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創投圈鼓吹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最近卻常聽說,風停了,豬都會掉下來。如果資本市場傳言的寒冬真的降臨,那些期望憑借燒錢模式占領市場的公司會寸步難行,最近O2O行業發展的一系列變化讓360董事長周鴻祎也感嘆,當初做殺毒軟件免費覺得挺“革命”,現在互聯網生意已變了一種玩法,都不是免費,而是倒貼。
不過這樣的倒貼,卻因為一些O2O公司自身的軟件漏洞,而成為刷單者攫取高額補貼的源泉。市場上甚至有聲音稱:很多O2O平臺是知道補貼沒有進入到用戶手中的,但是刷單可以幫助平臺獲得更高的交易數據,得到投資方的認可,這對于公司進一步融資有益,所以一定程度的刷單是會被默許的。甚至有小范圍的聲音在傳,一些平臺暗地里組織人去二級市場上買人刷單,制造虛假繁榮。
而在投資人看來,在外賣和打車行業出現普遍刷單這種情況,這是整個行業不成熟的表現,行業應該要反思,重新制定獎勵規則,加大懲罰力度。同時公司應對自己的運營數據進行深度分析,不能拿到數據就當做運營數據,而不考慮市場實際情況。
外賣刷單員月入2萬
“現在補貼少了,限制多了,錢來的比較慢了。”說這話的人,叫李京(化名)。李京原本是一名快寄人員,后因互聯網外賣的興起,開始專職接單送外賣。工作時間不長,每天主要集中在11:00—14:00,17:00-19:00兩個時間段,月收入在5000-6000元左右。
“起初對送外賣生意還是比較滿意的,工作時間不長,收入也還可以。偶然機會,因為經常幫自己所住的小區一家面館送外賣,發現了平臺漏洞,就開始專職刷單。”李京說道,跟一家面館的老板協商好之后,一拍即合,開始合作。李京共買了20部手機,每部手機分別注冊了餓了么、美團外賣賬號,合作的這家面館,也與這兩家平臺都有合作。
以餓了么為例,手機app顯示,滿50元減25元,減免的25元由餓了么平臺補貼給商家,面館收到了訂單并接單,但實際上并不需要送餐。
“每天每部手機可進行兩次下單,每部手機每天可從平臺獲得補貼是50元。每次點完餐后,還可獲得5-10元紅包下次使用。”此外,還有額外收入。面館師傅把收到的訂單上傳至達達送餐平臺,每單補貼5元,上傳以后,最近送餐員搶到,即可送餐。李京此時只需要把手機放在面館,等待老板上傳訂單,第一時間搶單即可。
按照李京的說法簡單計算下來(紅包按照5元計算),20部手機每天可刷1400元左右,每個月約超4.2萬元。這筆收入,李京和面館老板對半分成。
這種方式很可能被查,不過李京表示,如果一部手機在同一個地方連續刷單,平臺檢測到以后最多把手機號封了,自己就另買一張手機卡。餓了么從去年就有補貼,一直是滿減活動。最近活動就是滿50減25,已經持續超半年。其他一些平臺也都有額度不等的補貼。
Uber刷單經驗來自海外
陳偉(化名)是一名Uber的司機,同時也是一位職業刷單者。做了這一行后陳偉加入了很多Uber刷單群,每天和他們交流刷單經驗。陳偉表示,在Uber剛進入中國市場時,獎勵非常高,最早入行的Uber刷單者是從美國回來的“海歸”,帶來了刷單的經驗。
他說,刷單分為兩種,一種是由“刷手”主動找uber司機,提供刷單,然后司機返現給“刷手”。刷手通常會在淘寶上花幾塊錢購買一個“白號”,(所謂“白號”是指他人已經用手機完成注冊且綁定了郵箱和支付寶的uber賬戶)只需要隨意下單,然后向接單的司機提出刷單的要求,司機如果答應則可以獲得返現,司機如果不答應則要取消訂單,而成單率的降低會使得司機無法獲得完整的獎勵。
“一些不刷單的司機都很怕‘刷手’,遇見了一個刷單的只好趕緊跑掉,不然就會不斷下你的單,然后取消,所以有些司機就被迫妥協了。”陳偉說道。
另一種相對比較高科技的玩法是uber司機自己在手機上安裝一個名為“任我游”軟件,進行“模擬跑”,然后用另一部手機裝一個普通的客戶端和一款“一鍵改串碼”的軟件,就可以實現定點叫自己的車,這便是業內有名的“打針”。最后通過這兩部手機完成交易,司機不用出門就可以把基礎車費和獎勵收入囊中。
據陳偉介紹,早期Uber曾對這些刷單者扣除了獎勵并進行了封號處理,不過涉事司機聚集起來到uber公司前游行示威,Uber又解除了被封的賬號,并返還扣除的獎勵。
