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住宅銷售市場的行情表現令人難以置信。房地產住宅市場曾在2013年至2015年間一度陷入萎靡,2016年則一掃陰霾,在樓市“去庫存”的大基調下,各種房地產利好政策接連出臺,成交量價都迎來強勢反彈。
北上廣深房價突飛猛漲,繼而漲勢蔓延至二線甚至更低線城市,湖北省會城市武漢就是眾多二線城市中的一個。部分市場原先供應過剩的局面得到扭轉,成交量刷新紀錄,超出新增供應,使未售庫存得以迅速消化。
市場的復蘇也引起了武漢政府關注,降首付、降契稅等一波又一波的新政推波助瀾,讓樓市逐漸變得火熱,直到9月末全國各地掀起限購、限貸等樓市政策收緊潮。
消費者對此如何作為?
2016年年末買房的消費者中出現了以下的案例,雖然只是個體,但類似情況很多,所以,他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某類消費群體。
落戶、上學讓二線城市買房成剛需
80后白領郭女士,戶籍在武漢新洲區,2009年她與丈夫在武漢保利心語購得首套89平方米的住房,2012年女兒出生后也隨她落戶到了新洲,多次房產限購令的出臺,她覺得丈夫外地戶口能在武漢買房安家十分幸運。
2016年國慶過后,大中城市的人口被分成了兩類:有資格買房的和沒資格買房的。郭女士成為其中的一位,她5歲的女兒即將面臨選擇小學,所以買房成為剛需。已經懷有二孩的她意識到孩子要在現住地上學存在困難:按照武漢市的現行戶籍政策,房子不到100平方米,丈夫的戶口只能在老家,她的戶口因為郊區無法與城區戶口互轉,根據武漢市按區劃分學區的政策,她的女兒上學面臨兩個選擇:
要么在戶籍地,也就是新洲區上小學;要么購房達100平方米后落戶,女兒在現住地上學。
經過商議,她的家庭選擇了再次購買一套住房,達到100平方米以上,丈夫的戶口轉至武漢市區,小孩的戶籍轉至丈夫戶口簿,這樣情況順利的話,孩子的上學就有著落了。然而,隨著今年武漢房價出現上漲,戶籍面臨限購限貸的情況,他們的條件,需要首付五成才能購買新房,這讓一家人覺得武漢市面上滿足他們要求的房型十分有限。
2016年10月3日,武漢出臺住房限貸限購政策,隨后又兩次升級。一部分人失去了在武漢中心城區和部分新城區購房的資格。按說買的人少了,買房的難度就會降低。
然而,郭女士在實際看房買房的過程中發現,從10月開始,武漢中心城區和遠城區有些樓盤仍然是一房難求,一套房子往往有三四個人同時搶購,不少人拿著錢買不到房。
12月16日,她與家人來到白沙洲保利上城售樓部看房,品牌房地產商、周圍交通好,未來前景可觀,有她理想中的中小戶型,備案價格也還可以接受,她與家人覺得可以考慮。置業顧問提醒她,由于房少人多,能否買到房子不好說。因為在限購之前,保利上城就已經可以上交購房資料,置業顧問說,限購以后還剩下四五千人擁有購買資格,根據流程搖號搖到都很難,平均三個人搖到一個指標。
觀察武漢樓市,郭女士發現,跟她一樣,100平米住房,直接影響了他們這些“外地戶口”的購房決策。比如,首套房購買不足100平米,二套房購買住房選擇最小房型就行,但她看了幾個武漢的樓市房型發現,最小也是70多平米;如果是購買首套房也是這個面積,房地產商備案的房型中,許多超過99平米,但不足100平米的房型,外地人即使購買也無法落戶。“對普通的外籍戶口的白領來說,購買一套房就已經很不容易,一次性買110多平米的房子,多少有些壓力,但為了落戶和小孩上學,沒有辦法。”
抱著僥幸的心理,郭女士在置業顧問手上做了登記,12月17日,她帶上房地產商要求的資料,并繳納1萬元進行現場認籌。排了整整一天隊,她才交上了她的資料,她后來才知道,前一天晚上,現場就有人開始排隊準備認籌。
根據置業顧問的提示,之后的一周里,她們需要經過網上選房的多次測試,12月21日,保利上城正式開盤,她們就能開始選房,如果選上了并通過了房管局的房查,一周內繳足首付款并簽署購房合同;如果沒有選上,一周內收到的就是首次繳納的1萬元認籌金的退款手續。
經過幾次測試選房,郭女士覺得自己在選房當天能選到房就不錯了。當天她早早地選擇了家附近的一個網吧,然而到網上選房的時間點,郭女士前后更換了4臺電腦,最終還是沒能選到房子,后來干脆無法進去購房頁面。隨后,她讓外地的親戚幫她在網上挑了一個房型,“總之,能選到就行”,抱著這樣的心態,看到剩下的房源,郭女士根本無暇細想就直接定下來了。
原本覺得沒選好房型,但后來她在新房的準業主群發現,不少購房者反映,有一些二手房中介人員在倒賣新房指標,一個指標最高被炒到了十幾萬!她搶到的房型已經被炒到了13萬元一個指標。
沒有買到房的業主在群里說,一方面是限購令后,新房成為內部員工的福利房,普通老百姓一房難求:另一方面,是“關系戶”、房產中介倒賣房屋指標牟取暴利。
有驚無險的買房經歷,讓她覺得自己十分幸運,如果一切順利,2017年底新房交付,最快將房產證辦好,丈夫落戶武漢的想法就有著落了,隨之而來女兒的上學問題也就解決了。
“無法安家,也只能逃離了”
老家在孝感農村的小杜今年30歲,6年前大學畢業以后去外地上班,打算在外漂泊幾年就回武漢結婚安家。
2016年上半年老家房子拆遷,他回到武漢上班,先將自己的戶口回遷至老家,打算賣了老家的房,以后能在武漢買個房。
2016年下半年,小杜眼見武漢房價一路飆漲,但他在老家的房不僅僅沒有漲反而跌得厲害,他就下定決心賣了老家的房子到武漢買房。沒想到,國慶期間武漢連發三彈“調控樓市”,外地人在武漢購房需要滿兩年社保證明,加上首付比例突然再次提高,這讓小杜的買房計劃再次被打亂。
小杜的外地戶口已經失去了購房資格不說,要想買房也是一年多以后,到時候是否買得了,還要看兩年后的購房政策。資金方面,他算了一筆賬,自己在武漢看中的那套房子,100個平方的兩室一廳,總價102萬左右。自己存款二十多萬,加上家里的資助,原以為在交房之后就可以馬上裝修、結婚。但這次首付比例在很短的時間內從20%提高25%,然后又提高到30%,這就意味著小杜可能根本失去了買房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