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自行車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共享單車在全國30多個城市投放,總投放數量超200萬輛。數據還指出,2017年共享單車的預計總產能將超過3000萬。從200萬到3000萬,共享單車的增長可謂瘋狂,但是經過瘋狂生長之后,共享單車也終將打響淘汰賽,前段時間接連倒閉的兩家共享單車企業就是現實例子。而近日,全國首個共享單車團體標準也在上海發布,并將于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與此同時,2017年北京國際共享智能出行大會也在如火如荼的召開當中,記者在此大會上采訪了一些領導和專家,對團體標準做出了一些解讀。 □ 本報記者 陳曉萌/文 陳麗光/攝 騎到禁行區會有語音提示
在共享單車出現一年多的時間以來,從開始少量幾個品牌到后來共享單車井噴式發展,再到近期已經有共享單車公司宣布倒閉,這中間暴露出來了大量問題。共享單車被損壞,不僅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還造成不好的用戶體驗;非智能鎖很容易造成車輛丟失;共享單車亂停亂放,成為各大城市的管理難題。這其中的問題歸根到底:共享單車還不夠智能。尤其是最初“小黃車”的機械密碼,讓不少用戶都鉆了空子,造成無數車輛丟失、破壞、被私藏,而這就是為什么在這次出臺的首個共享單車團體標準中第一條就規定:“共享自行車必須安裝車載衛星定位系統”。因為對于那些沒有加裝GPS定位系統的單車,在管理過程中確實有很大難度。
而加裝了GPS定位系統的單車,不僅減少了管理的難度,還可以現實解決亂停車的問題。在2017年北京國際共享智能出行大會上,智享單車CEO曹康表示,智能共享單車可以圈定騎行的區域,我們如何能夠做到在后臺準確掌握單車的信息,單車準確定位是第一位的。我們是利用智能化的車庫系統和移動終端系統,首先是考慮整個車輛有效的管理,通過智能化管理體系結合整個車身的體驗,包括一些傳感設備可以讓車輛有指引,比如,語音就告訴你這個地方不能停車,騎到禁止行車區會有禁止騎行的語音提示等,這些都是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實現的智能表現。除了智能,讓共享單車更加方便用戶也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比如現在就有企業在共享單車上加裝了手機充電設備,并且還配備了三種不同充電線,這就滿足了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手機的充電需求。
在2017年北京國際共享智能出行大會上,記者甚至還看到一種沒有“鎖”的共享單車,完全依靠智能控制,避免了傳統共享單車鎖經常損壞的問題。
在共享單車發展的過程中,從外觀、顏色、數量、平臺補貼等方面的競爭,將逐漸發展用單車的更加智能化和更加人性化來搶占市場和規范市場,這必將是行業優勝略汰之后,未來共享單車企業發展的目標和趨勢。 別讓服務拖后腿
共享單車行業暴露問題除了亂停放之外,服務質量的問題也日漸凸顯出來。目前,從工商部門的統計看,主要涉及內容還包括用戶的押金和信息安全問題;企業的運營維護不到位,報修車不能及時維修,以及損壞的“僵尸車”堆在街頭無人管理等問題。
近期出臺的共享單車團體標準也對此有了明確要求,平臺必須保證千分之五的運維人員配比。
據業內人士介紹,要求共享單車按照車輛總數不低于5‰的比例配備維保人員,是參照有樁共享自行車現場調度、維護、保養、人員的比例在10‰而制定的,但是從目前實際操作的情況來看,共享自行車運營單位所配備的人員與此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的。除此之外,還明確“共享自行車三年強制報廢”,這是因為普通自行車三包規定自行車中,對車架的保修期限是三年,所以對共享自行車的使用年限規定就是三年。對于摩拜單車對外宣稱自己研發的單車可以四年不用維修保養來看,這樣的規定確實有些不公平。但為了公共安全,在沒有辦法對產品質量進行評估的情況下,只能按照以往的經驗來劃線。畢竟,安全是第一位的。對此摩拜方也表示,愿意配合此項規定,以提高服務質量以及共享單車出行安全。 從野蠻生長到行業自律
首個共享單車團體標準出臺之后,摩拜、ofo等在內的十多家共享單車企業相繼自愿在滬簽訂《社會團體標準自我聲明承諾書》,這意味著企業需要按照團體標準來執行,共享單車會從最初的“野蠻生長”發展為行業自律。
在2017年北京國際共享智能出行大會上,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城市交通中心戰略規劃師尹志芳表示,由于新的事物,新業態的出現總會帶來新的問題,隨著市場的競爭和政府合理監管,企業通過技術和運營管理平臺的升級,這些問題都可以很好的解決,但是前提要給予共享單車行業足夠的政策和實踐空間。針對共享發車在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我們認為應該是政府、企業、用戶和社會4個方面達成共管共治的局面。其中對于企業來說,要增強線下的運維能力遵紀守法,增強自律意識,承擔起經營主體的責任才是日后發展的重中之重。“四位一體”相結合的發展方式才能引導共享單車越來越規范、越來越貼近生活、服務廣大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