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貓雙十一銷售額再創新高,今年11月11日僅24小時,媒體公布成交額達到571億元人民幣。
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網絡零售交易額達1.8萬億元,同比增長49.9%。2013年,我國電子商務產業規模達到10.2萬億元,網絡零售交易額達到1.85萬億元。
電子商務銷售額節節攀升,然而產品質量問題卻不容樂觀,各類針對網購產品質量的投訴也有增無減,有媒體調查顯示,41.9%的網購維權者投訴賣家銷售假冒偽劣產品。
10月30日,質檢總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與工商總局共同在京啟動電子商務產品質量提升行動。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出席啟動會議時強調,促進電子商務健康發展,必須視質量誠信為生命,把電子商務發展從“量”的增長轉變到“質”的飛躍。
網購仍是假冒偽劣重災區
河南許昌市的許先生于2014年10月27日向《中國質量萬里行》投訴說,在唯品會上下單購買的李醫生蘆薈膠和兒童套裝,都沒有防偽標志,而且收到的童裝沒有吊牌還有臟痕,去專柜驗貨是假貨。同期,徐先生還購買了兩件三彩的連衣裙,去專柜驗貨不是正品。
根據“雙十一”前夕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最新一次質量抽查公告,結果顯示網絡銷售的兒童玩具、服裝、鞋類、背提包和小家電等,合格率只有73.9%。其中,被網友們認為“物美價廉”的凡客誠品,有11批次產品登上“不合格榜”。
質檢總局此次從天貓、京東、蘇寧、亞馬遜、當當、1號店、凡客等電商平臺抽取了359家企業生產的502批次電子商務產品,經檢測,共有110家企業生產的131批次產品不合格。
“我反應的那幾個問題,唯品會客服8546以過了7天退貨期拒絕處理,難道剛買的東西只有7天內出現問題才處理嗎?”許先生表示很無奈。
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在網購時,對于價格低于實際價格水平的商品一定不要下單購買,價格高的不一定是好的,但價格表現明顯低廉的商品往往一定是有問題的。
電商始終受假冒偽劣困擾
作為近年來消費增長最快的化妝品行業,有超過一半的網友稱在化妝品消費過程中遭遇過假冒偽劣的侵擾,消費者對網購的不信任,使化妝品電商銷售面臨著巨大的瓶頸。
經常習慣于網購日常生活用品的李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從來不會在網絡購買化妝品,因為網上購買的化妝品真假難辨,而且假貨特別多,開封發現假貨后,又無法退換貨,如果不慎使用后對皮膚造成傷害,更是得不償失。《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90%的消費者對網購化妝品真假問題存在質疑。
中國質量萬里行曾比對國內外100個化妝品企業在全網的出貨和銷售數據,聯合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2013年《中國化妝品安全指數報告》,報告顯示,網絡銷售的化妝品至少有二成是假貨。
有業內人士分析,電商一般都采取自營加商戶入駐的經營模式,很多電子商務平臺對入駐商戶的審核和監管不到位,以至于出現商戶無證經營、商品來源渠道不正規、商品缺乏質量證明等好多問題,再加商品不由平臺來配送,也無法進行實物商品的檢驗來保證質量。自營部分質量保證完全取決于采購,就化妝品行業目前的狀況,也確實很考驗采購部門的功底。
網購化妝品假冒偽劣和消費者的質疑嚴重制約了化妝品的網上銷售,成為電商短期內難以解決的困擾。
質檢部門要出重拳整治
電子商務產品質量提升行動啟動儀式上,質檢部門把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監管擺在重要位置,強調要重拳整治電子商務產品質量問題,在促進電子商務健康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啟動儀式前,支樹平會見了京東集團董事長劉強東,希望京東集團作為中國最大的自營式電商企業,在提升電子商務產品質量方面走在前、作表率,切實視質量誠信為生命,對假冒偽劣產品不縱容、不包庇,充分發揮行業領頭羊的典型示范作用。
啟動會議上,質檢總局發布了電子商務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和電子商務產品質量提升行動工作方案,質檢總局電子商務產品質量信息公平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運行。
根據電子商務產品質量提升行動工作方案,質檢總局將推出為電商企業提供標準、計量和認證服務,組織專家幫助企業查找質量問題,培育電子商務產品質量提升示范項目(區),提供產品質量檢測技術服務,指導電商平臺企業建立電子商務產品質量追溯制度,助力完善網上產品質量分析系統和投訴處理系統,加大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查力度,開展電子商務產品質量執法打假專項行動,加快構建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監督機制,建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產品質量安全監督和溯源機制十項措施,力爭2016年底將電子商務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提高10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