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獎發了,你是不是又準備換手機呢?常用國產手機的消費者不難發現,現今主流國產智能手機的價格區間正在悄然上漲。曾以“千元機”出道的小米、OPPO、vivo等國產手機品牌陸續推出新機型,“敲門”高端市場。
可是,在當下手機市場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國產手機憑什么能越賣越貴呢?它們的自信緣自何處?讓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中高端機型新品頻出
無論是打開電視,還是視頻網站,經常能看到“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的廣告。隨著這句廣告語傳遍大街小巷,2016年第三季度,vivo和OPPO市場份額呈井噴式上漲。調研公司Counterpoint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16年第三季度,OPPO智能手機銷量同比增長82%,主要歸功于其旗艦產品OPPOR9的強勁表現,而新機型OPPOR9sPlus價格則高達3499元。
OPPO和vivo出色的市場表現背后,是國產手機在中高端市場上的整體發力。剛發布不久的華為Mate9更是將整國產手機的售價推向了一個新高度,8999元是華為Mate9手機的最高售價,其最低售價也達3399元,比2014年華為Mate7手機2799元的最低價格要高出許多,但卻并沒有擋住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而國產品牌聯想也不甘落后,推出高端MotoZ模塊化手機,目前全球銷量突破100萬臺;金立M6Plus的高配版也超過了3000元售價;甚至連此前主打低價策略的小米,也發布了限量版概念手機MIX,兩個版本手機的定價分別為3499元和3999元。
據迪信通、蘇寧、大中等線下主流渠道手機商的數據顯示,2015年國產手機平均售價在1500~2000元區間,2016年下半年漲至3000元左右。對此,中國手機聯盟秘書長王艷輝指出,國產手機主流品牌正紛紛嘗試超越3500元的價格區間。從價格設定上看,華為等國產手機廠商正在不斷努力提高產品品質和溢價,向蘋果、三星看齊。
技術創新實現華麗轉身
有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排名前10位的智能手機供應商,中國只占其中1席;2015年,這個數字升至6席;2016年,全球前20家智能手機供應商中,中國占據11席。
僅8年時間,中國就在智能手機制造領域實現了華麗轉身。目前,國產手機品牌華為、OPPO、vivo,正在與蘋果、三星的距離一點點接近。
細掘國產手機崛起的因素,技術創新無疑是中國手機走強的重要力量。2016年10月,華為宣布其海思麒麟芯片用戶數已突破1億大關,麒麟960芯片的整體性能指標已與高通驍龍821、蘋果A10芯片不相上下。與此同時,中興、小米等廠商也積極布局芯片研發。
除芯片技術,國產手機廠商在專利領域的表現也愈加不俗。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說,“華為不僅在國內獲得了大量專利成果,在全球也進入了‘巨頭’行列,足以與西方同行相提并論。”這讓華為產品在海外銷售時能夠避免專利糾紛,更加專注產品;與其他巨頭在專利領域“平起平坐”,也讓華為品牌的形象和口碑迅速提升。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稱,2016年,在企業專利申請排名方面,華為以3898件連續第二年位居榜首。
賽迪智庫電子信息產業研究所副所長溫曉君表示,2016年華為收取蘋果專利費、起訴三星侵犯知識產權等案例,已經扭轉了國產手機的低端形象,這是國產手機的巨大進步。國產手機在外觀造型、部分核心器件和應用軟件開發方面已具備一定優勢。
技術創新吸引用戶“回歸”
“Mate9采用的若干技術,甚至能與iPhone7Plus同臺PK。”
余承東表示,Mate9采用了麒麟960芯片、徠卡第二代雙攝像頭,并在全球率先采用安卓7.0系統。
技術是基礎,只有把創新和技術有機整合在一起才是產品。正是更強的產品開發整合能力,為國產手機帶來了更高的性能和更好的用戶體驗,才吸引了手機用戶的“回歸”。
“2014年聯想并購摩托羅拉移動業務,雙方在品牌、市場、產品等方面不斷加強互補,建立了優勢。”聯想終端負責人稱,通過并購,聯想收獲了3500多名工程師、2000多項專利、21000多項移動通訊領域交叉專利的使用權,以及摩托羅拉強大的創新能力和工程化能力,更獲得了進軍中國以外市場、特別是歐美成熟市場的入場券。
聯想剛推出的MotoZ便是產品開發代表作,率先實現了模塊化解決方案的商用落地,創新性地把手機變成開放平臺,能夠連接更多硬件設備,讓手機功能無限擴展,帶給用戶極致體驗。
“國產手機品牌正摒棄低端、廉價的傳統形象,這恰恰是企業通過增強產品設計與制造能力、提升供應鏈優勢、品牌營銷移動社交化等主動舉措實現的。”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劉多說。
高端手機才是利潤創造者
2015年,華為大屏旗艦手機Mate8是一款售價超3000元的高端智能手機,不到一個月銷量突破百萬,這是此前國產手機做夢都未達到的高度。“國產手機之前主要多以走量為主,真正產生利潤的是高端機型。”余承東說。
StrategyAnalytics研究報告稱,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總營業利潤為94億美元;其中蘋果為85億美元,攫取了全球手機市場91%的利潤,中國的華為、vivo和OPPO分列第二、第三、第四名,但利潤占比僅為2.4%、2.2%和2.2%,三家利潤加起來尚不足蘋果零頭。
魅族科技副總裁李楠表示,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品牌和服務體驗。如果產品不夠高端、服務不夠好,就不能支撐銷量;只有將高端產品做好,才能獲得利潤。
國產手機的本土優勢
隨著國產手機整體崛起,攻占高端市場并非遙不可及。一方面,受三星手機“爆炸門”的影響,國際手機品牌“高大上”的光環正在逐漸消退;另一方面,憑借主場優勢,國產手機能及時洞察國內消費者的需求,從單純追求性價比到注重產品質量、用戶體驗的轉變,讓越來越多消費者愿意為國產手機買單。
有數據顯示,國內智能手機的市場滲透率超過90%,甚至高于美國和歐洲等市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正進入“飽和”狀態,換機用戶通常都會選擇更高端機型。vivo副總裁兼首席市場官馮磊表示,當下消費者都至少使用過3臺以上智能手機,對手機性能、體驗以及品牌等方面的需求已非常明確,愿意為高品質手機和更優質的服務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