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模式下的大平臺流量紅利期已過,碎片化時代用戶的消費習慣變得越來越難以捉摸,不管是京東淘寶這樣的電商巨頭還是中小型商家都在思考探索移動時代的電商新玩法,而社交電商是被人們普遍看好的一條道路。
兩年前正是社交電商剛剛起步的時候,有人身先士卒,有人蓄勢觀望。總體而言,兩年前的社交電商處在野蠻生長的狀態,由于新興行業缺乏參照物,魚龍混雜是當時整個行業的特征。兩年后的今天,經過市場的一輪大浪淘沙之后,整個社交電商領域合法經營的企業所剩無幾。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社交電商規模達到960億元,商戶規模為916萬戶,而估算2020年我國社交電商商戶規模2400萬戶。根據研究機構的預測,到2020年,我國社交電商市場規模將突破3700億,社交電商將成為下一個時代風口。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社交電商表現其實極其搶眼。海爾集團店商、電商、社交微店三店一體融合發展,6·18購物節大獲好評;阿里巴巴也積極對電子商務平臺進行了社交化創新;甚至豆瓣、陌陌、手機QQ等社交平臺也在紛紛嘗試向社交電商轉型。2016年12月,云集微店宣布完成2.28億元A輪融資,標志著社交電商和微商正邁向正規化、資本化運作,資本市場對于這種新興業態開始逐步認可。
大多數消費者對于“社交電商”這個概念或許還停留在微商上,不久之前,由中國互聯網協會主辦的2017(第十六屆)中國互聯網大會上,中國互聯網協會微商工作組秘書長于立娟發布了《2017中國社交電商和微商行業發展報告》,再一次把社交電商推到了大眾的視野里。
什么是社交電商
在上面的報告中給社交電商的定義是“基于人際關系網絡,利用互聯網社交工具,從事商品或服務銷售的經營行為,是新型電子商務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而微商是社交電商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指從業者利用互聯網社交媒體作為傳播工具完成商品與服務交易的行為。
易觀在前不久也發布了《2017中國社交電商大數據白皮書》。白皮書把社交電商定義為:是電子商務的一種衍生模式,是基于人際關系網絡,借助社交媒介(微博、微信等)傳播途徑,以通過社交互動、用戶自生內容等手段來輔助商品的購買,同時將關注、分享、互動等社交化的元素應用于交易過程之中,是電子商務和社交媒體的融合,是以信任為核心的社交型交易模式,是新型電子商務重要表現形式之一。
通俗地講,社交電商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電商形態,在商業規則日趨透明的條件下,靠賺取信息差價的時代已成為過去,而在追求個性化和差異化的今天,人們越來越依賴于熟人之間的推薦和口碑效應,在搜索和推薦之間,人們更愿意相信后者。
思埠集團董事長吳召國:“在社交電商里,每一個人都是消費者又可以成為銷售者,他們通過自己的社交網絡不斷變換著自己的角色,通過角色的不斷轉換,既為別人產生了利潤,也為自己創造了財富。”
目前社交電商的主要表現形態是:實物產品交易、服務產品交易、虛擬物品交易、社交網絡廣告四類。
社交電商的相關政策與報告
2015年11月,《關于加強網絡市場監管的意見》首次將社交電商納入監管;2016年12月《電子商務“十三五”發展規劃》首次鼓勵發展;2017年1月發布《微商行業規范》征求意見稿,意味著首部微商行業法規將出臺。
據悉,商務部已經接受中國互聯網協會協同創奇社交電商研究中心提出的行業標準《社交電商經營規范》的項目申請,并于2017年6月9日審批通過,截至目前此唯一的行業標準出臺,標志著首部社交電商行業法規即將誕生。
此標準出臺對于規范行業健康發展將有深遠的意義和運營指導價值。同時基于熟人關系的商業變現將重新建立在“真實信任”的基礎上發展,社交電商行業將逐步走向規范化和品牌化,實現社交電商升級。
據悉,本標準在具體撰寫過程中將考慮:完善微商行業的交易、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機制,制定適應微商行業發展的監管體系;加強對微商服務平臺的網絡監管,強化平臺服務商對微商市場的責任,建立微商交易過程信息留痕和事后倒查機制。加快建立微商企業信用評價和服務認證標準,鼓勵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和認證機構,開展微商信用評級和查詢等征信業務,強化對微商經營主體身份認證、交易者信用分級管理、商品質量管理等。建立微商行業信息發布機制,對不誠信微商進行信息公開懲戒等。
社交電商3個發展階段
梳理和了解移動社交電商,迄今為止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3個發展階段:
1、萌芽起步期(2011年-2013年):移動社交電商最早發跡于個人微商,隨微信及朋友圈的廣泛應用,通過朋友圈賣貨、代購等逐步流行起來。萌芽階段的特征是行業零散,缺乏體系,規模小。
2、野蠻生長期(2014年-2015年一季度):部分化妝品品牌直接加入微商行列,以及移動社交電商平臺逐步興起,行業進入野蠻生長階段。這期間微商暴富的神話成為社會上廣泛流傳的話題,部分新興品牌利用微商渠道爆發式增長,互聯網巨頭也開始推出或投資移動社交電商平臺。
規范發展期(2015年二季度至今):2015年二季度開始,隨著央視等媒體追蹤微商亂象,部分化妝品品牌微商因擴張過快與庫存高企,業績出現滑坡并開始轉型,移動社交電商行業里開始出現結構性調整。但從整個行業的角度來看,行業依舊在快速擴容,不健康不持續的個人/品牌微商遭遇清洗,但專業正規的移動社交電商平臺/社交電商代運營商則繼續高歌猛進,分享新興行業盛宴。
社交電商用戶:63.1%的流量來自朋友圈分享
據《2016移動社交電商用戶消費行為報告》顯示,移動社交電商用戶流量分布集中度較高,63.1%的流量來自朋友圈分享,23.79%的流量來自于群聊,單聊占比12.71%。這種分布契合了“以微信為代表的移動社交產品,帶領電商進入了3.0時代”的行業現狀,也體現了時間碎片化進一步豐富了用戶消費的場景。
相關調研數據還顯示,沒有過網購行為的用戶僅占0.3%,而從未在社交平臺購物的用戶則有11.6%。同時社交電商消費量在10%-20%的人數高達6成,這也意味著,未來社交電商的滲透人群具有較大發展空間。
據速途研究院發布的一份《2016年社交電商市場報告》中顯示,社交電商用戶年齡分布方面,25歲以下用戶占比36%。25歲-30歲用戶占比38%,還有11%的用戶年齡在31-35歲之間。整體看來,移動社交用戶主要以80、90后為主。
社交電商用戶喜歡的商品品類主要是食品類、服裝鞋包類和日化護膚類,分別占比28%、25%和21%。其中,母嬰用品占比最少,僅為5%。母嬰用品在傳統電商中屬于熱門品類,但是社交電商30歲以下的用戶近七成。在晚婚的趨勢下,這部分用戶基本在母嬰用品需求人群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