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讓舊款 iPhone 性能降低這事,已經路人皆知,不用再多贅述。
雖然此前蘋果已經公開回應過,稱降低性能是為了保護電池,但許多消費者認為,這只是蘋果的借口,不經通知惡意降頻,不僅侵害了他們的財產權和知情權,此舉也被解讀為蘋果為提升新機銷量而不擇手段。目前主流的輿論風向也偏向于貶蘋果,甚至已經有多起針對蘋果惡意引誘用戶購買新產品的訴訟已經展開,我們迫切需要聽到蘋果對于此次事件的聲音。
近日,蘋果發布官方聲明,為舊 iPhone 降速道歉,并且堅決表態:我們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通過任何手段,來有意縮短任何 Apple 產品的使用壽命,更不會降低用戶體驗來迫使大家升級設備。
除了這段致歉言辭,蘋果其實還在其官網單獨發了一篇科普文《了解 iPhone 性能及其與電池的關系》。
蘋果解釋稱,隨著鋰離子電池化學年齡增長,蓄電能力會逐漸下降。這可能會縮短設備的電池續航能力,還可能會削弱電池快速供電的能力。為了讓手機正常工作,其中的電子組件必須能夠依賴電池的瞬時功率,而影響瞬時功率輸出的因素之一就是電池的阻抗。
電池老化之后阻抗可能會增加,手機從這些電池中獲取電力時,電池的電壓會大幅下降,在某些情況下,這就可能會導致 iPhone 突然意外關機。
蘋果聲稱它們因此在 iOS 10.2.1 中做了調整,在電池嚴重性能不足時限制 CPU 或者 GPU 的處理性能,以避免在電量顯示還有電的狀況下突然關機。在極端情況下,蘋果還會降低最高亮度和最大音量、相機閃光燈也會停用。
這種處理機制應用于 iPhone 6、6s 和 SE 系列機型上。隨著 iOS 11.2 更新的推出,這套機制擴展到了 iPhone 7 系列上。
而在最新的聲明中,蘋果還表示將在今年春天發布一個軟件更新, 讓消費者更清楚地了解他們的iPhone是如何被控制的,并將提供一種關閉自動速度更新的選項。
除了這些,蘋果同樣更新了電池更換的計劃:
Apple 將更換過了保修期電池的價格降低了 RMB 390 元,從 RMB 608 元降到 RMB 218 元。此舉針對使用 iPhone 6 及后續機型的需要更換電池的用戶,在全球范圍內從 2018 年 1 月底持續到 12 月。詳細活動信息將于近期在 apple.com/cn 上公布。
2018 年初,他們將會發布一項 iOS 軟件更新,其中的新功能可讓用戶更清楚地了解 iPhone 的電池健康狀況,用戶可以親眼看到其狀況是否影響了性能。
蘋果有的放矢,這幾項解決措施都是針對近期的質疑的。第一個,你說我侵犯產財產權,既然電池壽命確實影響到了性能,那我們就低價給你換塊新的。第二個,說我侵犯知情權,那我現在直接讓你能看到電池與性能的關系,換不換由你。
另外最重要一點:降頻這件事我們認為非常合理,并且以后依然會繼續這么做。
那么消費者最關心的是,這 218 塊錢,值不值呢?
拿目前做的比較突出的第三方維修機構“閃修俠”舉例,單獨更換 iPhone 6 的電池需要 150 元。
在淘寶等電商平臺,雖然單獨一塊電池看起來只需要不到 100 塊錢,但是需要自己手工更換,并且質量如何還未可知(說得還是委婉了些,肯定不如原裝的)。而現在,消費者只需要多花幾十塊錢,就能換一塊官方的原裝電池,可以說是相當劃算了。
這份補救措施看起來挺有誠意的,并且其實蘋果自己也挺委屈的。
在指責蘋果前,用戶先要明確兩件事。第一,首先要明確的是,處理器降頻這件事是普遍現象,一旦出現機身過熱等現象,處理器就會自動降頻,以保證安全和延長續航時間。這種調度是否智能,甚至是衡量一款芯片綜合性能的重要指標。
第二,就是一款手機在長時間使用以后,鋰電池必然會出現損耗,這個過程是普遍存在且不可逆的。而當一款手機的電池已經損耗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出現穩定性下降等情況。
所以,在性能和長時間使用的穩定性上,蘋果選擇了后者。雖然理論上講出發點是好的,但蘋果的原罪是,剝奪了用戶的選擇權。其實現實生活中,等到電池已經需要通過降頻來保護時,這款手機已經用了至少一年半以上了,消費者這時候想的往往是“再湊合用一陣兒,新機出了就換”。而蘋果剝奪了消費者舒舒服服“湊合一陣兒”的權利,所以很容易被誤讀為是為了逼用戶換機而不擇手段。
總的來看,這份補償措施雖然是“亡羊補牢”,但“為時未晚”,它針對性的解決了消費者最關心的兩個問題。不過仍有不少消費者并不認可,很多的訴訟仍在繼續。在最新的聲明中,蘋果表示將提供一種關閉自動速度更新的選項,由用戶自己決定是否升級系統。這可算是較大的誠意,不過新的系統并未上線,消費者是否滿意,仍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