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變化,消費者愛好取向的多元化對家居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定制家居服務悄然興起,成為行業“新寵”。
個性化需求催生定制家居成行業“新寵”
定制家居是家居企業在大規模生產的基礎上,將每一位消費者都視為一個單獨的細分市場,根據其要求來設計家居產品。目前,定制家居的種類越來越多,從家具、沙發、衣柜、櫥柜、潔具到餐具等產品,都可以根據消費者的喜好、居室空間的尺寸以及居室的整體裝飾風格量身訂做。不少家居生產企業適時推出了從家具制作到飾品搭配的整體定制服務,讓人們對家居有了前所未有的豐富想象空間。
選購家居產品時更加注重個性化需求,讓定制家居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私人定制”、“專屬服務”一度成為商家的營銷噱頭。
然而,有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定制家居的市場體系尚不成熟甚至十分混亂,這讓不少消費者在購買后大呼“傷不起”。
市場亂象頻出“定制家具”名不副實
目前定制家居行業尚未發展成熟,相應的標準并不完善,一些市場亂象在二三線城市尤為明顯。
在定制家居市場,很多商家一味追求短期經濟效益,全然不顧此種行為會帶來的后果。以河北省張家口市為例,調查發現所謂的“定制家具”,實際上名不副實。
產品缺乏設計感
當下,定制家居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接受,河北省張家口市家居市場專門經營定制家具的商戶越來越多。但是,有些店面雖然打著“定制”的招牌,店內卻沒有專業的設計師。
尤其是在低端家具市場,一些商家名義上是在經營定制家具,實則卻是由當地木工自己制作一些劣質產品。此類產品不僅缺乏設計感,質量和售后也均無保障。這些商家之所以打著“定制”旗號,純粹是為了迎合當下的消費心理,賺取高額利潤。
另外,有些店面雖然擁有專門的設計師,但是消費者對設計師的能力卻不敢恭維。消費者花高價要求量身定做的產品,待送貨到家后卻看不出任何“定制”的元素,外觀款式與市場上銷售的成品家具并無兩樣,所謂定制只是設計師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對家具的尺寸做了一些改動而已。
售后服務無保障
消費者購買家具產品時,對商家的售后服務也越來越重視。銷售成品家具的商家通常會承諾,在規定日期內對存有質量問題的產品進行免費退換貨。但是,經營定制家具的商家很少能提供退換貨服務。
購買定制家具,消費者在下單時,無法看到家具的實物樣式,也無法進行體驗,對定制的成品家具感到不滿意的幾率就大大增加。有些制作完成的定制家具與圖紙上的尺寸不符,家具材質也與訂單中的材質要求存在差別,這些問題都迫切需要商家有一套完善的售后保障體系。而商家認為一旦“量身定制”的家具被退貨將很難進行二次銷售,所以對消費者不滿意的產品“只修不換”。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經營定制家具的商戶普遍要求消費者“下單即付全款”,商家的這些做法讓大多數消費者心里沒底。
隱形收費項目多
目前,消費者普遍對家居設計不太了解,選擇定制家具時,在設計環節被忽悠的人不在少數。
商家在收取材料費、安裝費等常規費用后,加收“非標費”、“體驗費”等額外費用現象普遍。
比如,側面包裝、背板包裝等看似很普通的項目,有些設計師起初并不會告知消費者需要另外收費,只是極力建議消費者對柜體側面、背面進行包裝。再比如,被設計為靠墻放置的衣柜,其背面一般沒有包裝,甚至靠側墻的側面有時也沒有包裝。設計師往往會勸消費者把后面或側面包裝一下,以免以后挪動位置擺放時露出側面顯得不美觀。而消費者在支付貨款時,發現因為包裝家具側面和背面而多使用了板材,商家經常要多收取數千元費用。
市場潛力巨大 競爭尚待規范
現階段,雖然定制家居產品廣受消費者喜愛,但定制家居市場亂象頻出,亟待相關行業標準出臺。
據了解,目前個性化設計定制領域還沒有規范的標準,目前計價模式不一、材料用量算法不同,在材料、環保、安全、價格等方面還是以廠家與消費者的自我約定為主。由于信息不對稱,消費者一旦不注意,就可能陷入個性化設計定制的誤區。因此,消費者在選擇定制服務時,不能盲目追求個性而忽視對家居產品質量、使用功能、標準等方面的要求。
對此,中國建筑裝飾協會住宅裝飾裝修委員會秘書長張仁表示,目前,定制家居領域國家尚無規范的標準出臺,只是企業在依照一些泛泛的標準在做。個性化設計定制產品雖能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求,但由于很多方面還不規范,一旦出現問題,消費者的權益往往無法得到保障。
消費者對于個性化的裝修定制服務,首先要考慮產品的性價比,與企業、設計方、施工方事先約定好產品材質、樣式、成本、價格、售后服務多個環節,以便在享受個性化服務的同時,又能保證物有所值。
我國定制家居消費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看好。只有盡早建立健全市場競爭規范,定制家居行業才能得以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