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澆地就是一塊錢一度電。”王國堂說。這個價錢和蘭考縣供電公司公開的排灌電價相比,高出了近四成。
蘭考縣供電公司通過縣電視臺向農民反復強調的排灌電價是0.621元。“如果高于這個價錢,老百姓可以拒繳。”但是,岳黃樓村65歲的老黨員張云中告訴記者,村里澆水的電價收8毛錢,“都好幾年了”。
2010年10月份入冬以來,華北、黃淮等地降雨持續偏少,河南、山東等省出現不同程度旱情,時稱百年大旱。
抗旱自然成為各個地區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元月份,溫家寶總理考察河南的抗旱工作時表示,確保抗旱用電,把澆地成本降下來。
但現實并非全然如此。“24度電交了24塊錢”,“一度電不會低于七毛八”。這是旱情較重的蘭考縣、開封縣兩個地方農民繳納的澆地電價。大旱之下,澆水還得交高價,當地農民稱,供電部門是在趁火打劫,大發國難財。
電價:高出供電公司公開的排灌電價近四成
旱情一直持續,王國堂心里很不是滋味。通常情況下,農歷正月初十以后他已經外出務工了,而今年他不得不在家澆地。
王國堂是蘭考縣南漳鎮李堡大隊的一名普通村民。從去年10月份入冬以來,蘭考已經連續5個多月沒有有效的降水了。“往年的時候都是靠天,今年老天爺不下雨了。”李堡大隊的村民說。
2月13日,這一天的上午,蘭考縣飄過一陣小雪。三天之前,河南全省范圍內同樣也是一場小雪。但,驚喜也如同雪花飄過。農業專家認為,這兩場小雪對于今年的大旱來說,只是杯水車薪。
13日下午,王國堂和幾家親戚還是拉上了電線,裝上了水泵,扯上了水帶——他們準備在麥田澆地。
“澆水的電費是多少錢一度?”記者走進麥田上前詢問。
“一塊,俺用的是那邊板廠的電。”一個老漢正在扯水帶,他對著記者大聲喊道,他和王國堂是合伙澆地。
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了解到,村里人澆地都是幾家鄰居合伙,有的人家出水帶,有的人家拉電線,有的人家出水泵。
王國堂告訴記者,他們使用的是村子里一個小工廠的電。除了要繳納單價0.78元的工業用電電費之外,他們還要承擔額外的電損耗,最后的澆地成本高達一元錢。
“澆地就是一塊錢一度電。”王國堂說。
這個價錢和蘭考縣供電公司公開的排灌電價相比,高出了近四成。蘭考縣供電公司通過縣電視臺向農民反復強調的排灌電價是0.621元。“如果高于這個價錢,老百姓可以拒繳。”蘭考縣供電公司的工作人員明確表態。
縣供電公司:只要不多賺錢,就沒有發國難財
“實際上拒繳電費是不可能的,除非你不澆地。”村民向記者反映。
與王國堂的麥田一地之隔的是村民王運東的麥田。他的麥地里,幾個女勞力正一邊扯著水帶,一邊撒著肥料。
王運東使用的是村里的變壓器。按照蘭考縣供電公司在縣電視臺的宣傳口號,排灌電價是0.621元,王運東應該能得到實惠。
但實則不然。王國堂當著記者的面撥通了王運東的電話,詢問近日的澆地電價。“用了24度電,交了24塊錢。”王運東在電話里這樣說。
“還是一塊錢一度啊。”在當地南漳鎮供電所,張姓所長笑道。對于一元錢的排灌電價,張所長有自己的看法。
“我只收取0.621元的電費,其余的錢數由村里邊核算。”張所長說。他解釋稱,澆地使用的變壓器是村里的,多出的電費由村里邊核算。
“村里邊收多高,那是他們的事兒,村里邊自己核算。”張所長強調。
在張看來,供電部門為抗旱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免費配備了200個表箱。”張所長說,“過年的三天我都是為抗旱奔走,年都沒有過好。”說著話,張所長直嘆氣。
張所長堅持認為,雖然交到電工手中的電價是一元錢,但是供電所實際收取的電費還是按照排灌電價0.621元。
大旱之下,一元錢一度的高價排灌電,令當地農民不堪重負。有農民稱,“這是在趁火打劫,大發國難財。”
但張所長認為,“當中賺他的錢了,就是發國難財,要是一分錢不賺他的,就不存在(發國難財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