資金雄厚,生產工藝以及管理水平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有業內人士評價,“如果果真這樣,那我們化肥行業的國際化進程確實夠快的,應該是件惠農的大好事!”
而河北省石家莊市舉辦的“北方肥料雙交會”上的一番景象,讓記者看出了一些端倪。在這里,記者仿佛置身于“萬國化肥博覽會”:地上擺滿了各個國家的化肥包裝袋,美國的、英國的、德國的、芬蘭的、丹麥的……甚至連阿拉伯也被當成了國家名,印在了化肥包裝袋上。銷售人員穿著皺巴巴的西裝,或站或蹲,有的坐在地上歇腿。與擺放在他們面前的那些五彩斑斕的化肥包裝袋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他們揣著“經理”的名片沿街叫賣,手中還捧著各種顏色的化肥顆粒,不斷向路人介紹著這些“舶來化肥”的高科技含量。
“生態環保、國外領先技術!”
“新型氮鋰,尿素的替代品!”
“控釋粒子,高智能啊……”此起彼伏的吆喝著。
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兜售“萬國化肥”的銷售人員,大都來自一個地方——山東臨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