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對講機行業的重復建設現象嚴重;大量設備制造廠家競相仿制、對熱點對講機往往集中投產;市場競爭方式處于惡性價格戰等低水平狀態,產品結構型過剩現象嚴重。
隨著國產通訊市場的發展,除了固話,手機之外,對講機作為一種較為特殊的通訊手段,在民用市場中正悄然進行著從配角到占有一席之地的轉變。
對講機市場需求廣闊 前景可觀
作為中國國營對講機企業的源頭,天津對于對講機行業來說,無異于一個搖籃。早在五十年代末期,鐵路系統使用的電臺就由天津無線電廠生產,可以說,這是中國最早的無線對講機。但作為鐵路設備的生產廠家,天津所生產的對講機距離民用市場還有很大距離。
真正意義上的民用對講機誕生于泉州,在中國的對講機產業地圖中,泉州和天津并駕齊驅,承載了對民用對講機產業的研發和推動作用。出現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民營企業,其中不乏大名鼎鼎的好易通等。在泉州的巔峰時期,擁有生產廠家80多家,年產銷額達到12億元,從業人員達到數萬。以年產400多萬臺產量占據了國內絕大部分的對講機市場。
深圳同樣是國內對講機的產業基地之一,作為后起之秀,深圳從改革開放初,無論是從大的經濟環境還是小的產業規劃,都擁有極大的自由發揮空間。
對講機產業同樣由此受益,完備的產業鏈,充足的高科技人才儲備,良好的環境,都為深圳的對講機產業提供了發展機遇。
國內民用對講機市場根據最新估計,未來可達千億之巨。尤其是在通訊領域功能日益多元化,市場需求日益細分的當下,對講機有著獨特的功能區分和專屬優勢:其頻率專業,保密性好,費用為零的三大特點注定難以被手機取代。
而在礦業,野外,地質,公安,消防,救護以及最主要的民用旅游,建筑施工,物業,酒店,商場,學校等用途上,對講機則顯示了適應性好,簡單易用的特點。除此外,政府和一些工業企業中,對講機同樣不可缺少。
國外的對講機市場已經頗具規模,美國早在21世紀初,光民用對講機市場銷量就達1000萬臺,和手機銷量相當。
其他一些歐美發達國家,30%左右的家庭擁有和使用對講機。而我國目前的對講機市場還遠未達到如此規模。相較于數以億計的手機用戶,用途廣泛的對講機完全可以參照歐美國家的比例,預測出一個廣大的市場。
民用才是主流 與運營商攜手推廣業務
根據歐美國家對講機使用比例推算出來的未來中國民用對講機市場固然可觀,但就現階段來說,對講機還并不為太多人所了解熟知,但包括國內幾大通信運營巨頭在內的企業紛紛將對講機業務列上日程,與對講機生產企業合作,共推對講機業務。
在剛剛結束的北京科博會上,就有聯通和移動在內的多家通訊運營商專柜陳列適合個人使用的民用對講機。其中一款兼具手機和對講機功能的對講機尤其引人注意。該款機器可以隨時在手機和對講機網絡和頻率之間切換,且采用三防構造,結實易用,簡單經濟。根據對講機企業展會負責人透露,該款機器將在今年下半年上市,價格也十分親民,僅為千元左右。
另據透露:中國移動還將推出一系列的對講機,價格同樣在一般消費者承受范圍內,且會根據不同消費人群的特點打造不同款型,用途的對講機,將對講機參照手機營銷模式運作。中國移動在對講機上有著單獨的營銷劃分和長期的戰略和目標,“并非只是附屬業務那么簡單”。
對于運營商攜手民用對講機生產企業,業內專家普遍持看好態度。有人認為,民用對講機本身的定位和營銷不好做,捆綁在幾大運營商的身上,可以借用其品牌的口碑營銷,推廣對講機的概念。且幾大運營商豐富的經驗也可以彌補對講機企業在民用細分市場營銷經驗的不足。同時,對講機作為未來的一大趨勢,也可以填補運營商的一些空白,是個雙贏的合作。
#p#副標題#e#
外資主導數字對講機市場 亦與本土企業合作
