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國銀監會召開2017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要求嚴治互聯網金融風險,繼續推進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
過去一年,互聯網金融行業類似這樣的專項整治不在少數。從去年開始,互聯網金融行業徹底告別了“裸奔”時代,我國網貸行業走過第10個年頭,正式迎來“合規”元年。一方面監管落地,P2P平臺面臨備案、銀行存管、ICP許可、限額等多項考驗,合規壓力重重,另一方面行業整體成交量不斷上漲。
1月16日,P2P平臺拍拍貸公布了2016年度的業績報告。數據顯示,拍拍貸的2161萬注冊用戶中,80、90后占據了絕大多數,占比高達85.22%,既是平臺的借款主力人群,也正轉變為投資主力人群。
2%的網貸平臺占超六成的市場份額
去年8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出臺,為避免對網貸行業造成較大沖擊,做出了12個月過渡期的安排。
如今過渡期已近過半,合規成為硬性標準,大小平臺間呈現出更加明顯的分化之勢。
第三方數據顯示,就網貸2016年12月的成交額來看,前50家平臺的累計成交額為1447.5億元,與11月份成交額相比環比增長19.97%,占比12月行業總成交額的62.78%。
目前,網貸行業正常運營的平臺總數量約為2500家,也就是說,占平臺總數2%的前50家大平臺,占據了超過六成的市場份額。
“中小平臺業務量較小、知名度不高、大多還處在虧損運營的階段。嚴格的監管及監管帶來的合規成本,將使中小平臺在與大平臺的競爭中徹底喪失優勢,變得更加難以生存。”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從2016年全年的數據來看,市場份額還有進一步向大平臺集中的趨勢。據《“網貸雙百”報告》中不完全統計,2016年至少有24家平臺成交額超過100億元,金額共計6485億元,約占行業總成交額的33%;11家平臺年交易額超過200億元,總交易額4696億元,占到了24%。
與中小平臺相比,大平臺在通過監管檢驗后,市場擴張的勢頭愈發迅猛。拍拍貸近日公布的年報數據顯示,平臺全年成交198.78億元,同比增長253.39%,用戶規模達3261萬,全年新增2308.63萬人,兩倍于網貸行業整體增速(網貸之家《P2P網貸行業2016年年報簡報》顯示,2016年全年網貸行業成交量相比2015年增長110%)。
“據我們觀察,網貸市場中不合規和效率低的現象仍然大量存在。隨著過渡期整改的深入,大平臺的網絡效應和規模效益會越來越明顯,未來很有可能形成20%平臺占據80%市場的‘二八’格局。”
拍拍貸CEO張俊表示。
80/90后人群成網貸發展關鍵
日光之下無新事,互聯網行業的馬太效應不斷應驗。以國內電商行業為例,淘寶和京東兩家大平臺,如今占據著超過80%的市場份額,成為難以被輕易挑戰的對象。
網貸行業的大平臺,正通過做大成交額朝此目標努力。因在監管辦法限額規定出臺后成長受限,主營業務為企業貸的平臺紛紛轉型,與個人借款平臺搶占消費金融風口。與企業貸不同,消費金融需求相對長尾、多元,也需要更高的服務能力。
根據網貸投資人各年齡層用戶統計,80后投資群體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堅力量,在所有投資人中占比高達46%。三益寶理財專家分析,這是因為80后具備一定的財富積累,且具備對投資行業的相關理念及學習能力。其次,19%的投資人為90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他們對P2P等相關互聯網金融概念的接受度更高,但其手中資金有限,且呈現一定的冒進風險。70后、60后、50后則在投資P2P網貸方面更為保守,在所有投資用戶群體中所占比例分別為17%、13%和5%。
互聯網金融平臺愛錢進發布的《互聯網人群借款行為研究》
也顯示,從貸款用戶上看,80后成為借貸市場主力,借貸行為高達76.36%。而相對于70后、80后借貸主要用于購房、購車、裝修,90后借貸以租房、餐飲娛樂外,還多將資金用于創業和教育。從借貸用途上看,主要依次集中在資金周轉、電商購物、購房、購車、裝修。其中,銀行貸款在購房購車大宗資金需求上覆蓋度高達79.73%;BAT的場景支付在電商購物上使用比例達到19%,而P2P則在資金周轉、電商購物、裝修的資金需求上覆蓋度達到近11%。
網貸平臺不斷拓寬消費人群,主要為了在借款人的范圍、數量和借款額度間取得平衡。因為根據目前監管規定,同一自然人在單個平臺的借款上限為20萬。假設一個平臺全年成交額為200億元,以人均借款20萬計算,該平臺需服務10萬借款人;以人均借款5萬計算,則需服務40萬借款人。服務借款人的數量與能力,決定了平臺能否分享到消費金融的巨大蛋糕,亦成為平臺金融科技水平的標志。
數據顯示,2016年成交額近200億的拍拍貸,全年共服務了338萬借款人,借款人數量占到了行業借款人總數的38.58%(網貸之家《P2P網貸行業2016年年報簡報》
顯示,2016年網貸行業借款人數約為876萬人)。此外,平臺2016年98%以上的借款都集中在1萬元以內。
值得重點關注的是,2016年,拍拍貸魔鏡風控系統獲得了上海金融創新獎,借款速度提升了1倍,80/90后借款人占比達到85.22%。
達到監管要求后,發展金融科技、提升服務能力,已成為大平臺的共識。“未來,所有的金融都會跟技術、數據相結合。”張俊表示,“大平臺不只意味著市場占有率高,更意味著推動金融門檻降低,讓更多、更廣泛的人群享受到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