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隨著社會在進步,科學在發展,人的文化程度也在提高,但中國的老百姓對飲食健康和飲水健康的關注度卻不及國外,特別是在飲水健康上,出現水盲卻比文盲多了的奇怪現象。“通過我在幾十年的對水研究,和消費者接觸,我發現當今我們消費者對飲水有很多盲區、誤區,飲用水升級迫在眉睫。”中國權威水營養學家,北京公眾健康飲用水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李復興面對《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的采訪,如是說。
而袋裝水作為飲用水市場的發展趨勢,具有便捷、安全等優勢,有效杜絕了假水和二次污染的問題。袋裝水,在不少發達國家已經成為飲用水主流產品,我國最早的袋裝水是用于航空領域。
中國水盲比文盲多
說起飲用水安全,那些生硬的調查或者難以引起消費者關注。但是近年來,一系列曝光的水源污染事件及數據卻讓消費者戰戰兢兢:超過30%的河流和超過50%地下水不達標,90%以上的城市水域也遭到污染,飲水安全已成為公民關注的問題。
幾年前,北京公眾健康飲水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李復興評價過“中國水盲比文盲多”,感嘆當今水消費教育極為匱乏,而且文化水平越高,水盲也越多。
也許很多人沒注意到,目前水行業有三大悲哀:全民在喝純凈水,全民在喝礦物質水,全民人手一個一次性杯子。
對此,很多專家曾在不同場合公開表示,長期喝純凈水對人體不利的人。因為,進化幾千年來,水一直是天然的,純凈水是人工過濾做出來的,沒有研究證明喝純凈水有利健康,卻有很多人在宣傳喝純凈水好。
聯合國第七任秘書長安南曾說過:因水而死,不是罪惡,無法憎惡和后悔;這是由于很多人對水知識缺乏了解的結果,與其說后悔,不如立即行動,從飲水舊觀念的“怪圈”里逃出來,擺脫水盲,樹立飲水新觀念,這才是真正通往健康、長壽之路。
飲水文化經歷五代革演
我們的生活在升級,但是我們對飲用水的認知卻并沒有同步升級。
現在很多人省吃儉用買奢侈品,但卻很少關注自己身體到底需要什么水。什么樣的水是好水,在營養學界有著清晰的論斷。但另一個不得不提的現實是:要如何扭轉消費者的消費觀念、讓消費者愿意飲用好水。
追溯人類的飲水文化,人們從原始地飲用江、湖、河水→井水、天落水→自來水→桶裝水→開始風行的“袋裝水”,經歷了整整五代的歷史沿革。為探索“科學飲水、健康飲水、方便飲水、放心飲水”的飲水理念和飲水模式,“袋裝水”應運而生。
在李復興看來,袋裝水是飲用水市場的又一個發展趨勢,“隨著市場的多樣化,消費者的飲水習慣也向多選擇發展。‘袋裝水’具有便捷、安全等優勢,有效杜絕了假水和二次污染的問題。”
據了解,袋裝飲用水是桶裝飲用水的升級產品。袋裝飲用水采用附合衛生要求的軟性的塑料復合膜包裝,相對于桶裝和支裝的采用硬性包裝的飲用水而言,故袋裝水軟也被稱為軟包裝飲用水。
袋裝水,最早應用于美國航空航天局作為航天員的生活飲用水,其后出于袋裝水安全、衛生、靈活、方便的優點,軟包裝飲用水在西方發達國家得到了極快的普及,法國有60%的家庭采用軟包裝飲用水(國外亦有叫袋子水的)。
國內最早運行袋裝水的城市是浙江省的寧波,1996年4月,寧波市建行大廈從1樓到17樓的辦公室中,清一色地飲用著一種裝在專用箱里的,掛在壁上的,20升容量的,用活動取液器取水的,需后加熱的袋裝水。從1996年到2000年期間,寧波有近五千家用戶飲用過這種袋裝水。當時的寧波,這種進入商業化運作的袋裝水在時間上與桶裝水相比,要早于桶裝水整整4個月。
在北京,燕京礦泉水廠首家推出了10L袋裝水,從而填補了京城一線品牌水無袋裝水的空白。
袋裝水比其他包裝飲用水最突出的優勢在于一次性灌裝無重復使用,用八個字來概括“安全、綠色、健康、環保”。10L包裝,重量適中,操作簡單,力量薄弱的老年人和女性群體均可輕松操作。
燕京袋裝水采用食品級聚乙烯塑料包裝,經嚴格的清洗及臭氧滅菌工藝,并在無菌密封間內完成飲用水的灌裝及封袋,每批產品經專業檢驗合格后出廠,包裝真正做到一次性無重復使用。
袋裝水的飲用過程,采用了與醫用輸液袋取液方式等同的原理,飲用水流出的全過程袋內及管道內均處于負壓狀態,無任何外界空氣進入,真正實現了全過程密封式取水方式。
燕京袋裝水真正做到了從灌裝到飲用的“無菌到底”。
消費者的飲水誤區
李復興經常把三句話掛在嘴邊:多喝水、會喝水、喝好水。但種種跡象表明,目前,消費者對飲水存在三個誤區:第一個誤區是對喝水的認知度不夠,第二個誤區是認為為了解渴才喝水,第三個誤區是把安全水當健康水,第四個誤區是把飲料當做水來喝。
第一,對水、喝水認知度不夠,很多人喝水僅僅是為了解渴。
但水不單只是解渴作用,水有促進健康作用,而且對某些疾病有輔助療效作用。所以說水不僅是解渴作用,所以現在消費者對水只認得解渴作用,這是第一個誤區。
第二,喝水量不足。我們在全國調查過,全國老百姓有90%的人喝水量達不到標準,就是達不到我們要求的1600毫升。人長期處于脫水狀態,使人從頭到腳,每個細胞長期處于脫水狀態,這是造成很多慢性病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很多人把安全水當健康水,其實安全和健康是兩個概念。
所以,健康水叫好水,首先要做到安全,做到安全不一定做到健康,現在全民有一個很大的悲哀,就是70%的消費者在喝人工純凈水。長期喝人工純凈水,會造成很多副作用。
第四,很多家長、青少年把喝飲料當作喝飲水。飲料是一個商品,我們喝水是一個必需品,商品可以偶爾喝、可喝可不喝,水必須要喝、是必需品,喝飲料是一個脫水過程,喝水是一個補水過程。
而市面上的水種五花八門,很多消費者卻并未能搞清楚各種水種之間的區別。在超市,我們經常能看到,消費者嘴里喊著買礦泉水,手里拿到的卻是純凈水或是其他功能水,但其還全然不知。
那么這么多個水種當中,哪個水種是需要多喝的好水?在李復興看來,好水的衡量標準有三方面:安全是基礎,不能含有有毒、有害、有異味的物質;另外,喝的水必須滿足人體營養需要或者跟人體營養需求吻合,呈微弱堿性,同時必須含有適宜的天然礦物質。
不過到目前為止,礦泉水在我國消費者心目中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歐美國家,飲用天然礦泉水已經是一種生活習慣。然而在我國,飲水僅僅作為解渴手段。在意大利,人均天然礦泉水的消費量為170升/年,位于世界之首,德國人均128.5升。而我國僅為2升左右,只有意大利的1/80,國人飲水觀念落后于歐美至少30年。據調查,當一個地方的人均GDP達到2000~3000美元時,公眾對健康及生命質量的要求將全面提高,消費天然礦泉水的需求將快速增長。中國目前的人均GDP已經達到這個標準,中國飲用水消費升級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