但就目前來看,在公用和民用對講機市場中,發掘潛力更大的民用對講機市場還掌握在外資手中。尤其是國際通訊業巨頭摩托羅拉,其早在數年前就開始布局中國對講機市場,不但在多個城市開展體驗中心活動,更承接了多次國家級乃至國際級大型活動的數字對講解決方案。
而國產對講機雖然企業不少,規模整體也不算小,但尚未做強。對講機分為模擬對講機和數字對講機兩種。在相對低端的模擬對講機上,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并占據了全球80%的市場。但在更為高端的數字對講機領域,中國的份額則少之又少。
其實數字對講機的運用范圍主要是一些較為專業的領域,甚至涉及軍事,民航等重要行業和部門。雖然市場相較 模擬對講機為小,但對于國家安全層面的影響卻十分重大。由此,工信部多次表示,數字對講機的發展必須加速,市場雖小,但不可忽略。
也有專家認為,數字對講機在目前成本和技術都比較高的情況下,可以采取非市場運作,國家將這塊業務攬下發展。將模擬與數字分開,各司其職,分別發展。
而就在10月13日,福建省信息化局稱,福建成功研發數字對講機專用芯片,填補了國內在該產業核心技術自立研發的空白,相關方面組織起草的中國數字對講機ARC標準亦通過國家標準委立項審核。芯片是對講機產業的最高端,在這一技術上取得突破,意味著可以打破外資在行業上的壟斷。
不但有競爭,也有合作。近年來,國內對講機市場不時涌進外資流,摩托羅拉1987年進入中國,1992年在天津注冊成立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生產手機、對講機等無線通信設備。對講機市場占有率世界第三的威泰克斯,2003年在蘇州設廠。
全球民用對講機巨頭豪發,利用自己的經驗、資歷和品牌,在我國推出零售價99元的對講機,意圖打開民用市場。
TEKK也開始進入中國,2005年3月將制造基地從韓國遷至深圳。南方貝爾也進入中國與深圳諾德實業有限公司合作開拓民用對講機市場。
產業發展迅速 問題也很普遍
根據業內專業報告指出,隨著近年來我國通信產業的發展,對講機產業也在 超 常 規 高 速 發 展 。其 產 業 布局 呈 現 較為明顯的區域性,主要制造企業大部分分布在東南沿海、珠三角一帶。僅僅深圳一地無線電通信制造企業就有近200家,無線電通信設備制造總產值有400億元之巨,位居全國前列。深圳是全國最重要的對講機生產基地,也是全球最大的對講機生產基地之一。
專業從事對講機生產的企業(包括外銷企業)有40多家,其中對講機品牌企業有10余家。一批起點較高的“中國造”對講機制造商,已經向美國、日本、歐盟等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產品,其出口貿易呈增長趨勢。
雖然目前看來,我國已成為位列美國、日本之后,第三大對講機生產國,但我國自主品牌機份額很低。國內多數對講機企業技術水平低、生產規模小,不僅產品質量較差,而且資源浪費嚴重。我國現有的對講機制造企業無論技術水平還是生產能力,都與國外廠商有相當程度的差距。
國內對講機行業的重復建設現象嚴重。大量設備制造廠家競相仿制、對熱點對講機往往集中投產。
市場競爭方式處于惡性價格戰等低水平狀態,產品結構型過剩現象嚴重。
國內企業所生產的專業通信設備遠遠滿足不了我國專業無線通信發展的需要,目前,我國每年還要花大量的外匯進口專業無線通信設備。
對此,業內專家指出:我國的對講機生產企業應加速提高對講機產品的技術含量和設計水平,朝著智能化、個性化、輕巧型的方向發展,以自主研發、科技創新為主線,培育國內的民用對講機市場。在全球重振制造業的浪潮下,抓住契機,升級產業,將自身融入通信制造業的大板塊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