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淘寶電商圈里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淘寶女裝店的皇冠賣家,起初是為了給自己的店刷銷量,后來熟悉了刷單的流程和巨額利益后,他把淘寶店轉手賣掉,自己做起了刷單生意。通過手下管理的幾個刷單QQ群,一年時間在廣州買了一套房。
說到刷單,大家可能會想到網上那熟悉的小廣告——刷單QQ 群的招募宣傳,類似下圖這樣。
這樣的小廣告很多都不是刷單,而是騙人的小把戲,一般交了會費后就會被拉黑,純屬詐騙。
真正有組織的刷單是通過QT、YY、DW、QQ群等平臺尋找職業刷手進行虛假交易的行為。
來自阿里巴巴安全部的不完全統計,2015年1月起至今,在淘寶網上購物的消費者因為被誘導到QQ群、QT、yy等外部社交軟件進行溝通、脫離了淘寶的擔保交易流程后發生的類似的既遂、未遂案件共計逾10萬起。
一位接近阿里巴巴的人士說,阿里對刷單等虛假交易做了嚴控,但外部平臺的刷單更實在還需要有多方的監管。
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刑法室主任李玉萍等專家一直在呼吁,針對網絡虛假交易,應當加大執法力度,重點懲治從事網絡虛假交易的“平臺”和“幫手”,并用刑法規制電子商務交易中的失范行為。
洛米歐事件:免單終成騙局
lorrmio洛米歐旗艦店注冊于2014年,去年上半年洛米歐作為第一批店家入駐虎門電商園。
今年7月,該店鋪開始做“免單”促銷活動。活動規則是在店鋪營業時間內,每個小時的每10分鐘第一個對商品發表評論的人可以免單,就是買家拍一件衣服,付款,賣家會在15天以后發貨,等買家收到貨,給個五星好評,賣家會返還貨款。
一位早期參與該店鋪“免單”促銷的消費者表示,由于在天貓交易的通訊工具阿里旺旺會對免單等敏感詞進行風險提示等,最開始賣家讓她加入了參與活動的QQ群。她再得到免單機會后,就花199元拍下一條裙子,等裙子到貨,她給好評,后到QQ群管理員處登記拿到返款。
經歷幾次免費購衣后,這位“買家”在雙11也痛下狠手,花了9999元買了多件衣服,等待再次退款免費穿衣。但這一次,她拿到了衣服質量很次,且貨不對板,根本不是自己拍下的那些,而登記后退款也遲遲未有回音。
在買家們和洛米歐旗艦店的溝通群中,不斷有買家詢問為何這次是隨便發貨。而管理員的回復是,雙11拍的衣服太多,做不過來,先發一批,不對的登記后可調換。
11月27日,lorrmio洛米歐旗艦店的店主魏明在群里發布消息,稱自己借了高利貸還不上,實在沒辦法了只能先離開一段時間,等自己處理好事情以后,會把錢返還給大家。他同時請買家不要向天貓投訴、不要報警,要相信自己一定會回來的。接著,管理員開始踢人解散此群。
深圳公安在其官方微博上也做了消費警示:有網店通過QQ群組織免單活動,稱只需加入QQ群并拍下訂單,確認收貨給好評并備注,然后再聯系賣家QQ就能獲得退款,但消費者確認收貨后要求退款時卻被賣家拉黑并踢出Q群。警方提醒:誘導用QQ、微信或QT等聊天軟件進行的網購類活動絕大部分是騙局,切勿上當!
而在此案及類似案件中,天貓平臺并不能直接為消費者完成退貨退款操作。阿里巴巴安全部門稱,旺旺是阿里巴巴官方認可的唯一安全的聊天工具,發生糾紛時只以旺旺聊天記錄為最有力憑證,其他第三方聊天工具均無法成為強有力的維權工具。
淘寶店主揭秘刷單史:聯絡系統都在淘寶外
出于交易安全保護的需要,“旺旺”等阿里旗下在線聊天工具都專門配置了風險監控系統,高危、敏感、涉黃、涉暴等風險詞會被實時抓取,并及時向信息接受者做風險提示。如對話中輸入QQ號碼或者“免單”等字樣都會被提示風險,當系統分析到的語義達到一定風險值時,甚至被直接限制對話。
因此,許多詐騙及純刷單店鋪不得不依靠外部聯絡工具及平臺,如QT、yy頻道及DW等。
杭州一位衛浴賣家李先生今年上半年由于刷單被淘寶抓了兩次,導致店鋪寶貝被降權,單個寶貝在搜索頁面始終無法顯示。“現在基本不刷單了,越刷單店鋪排名越靠后。索性不刷了反而排名提前。”
李先生透露了過往的刷單史。2014年年初進軍淘寶的他,和朋友一起經營兩家衛浴店鋪。而他的鄰居在刷單界混跡已久,是一位職業刷手。
兩三個月后,他通過這位刷手鄰居了解了yy頻道。“通過刷手作為介紹人進入平臺,付了兩三百塊錢成為會員。接著在頻道內,發布關鍵詞讓刷手們找到寶貝。為防止被淘寶抓捕,刷手還要假裝去逛逛別的店鋪,再對寶貝進行徹底瀏覽,最終下單,完成刷單。”
在付款問題上,刷手們也不會用支付寶賬號付款。而是由主持人通過QQ遠程控制刷手的付款頁面,用主持人自己的銀行卡付款。
在刷手確認收貨后,賣家將錢打給主持人,主持人支付刷手一定傭金,一般每單傭金10幾元,最終完成交易。
在刷單界,QT也是一個知名的平臺,QT刷單是以“真實流量”概念吸引賣家。
在這個平臺里,會有類似聊天室的房間,進入這個房間的人,可以去外部再拉人進入提高自己的等級。
這里同樣也有主持人,由主持人發布五六個關鍵詞后,房間內人會一起幫助刷流量。過程和yy差不多,價格稍微便宜點,不過這些都是真實訪客,操作起來有點麻煩。