不過很明顯最近Uber加強了管理,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優步在中國至少有20萬個虛假的司機賬號被用于刷單,30%-40%甚至更高比例的訂單是虛假司機制造的虛假訂單。”Uber發言人7月曾對外回應稱,目前Uber中國的刷單量占總體成單量的比例在4%左右,并表示有信心在近期幾個月內將刷單比例降到1%以下。
Uber公關也態度強硬的表示,堅決反對作弊和惡意刷單的行為,在司機培訓的第一天就說明了刷單的處理方法——即一旦發現刷單行為,立即解除合作,永久封號,并會告知合作車主。據Uber反饋的信息,為了應對刷單行為,成立了專門的反作弊團隊,通過后臺多維度的技術手段多標準衡量判斷,使判定結果更準確。同時也會根據市場情況開發新的反作弊的系統工具,不斷完善反作弊體系。
暴利催生刷單產業鏈
老張是北京國貿附近某刷單小分隊中一份子,“其實就是利用刷單軟件、跟國貿地區餐館合作等方式,刷各種公司的補貼。”老張說道,真金白銀補貼的時候小分隊5個人,一個月最多毛收入能到20萬左右,每人能賺4萬元。
老張小分隊中,每個人都有20部以上手機,手機上各種app,每當新出來一款業務且有補貼時候,老張小分隊第一時間去研究如何刷單。后來很多O2O公司出現定位或者應對策略,老張一行5個人也開展過“斗智斗勇”,比如開著車在國貿地區轉悠著刷單、坐地鐵把應該走的路程走了,防止定位而被封號。
老張表示:刷單主要是小餐館,大的餐館是不屑于做這個的;不過現在補貼少了,小餐館也不好做,小分隊也解散了,目前只有他一個人單打獨斗。
林美(化名)是北京一家職業刷單公司的員工,每天除了在電腦前“刷單”以外,她還要負責對接那些前來咨詢刷單技巧的“小白”。而在閑下來的時候,她自己再虛擬跑,三者結合賺得更多一些。
這個“虛擬跑”與陳偉說的Uber”模擬跑”類似,都是在電腦或者手機上安裝一套軟件,不用開車上路跑,只需要電腦或手機上模擬完成路線。因為這套技術的復雜性,所以林美公司是需要收費再進行“專業指導”的。
實際在網上還有多家提供類似刷單指導的公司,其中指導刷手報價在80元左右,車主報價在150元左右,更有人組成了“刷單俱樂部”,新人必須交會費才能加入俱樂部。
林美介紹,對于滴滴打車而言,因為快車和專車的獎勵額度已大幅下跌,利潤空間已經不大,現在“刷代駕最劃算”。滴滴代駕至已經刷了兩個多月,有些客戶每天可以甩70多單,甚至還有些客戶是坐地鐵和公交跑完路線,不用開車跑。”
滴滴、餓了么稱刷單不超1%
除了專業刷單員,職業刷單公司之外,在萬能的淘寶上,可以發現有很多的店鋪在出售餓了么,美團,滴滴打車等優惠券。在某家店鋪里可以看到,餓了么價值10元的早餐券僅售0.9元,在產品描述中明確提示:訂單超過10元,直接優惠10元,訂單不滿10元,則只需支付0.01元即可,在餓了么手機端預訂早餐,輸入優惠碼即可享受到優惠,每個訂單可使用1個兌換碼,從購買記錄來看,很多人都成功使用。
餓了么運營部負責人蔡曉羽表示,餓了么很早就針對刷單行為采取了風控措施,例如用技術手段過濾掉有風險的訂單,根據手機號、地理位置等判定風險值進行排查等。“對于惡意刷單的商家而言,則會采取一段時間下線補貼和優惠政策,嚴重的會關閉其在餓了么的店鋪。” 蔡曉羽說道。
據蔡曉羽介紹,餓了么系統每天會排查掉七八千單有“刷單風險”的訂單,不過蔡曉羽認為這對于餓了么每天超過200萬的訂單而言,算是少數案例,刷單率不足1%。
餓了么還設立有監察部,負責協助司法機關處理涉嫌違法的商戶訂單,蔡曉羽稱,這主要是針對刷單數額特別大的商戶,案例不多,未來還會考慮對于這類違法的刷單店鋪進行追責。
滴滴打車公關總監葉云向則表示,從2014年年初的補貼大戰開始時,滴滴方面就注意到了市場上的刷單作弊行為,滴滴也為此推出了一系列的排查、判定刷單的技術調整,“比如下單的人距離車主過近的時候,我們就會判定為不合理,不會派單給他。”
根據葉云介紹,除開代駕和巴士業務,滴滴平臺的日訂單接近1000萬單,而針對目前市場上存在的刷單行為,葉云認為在滴滴的成單量中占比不大,“在我們正常的業務線中,刷單率最高的也不超過1%,不過也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與補貼的高低有關。”
負責美團外賣平臺的公關張靜也表示,美團外賣有相應策略應對刷單,刷單率保持在低的水平且持續下降。
為了數據而縱容刷單?
