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樂視2012年進軍電視行業以來,就一直在不斷的推銷基于“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生態理念,今年以來,樂視TV更是憑借自建的銷售商城,希望打通從制造到銷售的全產業鏈解決方案。
這不,樂視TV前不久剛剛宣布,“9·19樂迷節”當天樂視商城超級電視銷量10萬臺,配件超4萬件,總銷售金額4億元,總參與人次超800萬。
單從數據來看,樂視已經憑借自家的商城完成了由“預售”到“售賣”的用戶直達。
樂視商城在成立之初就定位在“社會化”電商平臺,只是與傳統渠道性電商不同,樂視TV堅持按BOM(物料清單)定價,生產和銷售方合一,砍掉了營銷成本、渠道成本和不合理的品牌溢價。也即,樂視商城本質上是一種基于產業鏈垂直整合的“人人電商”模式。
和小米、蘋果一樣,樂視也是一直做自有產品的垂直電商,并且是獨家售賣的模式,事實上樂視在不久前還推出了超級合伙人計劃(詳情見鈦媒體前文:《樂視“超級合伙人計劃”切入傳統家電市場腹地,狼來了?》),以“O2O”模式將線下體驗,線上購買的模式向更多的區域拓展,甚至將合作推廣至全國各大縣級城市尋找“獨家代理”。
到此為止,以樂視為代表的新型互聯網企業與傳統家電企業之間的市場保衛戰已經進入了火熱的局面。
線上優勢向線下拓展,這一思路不僅僅會是樂視的發展路徑,也是包括小米電視在內的未來的發展路徑。反之,傳統家電廠商能否借鑒以樂視、小米為代表的基于產業鏈垂直整合的“人人電商”模式?
在我們了解的不少傳統家電廠商看來,樂視的路徑是重營銷、“高調”推廣,而傳統廠商往往并不屑于在線上營銷、電商等方面闊氣的掏出腰包——原因就在于其對線下渠道的掌控能力具有十足的信心。
然而,現實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2014年,傳統彩電品牌市場占比持續萎縮;根據中怡康數據顯示,樂視TV超級電視7月份單月市占率達到7.36%,超過三星、夏普、索尼三大洋品牌。
傳統家電品牌的市占率不斷下降,和他們采用的銷售渠道有著莫大的關系,傳統家電廠商的銷售渠道無非是線下門店+傳統渠道性電商兩種途徑。然而,渠道電商普遍采用的分成銷售模式,并不能給用戶帶來最大的利益,渠道性電商的優勢還能持續多久?
做渠道,已然不是家電行業電商的終極模式,影響消費者決策的售賣方式,一定是這樣一個問題:你能否給用戶帶來最大化的利益?無論是傳統家電廠商還是新型互聯網家電企業,賣出一臺產品并不等于擁有一個用戶,真正能黏住用戶的是持續的、個性化的內容,企業與用戶之間形成內容交互的良性循環。
——這樣看來,家電行業電商競爭到做到的結果,也必然倒逼廠商在銷售成本、用戶效益上做文章。假如傳統家電廠商沿著這個路徑發展,完成線上布局也不是沒有可能。
從某種意義上說,樂視已經成為垂直電商的行業樣板。簡單說來,樂視經營的不是產品,而是用戶資源,是用戶體驗和商業模式。樂視TV的“人人電商”玩法,如今似乎依然變成推動電視產業前進的動力。隨著越來越多的用戶使用互聯網電視,樂視商城除了封閉自有品牌的產品,是否也有機會聯合其他傳統廠商做一些引流的事情,這一點上依然充滿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