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精神鴉片”竟長成數千億產業(yè)》的文章在昨天發(fā)出之后,引起網絡上軒然大波。
過去幾十年,輿論場把很多行業(yè)定義為了青少年的“精神鴉片”,比如漫畫,比如網吧,刊發(fā)報道的媒體13年前還把電視定義為了精神鴉片。
互聯(lián)網巨頭紛紛加碼游戲行業(yè),不免讓人擔心。這個行業(yè)離普通人太近,離孩子太近,一旦有不好的影響,很難控制得住。2021年上半年,騰訊總計將70多款游戲推向市場,達到了平均2.5天一款游戲的速度。
于是乎,專家、媒體、游戲從業(yè)者、網友、家長們紛紛站出來各抒己見。
針鋒相對的觀點引發(fā)了一系列的問題和討論:網絡游戲到底是不是“精神鴉片”?這樣的說法是不是對游戲產業(yè)的歧視?當今社會里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娛樂?未成年的孩子們如何建立更好的價值觀?
“網紅經濟學家”任澤平發(fā)文表示,游戲行業(yè)也該規(guī)范健康發(fā)展了!類似平臺經濟、校外學科培訓一樣。這些年游戲行業(yè)在資本和盈利的驅動下,越來越像精神鴉片。大人都很難不沉迷,更不用說孩子了,導致孩子過早近視、影響學習、宅在家里、性格異化、體質弱化,F在奧運奪冠的以女生居多。孩子的偶像越來越奶里奶氣。未來應該通過一些措施,鼓勵孩子增加體育鍛煉、廣泛閱讀課外書、多交朋友、多接觸大自然、多跟家人在一起、陽光硬朗些!讓孩子的偶像不再是那些奶里奶氣的小鮮肉,而是充滿陽剛之氣、責任感的男子漢! 毀掉孩子健康成長的錢,有責任的企業(yè)是不能賺的!
業(yè)內的游戲人士則吐槽的更為猛烈:“動不動就停發(fā)版號,勒令修改不良內容也就罷了。規(guī)則上,技術上,能做的大家都做了。那如果你的孩子能用你的臉和身份證突破國家防沉迷系統(tǒng),甚至你的孩子能在你眼皮底下買5、6個手機,那需要反思的到底是馬化騰、丁磊還是作為家長的你?”
有微博網友說:“王者榮耀是精神鴉片,說實話,不好吐槽,我覺得根源不是這款游戲,而是實名機制防沉迷機制的建設漏洞太多,以及我們在未成年人的課余時間,拿不出更好的娛樂方式,你不能因為未成年人愛玩游戲,不能因為父母沒空帶孩子玩其他的項目,不能因為游戲做的好,就說游戲錯了,問題是在游戲本身嗎。”
顯而易見,輿論的焦點似乎已不是玩與不玩的選擇題,其實關于對游戲的吐槽從來都沒停止過。
媽媽們大都感觸深刻,網上有的媽媽會吐槽:“我恨死手機游戲了,孩子一玩游戲,就爸媽都不認了,叫他吃飯都不答應,一玩就幾個小時,放假的時候還黑白顛倒,你說不讓他說吧,他就氣得跳腳,大吵大鬧,再這樣下去我感覺他整個人都要毀了。”
不光是孩子,還有吐槽大人的:“我老公16年接觸王者榮耀,一直到現在,跟中毒了一樣,因為這個游戲吵了好多次架,我卸載了他又偷偷下載,還加了一個戰(zhàn)隊群,我發(fā)現之后退群了,又偷偷加回來,怕我再發(fā)現把戰(zhàn)隊群備注都改掉,改成某某車友2群……為了玩游戲耍盡心機手段!值完夜班,白天不睡覺,抱著手機玩!自己弄倆手機一個專門玩游戲,怕我打電話影響他發(fā)揮,直接開飛行!反正我也管不了,后面我也不管他了,玩吧,熬死了我也吃不多大虧!”
過去的十年里,游戲行業(yè)的口碑有好轉。至少已經很久沒聽到,稱其為“精神鴉片”的說法了。而電競加入亞運會項目;不少國產游戲出口海外,游戲里中國文化的崛起,也在很多主流媒體上常常亮相,收獲了不少贊賞。
有網友說:“沒有手游還有電腦,沒有電腦還有游戲機,沒有游戲還有直播,人們總能找到娛樂的方式。合理管控是應該的,但想完全禁止,總不能停電吧。從早期的小說,流行歌曲,電視,電腦,到現在的手機,每個新生事物都說會毀掉年輕人,現在看不也好好的。”
風波還會持續(xù),騰訊出臺了“雙減、雙打、三提倡”七條新舉措。對于游戲的監(jiān)管仍在持續(xù),可能初心都好的,一切為了孩子,大人們仍有不能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如何幫助和引導孩子從玩中找到真正的價值和樂趣的東西才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