市場上一直不乏這樣聲音,O2O公司補貼并沒有進入用戶手中很多公司是知道的,刷單也在默許,因為交易數據的需要。
旭諾資本TMT投資合伙人曹兵也認為有些創業者為了提高公司的估值,為了能順利完成下一輪融資,對于刷單行為,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方式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因為這種動機完全存在。
曹兵坦言,對于投資人而言,并不是刷單率越低越好,“因為刷單是一種泡沫,體現的是這個行業的業務增長量是可觀的,市場是可觀的,如果燒了很多錢,完全沒有人刷單,可能就說明市場對這個消費行為不感興趣。”
滴滴打車公關總監葉云否認了縱容刷單以創造更高數據的說法。“只有當一個平臺處在行業第二第三,或者和第一第二競爭非常焦灼的情況下才會去刷數據,滴滴目前在各個業務線全面領先,刷單沒有意義。”
滴滴快的總裁柳青日前也曾公開表示:“我們把刷單當做恐怖主義一樣在斗爭,刷單是一個對整個行業非常不好的事情。”
餓了么運營部負責人蔡曉羽表示,訂單數據只是臨時性的,如果縱容刷單行為會破壞平臺的良性循環,這是得不償失的,餓了么也為此推出了舉報有獎活動。
美團網負責外賣的公關張靜也表示,美團外賣內部成立了專門的反刷單小組,負責檢查商家的違規刷單行為并處以懲罰。此外美團外賣在產品端設有上線誠信舉報入口,當消費者使用美團外賣時,一旦發現商家刷單現象,可通過美團外賣的網頁版或App的舉報入口進行舉報,舉報成功還可以獲得現金獎勵。
“刷單是隨著外賣行業的補貼出現的,美團外賣一直對刷單這類行為持零容忍的態度,從刷單行為產生就對其高度關注,并第一時間采取應對措施。”張靜說道,從未縱容刷單行為。
投資人或許會把刷單率控制納入考量范圍
針對市場上的刷單現象,紅嶺天使創投總經理王忠平認為惡意刷單拿走本來補貼給真實用戶的錢,對公司戰略肯定是有影響,對投資公司肯定也是有傷害的。
很多公司剛開始是不盈利的,需要不停的向市場拿錢,投資機構給錢的前提就是要看用戶量。這樣一個循環過程,就出現公司默許和縱容刷單甚至公司自己出來刷單的現象。
“投資機構在考核時候,肯定是要看數據的,但是他們也知道有一部分數據時有水分的,只不過不知道水分比例占多大。”王忠平稱,如果被投資公司看到故意縱容刷單,可能也就不會投了。
上述旭諾資本TMT投資合伙人曹兵認為,在外賣和打車行業出現普遍刷單這種情況,是整個行業不成熟的表現,行業應該要反思,重新制定獎勵規則,加大懲罰力度。
曹兵認為餓了么、美團、滴滴、uber等公司也應該對自己的運營數據進行深度分析,不能拿到數據就當做運營數據,而不考慮市場上的實際情況。
傳授犯罪方法要追究其刑事責任
刷單行為的出現在法律上如何界定的?
清華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趙華表示,這類刷單行為,在民事行為上可認定為欺詐行為,如果利益受損方提起訴訟,就可以追究其責任,但是根據“不告不理”的原則,如果餓了么、美團外賣、滴滴打車、Uber等采取姑息態度,則無法追究。
同時,趙華還強調,如果刷單涉及金額很大,損害了責任方的相關權益,且滿足捏造合同事實等條件的情況下,則有可能被定性為“合同詐騙”,此時,應追究其刑事責任。
此外,因為刷單者基本沒有主動申報個人收入的習慣,刷單所得的“灰色收入”可能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可能要承擔“偷稅漏稅”的相關懲罰。
而對于涉及到刷單行為的餓了么、美團、滴滴打車、Uber等平臺,趙華認為,如果他們涉嫌縱容刷單行為以換取虛假數據,實際上是損害了投資人的股東權益,投資人有權利要求公司采取積極措施處理刷單行為。而且,公司的客戶、商家也可以“虛假宣傳”的名義對其提起訴訟。
針對市場上出現的職業刷單公司,趙華律師認為,如果刷單行為滿足了犯罪條件,那么刷單公司則可被認定為“傳授犯罪方法”,要追究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