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中國首家財商教育機構成立。
2011年,首份《國人財商指數報告》發布,調查顯示國人財商僅達到及格線,平均得分僅為60.1分,并表現出高態度、缺知識和低行動的特點。
2021年1月,《國民財商教育白皮書(2021年)》(下稱《白皮書》)正式發布。根據白皮書數據顯示,僅2019年,我國新增“理財教育”、“理財培訓”相關企業近2000家,較10年前增長了800%,整個行業呈現出井噴的趨勢。
截至今年7月,我國從事財商教育、財商培訓、理財教育、理財培訓相關企業數量為303家。而財商教育業內報告則表示,截至2020年,企業名、品牌或者產品及經驗范圍中包含“財商”的相關注冊公司總計達6054家。
據億歐發布的《2021年中國財商教育行業發展研究報》顯示,從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財商教育行業分為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從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億歐智庫界定財商教育目前處于成長期的初期階段:財商教育的市場規模正在快速擴張,市場競爭逐步進入白熱化。億歐智庫預估,2025年財商教育的覆蓋人群將達4.3億人、市場規模達到616億元人民幣。
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互聯網理財用戶規模持續攀升,從 2015年的2.4億人快速增長至2019年的5.3億人,增長了2.2倍。2020年實現6億的突破,增長至6.1億人。
從央行發布的《2019年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數據看,在全國1.86萬份樣本中,全國金融素養得分平均值為64.77,雖較2017年抽樣調查的結果(63.71)有所提升,但仍剛剛邁過及格線。僅有39.13%的消費者認為自身金融水平比較好,而認為自身金融知識水平“一般”、“不太好”或“一點也不好”的消費者共占比60.87%。在地域表現上,東部、中部、西部的消費者金融素養水平依然維持著從高到低的格局。從年齡來看,位于30-39歲年齡段的人群金融素養得分最高,但仍未超過70分,并且隨著年齡的增加,整體金融素養得分呈現下降趨勢。
此外,當消費者對金融知識存在疑惑時,高達99%的受眾選擇尋找不同途徑解決問題,表明了金融消費者對獲取金融知識的迫切需求。
近年來,互聯網的廣泛普及驅動互聯網理財的快速發展。相較傳統理財,互聯網理財交易門檻低、透明度高和交易便捷的優勢凸顯,成為能夠觸達更多人群的重要理財渠道。
2020年,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在線理財,直播、短視頻成為金融公司介紹產品、開展投教的新陣地。支付寶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6-11月支付寶平臺上共有基金直播2509場。同時,根據“巨量算數”公開數據,抖音平臺金融內容視頻播放量和發布量較2019年實現翻倍增長。各金融機構通過品牌號和企業號在抖音發布短視頻和開展直播,2020年1-12月金融行業企業號數量增幅達104.1%,開播數量增幅達698.8%。
不過從目前很多理財課程來看,有的財商教育平臺偏離了財商教育的本意,變成致富秘訣的兜售。長此以往用戶會偏激的以為財商教育就是教你賺錢致富,而忽略了財商教育對自身而言的深層意義。
今年3月19日,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金融電子化公司、中國標準化協會等單位制定的《理財在線培訓服務規范》團體標準正式開始面向社會征求意見,這意味著第一份財商教育行業規范正在推進中。
《規范》對財商教育服務行業的基本要求、課程設計、營銷活動、知識產權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規定。隨著監管細則面世,財商教育行業或將迎來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