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知識青年報告:七成學習者為知識買單
互聯網誕生之初,其最主要的特質就是“共享”和“免費”;然而,這種特質將要被打破嗎?
2016年12月,果殼網MOOC學院、網易云課堂、中國大學MOOC和網易公開課聯發合起了“2016知識青年大調查”,基于30187位學習者的學習行為,盤點當前在線學習者的人群特點、學習習慣、學習目標、付費習慣,并發布《2016知識青年報告》。
調查發現,各種新穎學習形式、平臺進入人們視野,在線學習進入百家爭鳴時代,然而視頻學習仍為主流;“為知識付費”得到絕大多數人認可,70%在線學習者在過去的一年中為在線學習付費,知識付費時代來臨。
20代、互聯網從業者是知識青年的主力軍
參與調查的學習者中七成為90后。職場學習者逐年上漲,2016年已與在校生比例接近1:1。其中,互聯網從業者首度超過教育科研從業者,成為最熱愛學習行業。
工作三年以下學習熱情最高,令人驚訝的是,工作八年以上的學習者對在線學習熱情同樣高漲。
在線學習百家爭鳴,視頻課程仍為主流
在線學習的形式層出不窮,文字直播、音頻直播等方式相較往年,獲得了相當一部分在線學習者的青睞。然而排名前二十熱門學習平臺中,視頻平臺超過半數,占據主要地位。其中網易公開課連續四年雄踞榜首,網易旗下三大在線學習平臺繼續保持領先。
值得注意的是,TED、Bilibili這類非傳統意義教育資源提供者也進入了學習者視野,躋身前十,同樣受到了知識青年們的追捧。微課、喜馬拉雅FM等音頻平臺和知乎、扇貝單詞等App產品,也成為了在線學習者的重要知識獲取渠道。
就具學習體領域而言,外語、互聯網、生活愛好、人文藝術四個領域課程最受歡迎。其中男生更愛互聯網,女生更愛學外語,超過一半00后學習者鐘愛學習自然科學。隨著年紀的增長,學習者對人文藝術、醫藥健康關注度也越來越高。
知識付費時代已拉開帷幕
今年的調查中,付費用戶比例劇增。70%的學習者在2016年為在線學習付過費,這一數字在2015年僅為26%。
“為知識付費”獲得了超過七成學習者的認可,逐漸成為人們共識。75.65%學習者表示如果內容優質則愿意為優質內容付費,更有超過50%學習者認為,有價值的內容本來就應該付費獲得。
付費學習方式變得多元化,對大多數人來說,“知識”本身比“證明”學過更為重要。在所有受調查的付費學習者中,花錢購買視頻課程的學習者最多,購買課程證書的最少,只有11.17%學習者樂于為在線學習證明買單。
學習靠興趣,“有用”才花錢
對于大多數學習者,興趣愛好和職業技能是選擇在線學習的主要原因。提高學習成績及通過考試這類傳統學習方式催生的需求,在互聯網時代下或不適用,即使在學生群體中仍不是重要因素。
然而,當學習者需要為獲取知識付費時,選擇會更加理性謹慎,“有用”的知識才是吸引消費的主要方向。更多的人把錢花在職業技能和自我提升上,消遣學習消費相對更少,大量興趣驅動型的學習者,并不為自己的愛好買單。選擇付費學習內容時,“是否有用”是優先級最高的決策因素,粉絲效應和口碑推薦反而排位靠后。
象牙塔內外有別
再聚焦學習者中的上班族,不難發現,這部分人的學習目的更加明確:職業技能的提升。對比學生群體,滿足自己的業余愛好是他們選擇在線學習的主要因素。對于付費學習目的,上班族更在意購買的知識能否直接應用于工作中,學生群體則更看重話題本身是否吸引人。
意愿強花錢少,知識付費仍有巨大發展空間
從人們對購得學習產品滿意度來看,內容質量得到了大多數知識消費者認可。取悅消費者不易,學習者愿意付錢,或促進了高質量的學習內容供給。
在知識消費金額上,半數學習者過去一年的消費集中在300元以下。陸續進入而立之年、有更強消費能力的80后,是付費學習的主力軍。
內容優質、形式翻新的在線學習也激發的更多用戶的付費意愿。計劃在新的一年里繼續為在線學習付費的學習者占據了絕大多數。相較于往年,2016年在知識獲取形式不斷革新、知識劃分領域不斷細化、知識提供者的數量持續增加的環境下,“知識付費”在未來會獲得更多學習者的認同,知識青年大軍也會持續增長。
作為果殼網旗下在線學習品牌,MOOC學院此前已連續三年發布《2013MOOC中文用戶大摸底》、《2014慕課學習者調查報告》和《2015在線學習者全畫像》,關注點從MOOC學習者情況到更廣泛的在線學習者行為,為在線教育行業內更多的知識提供者不斷帶來更多更有價值的參考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