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網紅不僅已經成為一個熱議的現象,也開始影響消費潮流。
以短視頻Papi醬為例,與羅輯思維相似,Papi醬也標榜自身為“內容創業”,其內容以吐槽為主。在2016年3月19日,Papi醬獲得來自真格基金、羅輯思維等聯合投資的1200萬元人民幣;緊接著,4月21日,Papi醬的視頻廣告拍出了2200萬元的高價,很多消費者被成功圈粉。
當然,這里要描述的網紅,不僅僅包括令人匪夷所思的Papi醬們,還包括那些賣衣服護膚品的美女店主。因為無論是健身穿戴科技金融網絡游戲達人,還是搞笑自黑段子手,均有自己的網絡界別和江湖名號。
也就意味著,如果你不是這家的愛豆,進了直播間都不會懂得他們的世界。因為網紅可以在一個單獨的垂直領域里炙手可熱的明星,收到幾百萬粉絲的點贊祝福,幾乎在那個領域里的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在另外的世界里,可能就完全沒人認識他。
很多人不理解網紅為什么能賺錢,他們的賺錢方式,在年紀稍長一些的消費者看來,簡直不可思議。
有數據表明,全國網紅人數已突破百萬,大多是85后或90后,甚至有圈內人指出,相當部分的網紅賺錢能力不遜于二線明星。
比如,一個年紀輕輕毫無特點的小姑娘坐在主播臺前,講講自己的心事,就可以成為月入百萬的YY頭號主持,有萬千粉絲為她買花;又或者,喜歡美妝的年輕主婦下班后架起一臺攝影機,把自己的化妝心得po上網,視頻火了,順理成章帶火了她的淘寶店,還成為高大上化妝品的座上賓,參加巴黎紐約的時周裝,只因為她是新晉KOL(KeyOpinionLeaders,關鍵意見領袖)。
那么網紅究竟是怎么賺錢的?概括來說,有的靠自己,有的靠推手。歸根到底一點,他們要吸引更多的粉絲的關注度和好感度,只要粉絲多了,就可以賺到錢,因為如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變了,購買思路也變了。
當消費者進入一個主播的房間,買衣服能找到與自己類似身材的主播,幫你試出穿上之后的效果,還能讓你掌握一些適合自己的搭配技能;當90后消費者正在尋找美妝技巧,能在直播間很快搜索到與自己膚質類似的主播,掌握化妝技巧的同時,也一定會對主播使用的化妝用品和工具感興趣;當心儀已久的商品出現了消費者手中呈現了讓人心動的效果,也極易激發自身的購買沖動……這種“網紅+直播+商圈”的運營模式,給實體商業帶去了全新的營銷思路,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遠程購物無法試吃試穿試用的短板,讓網紅代替消費者進行體驗式消費,由此打造了全新的重量級主流商業的流量入口,讓粉絲為商品買單。
這種消費模式下,網紅經濟就是以一位年輕貌美的時尚達人為形象代表,以網紅的品味和眼光為主導,進行選款和視覺推廣,在社交媒體上聚集人氣,依托龐大的粉絲群體進行定向營銷,從而將粉絲轉化為購買力。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現場發布了《2016中國互聯網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報告顯示,中國7.1億網民將成為潛在的互聯網消費者,網紅經濟為代表的電商與社交的融合成為一個典型的現象。
另一個方面,經過互聯網經濟的發展,電商用戶消費總體趨向健康理性,商品品質越來越受關注。1月12日,京東聯合21世紀經濟研究院基于京東大數據,發布《2016中國電商消費行為報告》,報告指出,一線城市電商消費已經超越發達國家,形成自己獨特的模式,二線城市消費理念逐漸走向成熟,中西部地區的新興消費階層也在不斷崛起。
消費者已經突破基本的商品的自然屬性,更加重視文化屬性的消費。消費心理學指出,消費包含有兩重含義,一重是消費的自然屬性,一重是消費的文化屬性。自然屬性一般是指物品的自然用處,比如碗用來吃飯,筷子用來夾菜,而文化屬性則在于,商品具有社會象征性,它可以成為某種社會地位、生活方式、生活品位和社會認同等符號。比如用雞公碗吃飯的時候,你可能會想起周星馳,而用銀筷子時,你可能有讓自己進入清宮的穿越感。
當前消費模式下,成為消費主力人群的80、90后,不僅重服務、重品質、重享受,還更加重視參與感和認同感。這使得賣家必須化身專家和網紅,消費者不是簡單的購買行為,而是閱讀一件商品、一種服務。
2016年5月12日,淘寶正式上線“消費者直播平臺”淘寶直播,能滿足消費者“邊看邊買”的需求。公開數據顯示,淘寶直播擁有1000萬日活躍用戶數量、1萬+認證直播賬號、40%直播觀看用戶會訪問相關店鋪。截止至12月28日,淘寶直播平臺已完成40萬場直播、日均海外直播量1500場。
而此前,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曾表示:淘寶正在聚集一大批內容生產者,從一個萬能商品市場走向超級消費者媒體。
由于變現能力強大,淘寶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網紅推廣生活方式的平臺。
數據顯示,網紅經濟的發展使得網紅店鋪的瀏覽成交高于一般女裝店鋪,近50%的粉絲有重復購買的行為,并且規模大的網紅店鋪比一般網紅店鋪轉化率高出57%。可以看出網紅的店鋪具有粉絲黏性高、高瀏覽高轉化以及銷售爆發力強的優勢。
“網紅+直播+電商”的模式,將成為更多網紅實現自身粉絲經濟變現的選擇之一,要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網絡紅人,單單在社交平臺上擁有大量粉絲是不夠的,還要有一間商品熱銷的淘寶店鋪。同樣的,淘寶、蘑菇街等電商平臺,也會更加關注網紅背后的巨大流量。
當一個社會進入高度發達的消費社會,商品之后附加的文化屬性就變得格外重要。比如,許多姑娘都愛買雪梨穿過的款式,可能她的衣服質量不如別的淘寶金冠店,性價比不如五鉆店,但是姑娘們仍然愿意買,因為有的姑娘覺得某種程度上,終于和她日思夢想的王思聰有了交集,而有的姑娘則會覺得,自己和最想成為的那類女孩終于有了交集。這其中的心理快意,又怎么是別的服裝能滿足的呢?
總之,從前消費者依靠自己創造什么,做什么來表達自我,而現在消費者依靠買買買來表達自己。以前的人買東西是為了有用,現在的人買東西是為了表現品位和個性。
網紅經濟也足以證明,在豐衣足食不再是問題之后,消費者消費不僅是為了純粹的功能,有時只是為了心理需要。
從長期來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網絡平臺在發展網紅經濟,作為商品消費入口的同時,也必須在商品品質上下足功夫,以此來增強自身的變現能力,并匹配網紅經濟帶來的文化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