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發卡、美容卡、健身卡、洗車卡、糕點卡、眼鏡卡……打開錢包,相信不少人都會有好多張預付消費卡。在服務行業,這已成為不少商家的標配,但這種看似“雙贏”的局面,其實很不穩定。
7月5日,曾被看成是自助餐領域“高富帥”的金錢豹北京翠微店停業,標志著金錢豹在北京市場黯然退場。此前,位于王府井、亞運村、中關村等地的金錢豹已陸續關門。大批看到媒體報道的消費者發現,曾經辦理的金錢豹儲值卡,已無處消費,更無處退款。
金錢豹儲值卡退款投訴猛增
“扶墻進扶墻出。”這曾是大多數消費者走進金錢豹一類自助餐進行消費的真實寫照。在采訪中,有不少消費者曾以能吃一頓金錢豹“為榮”,花幾百元錢在金錢豹品嘗各國美食以及海鮮、牛排等高級料理,對于普通的工薪階層來說有一種特別的儀式感。
北京車女士2017年1月在金錢豹辦了一張3000元的儲值卡,不曾想,再次消費的時候,已聯系不上商家;魯先生2016年10月底在金錢豹中關村店辦理了一張5000元消費卡,“還沒開始再次消費,金錢豹就關門了,從網站上找不到任何關店信息和后續退卡的說明,關店前我也沒有接到任何店面通知,現在卡里余額沒有地方退,希望商家盡快給我們解決”;去年3月,閻女士辦了一張3000元的儲值卡,“當時說是可以隨時消費,今年門店全部關停,客服不接電話”……
媒體報道顯示,7月5日,在已經關停的金錢豹北京翠微店門口,不斷有消費者到店了解會員卡退費信息。但該店大門緊閉,并無工作人員負責接待受理。
根據消費者投訴的儲值金額顯示,消費者卡中余額少則一兩千元,多則近萬元。許多消費者表示很久沒吃了,最近在新聞中看到有關消息,才想起自己會員卡中余額沒有花完。
據北京市商務委7月11日發布的消息,截至7月10日,北京市商務舉報投訴中心已接到北京金錢豹餐飲有限公司因預付卡終止兌付引發的有效投訴案件涉案金額約160萬元,投訴數量仍在上升。
上海市單用途預付卡協會近日也披露稱,金錢豹在滬多家門店停業,涉及消費者預付卡金額達1500萬元。
預付消費原罪:“卡你沒商量”
“預付消費”也叫提前消費,是指消費者預先向商家交付一定額度消費金額就可以類似整存零取的方式享受服務,有時還可以獲得商家承諾的額外優惠。預付消費一方面為顧客提供了便利,省卻了每次交納現金的麻煩,而且它的消費價格也低于正常消費,頗受消費者青睞。另一方面,商家可一次性預收消費者的消費金額,相當于有了一個固定客源。
“預付消費”在中國的商業活動中已成為熱點消費方式。采用會員制的多為服務娛樂性行業,大到商會、球會,小到美容健身、洗車、沐足、水站等。預付消費由于在商家提供服務前是經雙方同意的,因此是正常的消費,商家的這種做法本身無可厚非。
《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行報告(2017)》顯示,2016年,160家預付卡發卡機構合計發卡2.21億張,金額820.23億元,發卡數量同比下降14.67%,發卡金額同比增長7.72%。124家預付卡機構共發生預付卡受理業務117.70億筆,受理金額737.61億元。
但由于相關法律缺失,對于發卡單位的資質、發行規模等沒有具體的限制,使得經營者誠信缺失的行為難以得到有效約束,導致預付卡銷售處于無序狀態。同時,中國目前也沒有專門針對預付卡消費的法律法規,直接加大了消費者在預付卡消費中維權的難度。
這種局面,直接導致預付消費卡的“卡你沒商量”層出不窮:一是強制消費,讓消費者一套再套、越套越深,二是改變服務內容、提高使用門檻,限制預付卡使用或要求消費者多支付費用。三是辦卡易、退錢難;四是消費卡“短命夭折”屢見不鮮,導致消費者上門消費面對“人走樓空”的尷尬境地;五是霸王條款轉嫁了商家應承擔的責任和風險。如,恕不退、不換、遺失不補、商家保留最終解釋權等。
拿金錢豹的消費者來說,大多數消費者覺得,金錢豹倒閉的消息很突然。但當此次消費維權事件發生后,通過媒體資料的梳理不難發現,金錢豹的經營頹勢其實早已顯現。
2014年9月,曾有媒體曝光金錢豹亞運村店、王府井店違規賣生食海鮮,隨后兩家店先后停業整頓。2015年,金錢豹被轉手給現在所屬的嘉年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時,交易價格就從2011年歐洲私募股權投資集團安佰深接手時的15億元大幅縮水至2.53億港元(約合2.2億元人民幣)。2016年一年,金錢豹在全國就關停了13家餐廳。
門店急速收縮,引發了大量供應商上門討要貸款。今年6月28日,金錢豹北京翠微店遭遇了十幾家供應商上門討債。供應商稱,金錢豹拖欠債款達2000萬元。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金錢豹3次轉賣,高層變動頻繁,導致經營管理不協調,是其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
比如這次的“金錢豹”事件,上海商委去年就已經將其列為經營異常名單,今年6月北京金錢豹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被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朝陽分局列入了經營異常名錄。如果消費者可以及時了解到相關信息,就可以早日啟動退款程序,避免繼續充值遭受損失。
預付消費需防范風險
早在2014年下半年,預付卡行業就開始不太平靜,由于行業盈利困難,出現了行業整合和機構挪用備付金的情況,預付卡機構陸續發生了一些風險事件。
由于預付卡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和相應的弊端,國家制定了《關于規范商業預付卡管理的意見》,明確提出,一次性購買1萬元及以上不記名商業預付卡的單位或個人應進行實名登記,且記名商業預付卡面值不超過5000元。
除了購買需要實名制以外,《意見》還指出,單位一次性購卡金額達5000元(含)以上或個人一次性購卡金額達5萬元(含)以上的,通過銀行轉賬方式購買,不得使用現金;不記名商業預付卡面值不超過1000元,記名商業預付卡面值不超過5000元。
消費者選購預付卡類商品或服務時,應該提高個人的警惕性,充分了解商家提出的信息,多方核實和比對,理性對待打折促銷行為,不為經營者的虛假宣傳所誤導,避免沖動消費。
中國質量萬里行提醒消費者,在預付卡消費中需警惕:
第一,消費者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會員制等約定消費選擇知名度高、信譽度好的商家;
第二,要對長期或高額回報保持警惕,服務期限越長,回報數額越高的預付消費往往風險越大;
第三,不要一次投入太多,避免承擔較大風險;
第四,掌握預付約定消費的期限、價格、質量、管理等條款的文字憑證,不要輕信商家的口頭承諾;
第五,一旦選擇了某一種預付約定服務,應按照預付約定條款及時消費,并注意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發現異常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咨詢或投訴。
消費者選擇預付消費項目時一定要清楚了解該項目的具體服務內容,不要相信商家的口頭承諾。一般商戶都會要求顧客簽訂合同以維護雙方利益,此時就應該看清楚合同的條款并要求商家將各具體服務內容及約定清楚具體列明。
另外,消費者還要按照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消費額度,量入為出。一般商戶為了自身利益,都規定了預付費是不能退款的,所以切忌不顧實際,盲目消費。此外,必須選擇信譽好,有一定規模的持照經營商戶,付款時記得索要發票,當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及時向工商部門舉報和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