此外,現在還出了DW電商助手這樣的平臺。在這個平臺里,賣家可以刷流量、展現率等等,而且它會通過軟件分時段來刷,顯得更真實。
在DW,賣家們會通過各種相關QQ刷單群找到刷手,協議價格后,刷手們在登陸淘寶后,通過QQ遠程和賣家連接。
與上述兩平臺人工點擊不同,這里是通過軟件實現搜索、貨比三家以及點擊。在支付環節,刷信譽的賣家通過QQ遠程控制刷手電腦,輸入自己的銀行卡賬號密碼,即付款完成刷單。
“基本上刷單都是需要通過QQ遠程,這樣就算遇到了刷手是騙子,他點擊退款,錢也只能原路返回到賣家自己的銀行卡。”李先生直言,刷單其實很費勁,上半年被淘寶逮了兩次刷單后,越刷排名越靠后,現在基本放棄刷單了。
線下流行的刷單群不僅僅針對淘寶等網購平臺,還包括常常為司機發放補貼福利的Uber滴滴等。
有記者曾潛伏Uber刷單群,通過申請沒有復雜的驗證流程,進群后,各種賬號為騙取補貼尋找刷單以及提供相關終端的消息不斷。
懲治虛假交易 專家建議重治炒信平臺
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刑法室主任李玉萍認為,高發頻發的網絡虛假交易行為不僅直接損害了廣大消費者及正常經營網店店主的利益,而且嚴重威脅到網絡交易的秩序與安全。
在近期做的公開論述中,李玉萍介紹,網站、通訊群組在虛構交易活動中發揮著組織、勾連作用,是網絡虛構交易的最大幕后推手和利益獲得者。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全國服務于虛構交易的網站有680余家,聊天群等通訊群組500家以上,年資金流在2000億元以上,整個虛構交易產業鏈涉及人員達2000萬,虛構交易的產品或服務價值更是高達6000億元以上。“因此,加大對網站、通訊群組的打擊力度是有效抑制網上虛構交易,維護網絡交易秩序的關鍵所在。”李表示。
不過,在司法實踐中,在懲治網絡虛假交易行為中,還存在取證難、立案難、起訴難、定罪處罰難問題。
目前我國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釋中尚沒有關于懲治網絡虛假交易行為的專門或者明確的規定,導致司法機關在追究網絡虛假交易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時缺乏直接的法律依據。
另外,司法機關在辦理此類案件時存在爭議,法律適用亟待統一。例如,對于組織買賣雙方從事虛假網絡交易行為并從中牟利的平臺經營者,有的司法機關認為應以非法經營罪定罪量刑,有的司法機關則認為不構成非法經營罪。
從定罪一項上看,李認為,組織網絡虛構交易行為符合非法經營罪的罪狀要求。
非法經營罪是指違法國家規定,非法經營,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我國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中明確列舉了三種構成非法經營罪的經營行為,并規定了第四種兜底情形,即有“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的,也構成“非法經營罪”。
李認為,在互聯網領域,行為人利用網站、通訊群組組織虛構交易的行為,行為人組織實施虛構交易活動并從中獲利,具有“經營行為”;行為人的經營行為具有“非法性”,屬于“非法經營”;行為人組織實施的虛構交易行為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屬于“嚴重擾亂市場秩序”。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于2013年9月6日聯合公布的《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稱《解釋》)第7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以營利為目的,通過信息網絡有償提供刪除信息服務,或者明知是虛假信息,通過信息網絡有償提供發布信息等服務,擾亂市場秩序,當非法經營數額或違法所得額達到《解釋》所規定限額以上的,屬于非法經營行為“情節嚴重”或“情節特別嚴重”,依照刑法第225條第(四)項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劉仁文認為,炒信平臺以營利為目的,利用專業軟件將商品或服務的虛假交易信息有償發布在電商平臺的某些店鋪。專業從事虛假交易服務的炒信平臺,其發布的與虛假交易相關的信息與《解釋》中的“虛假信息”具有同質性,且主觀方面也為“明知”。因此,他建議可以直接適用《解釋》第7條,以實現對專業從事虛假交易服務的炒信平臺的刑事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