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舉行《2013年中國質量觀測報告》成果發布會,首次發布了反映我國總體質量狀況的綜合指數——珞珈質量指數。該研究院自去年以來,第二次對我國年度總體質量的基本狀況做出的全面展現與科學評價。
2013年質量觀測在2012年問卷設置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和完善,共設計了100個問項來反映一個區域的總體質量。針對產品、工程、服務和環境質量四大領域,就質量滿意度、安全感、公共服務和公民質量素質四個方面開展了大規模調查,調查范圍涵蓋了我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92個城市,包含了4個直轄市,31個省會以及副省級城市,67個其他城市。調查的有效樣本量為6217個,有效數據點為82.4萬條。全景式展現了中國年度質量發展的基本狀況,為我國質量的科學決策和有效治理提供了基礎性的支撐。
質量觀測數據顯示,2013年度我國總體質量指數得分為63.74分,較2012年的總體質量水平增長了1.52分,表明我國質量發展正穩健提升。四大維度中質量安全、質量滿意度、公民質量素質得分分別為65.89分、64.51分和65.76分,均在總體指數得分以上。只有質量公共服務的得分在及格線以下,為57.82分。政府的質量公共服務依然是我國總體質量水平提升的制約性因素。
在質量滿意度方面,服務質量、工程質量與環境質量滿意度較2012年均有所增長,唯獨產品質量滿意度得分僅為62.08分,下降了4.08%,表明我國質量總體狀況在改善的同時,2013年整體產品質量有所波動。在產品質量滿意度中,老百姓對家用電器、電腦、移動電話的質量感到最為滿意,得分分別為70.04,69.61和69.03,最為不滿意的是乳制品62.45分、肉類62.35分和化妝品61.95。在服務質量中除了通訊服務的滿意度較2012年有0.11分的下降以外,其他五類服務的質量滿意度均取得了較明顯的進步。在2012年老百姓最不滿意的醫療、物業和公交三項服務,2013年均達到了及格水平,分別為62.70,62.03和65.01。
2012年與2013年的質量觀測調查結果還表明,我國的質量安全狀況均未出現全局性風險:2012年我國的質量安全評價為66.58分,2013年為66.52分,兩年并無明顯差異。與老百姓生活最為相關的食品中的糧食、食用油、肉類的質量安全性分別為68.29分,64.25分和63.29分,均超過及格線;藥品的安全性2013年得分為66.77分,較2012年度增長了2.68分,增長幅度為4.2%。即使是老百姓極為敏感的乳制品行業,其安全性也達到了62.9分。說明我國的質量安全呈現總體向好的根本性轉變。
此外,今年的調研還增加了調查的直轄市、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共計35個城市)總體質量指數排名,排名前十的城市是蘇州、青島、天津、南寧、武漢、大連、合肥、杭州、長春、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