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企的“中場故事”
2022-07-08 《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社 22942次
2022年過半,盡管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半年的數據還沒有官方的統計,但根據不少新能源汽車企業官方發布的6月銷量數據 來看,無論數據接近或者突破50萬的銷量,都已創下歷史新高。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前5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突破200萬輛,預計新能源車全年銷量將超500萬輛。
根據公安部發布2022年上半年全國機動車和駕駛人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001萬輛,占汽車總量的3.23%。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810.4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0.93%。
對于風頭正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業內也給了一些相關的思考。
在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投資年會上,有經濟學家表示,當下新能源相關的產業是未來最有希望、最具爆發力的領域。從長遠看,當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沒買房。這種觀點似乎點燃了投資者的熱情,不過從投資規模、經濟拉動效應和增長潛力來看,新能源與房地產盡管有相似之處,但也并不能簡單等同。
葉檀財經撰文稱:“站在現在看新能源汽車,就像站在2010年看智能手機浪潮,疑慮是:誰會擊敗所有競爭對手笑到最后,硬件產品的最終形態如何,為硬件產品配套的軟件生態又會是什么樣,市場容量的上限到底有多高,是否從簡單的通訊或者出行功能,演變為一個生活交互的平臺。
數據“亮眼” 銷量“增速”
回到車企身上,最直觀的表現體現在數據上。
據各個車企公布的數據顯示,比亞迪乘用車6月銷量為133762臺;廣汽埃安6月銷量為24109臺;小鵬汽車6月交付量為15295臺;哪吒汽車6月交付量為13157臺;理想汽車6月交付量為13024臺;蔚來汽車6月交付量為12961臺;零跑汽車6月交付量為11259臺;問界6月銷量為7021臺;極氪6月交付量為4302臺。
今年4月3日,比亞迪宣布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產,成為全球首個正式宣布停產燃油汽車的車企。停產燃油車之后,銷量并未受到影響。
6月10日,比亞迪A股市值首次突破了一萬億元大關,成為國內首個躋身“萬億俱樂部”的汽車品牌。而在六月份的最后一天,比亞迪的合肥基地投產。
根據比亞迪公布 6 月份產銷快報,6 月份賣出 13.4 萬輛新能源汽車,同時今年上半年,比亞迪一共賣出 64.14 萬輛,同比增長 315%。
根據特斯拉2022 年第二季度生產交付報告,特斯拉 2022 年上半年全球交付量為 56.4 萬輛。
實際上,新能源汽車今年以來的市場表現,并不是一帆風順。先是2月受到春節季節性因素銷量下降,后來4月在疫情的沖擊下出現生產阻滯和市場停擺,以比亞迪為代表的車企從5.6月份新能源車的銷售已經逐漸走出來了。
6月28日,在浙江金華的零跑工廠里,零跑汽車實現了10萬輛產車的“小目標”。當外界還在關注零跑如何在眾多新勢力造車中突圍時,零跑似乎已經找到了自己的路。
今年1至5月,零跑汽車累計交付40735臺,已連續14個月同比增長超200%,是造車新勢力中增速最快的車企。在上半年幾乎所有新勢力造車受到疫情影響之下,零跑這份成績單的卻令外界感到驚訝。
同樣增長的還有理想ONE,2022年5月交付11496輛,同比增長165.9%;自交付以來,理想ONE累計交付量已達171467輛。
隱憂:自燃、維權和價格爭議
應急管理部最近公布的新能源車著火數據顯示:在2022年的第一季度,電動車發生自燃的事故有640起。對比去年同時期上升了31%,平均1天要燒7輛車。這個數據看起來著實“嚇人”,盡管是放在全國范圍內。
6月26日,網上視頻曝光了在湖北襄陽某地,一輛嵐圖FREE SUV發生起火自燃的情況。嵐圖汽車官方回應稱,該情況未造成人員及周邊財產損失,車輛狀態為局部受損,正在聯合供應商積極調查事故原因,并會第一時間公布調查結果。
6月,比亞迪也難逃“自燃”。據相關報道,6月6日,廣西貴港一輛比亞迪唐新能源車在路上起火。6月12日,位于廣東珠海市的銀廈廣場,疑似一輛比亞迪宋Pro DM-i發生起火事故。6月26日,網傳深圳平湖,疑似一輛比亞迪唐在居民樓下發生自燃事故,目前事故原因不詳。對于以上三起自燃事件,比亞迪官方并目前未做出正面回應。
今年4月份,比亞迪宣布了對旗下部分唐DM車型的召回,其實召回的理由也是關于存在自燃風險。
此外,讓比亞迪感到“既幸福又苦惱”的事兒還有許多購買比亞迪的車主正等待提車。
6月25日,重慶車展上,一位零跑C11的女車主現場維權遇阻。不少網友看了視頻評論:“是不是車展現場的車企都要隨時準備好一塊圍布”。
上半年銷量不錯的小鵬汽車也因安全氣囊沒有彈出引發輿論關注。
據媒體報道,楊先生是小鵬P7的車主,6月20日早上,雨很大,行駛中突然打滑撞了護欄,四個車門都打不開,他是從后備箱爬出來。車主表示,小鵬P7車頭損壞嚴重,但安全氣囊一個都沒有彈出,因此質疑車子存在安全系數問題。
對于楊先生的投訴,廠家的回應是:“撞擊力度沒有達到安全氣囊彈出的要求。”但楊先生對于這個回應并不認可,不同意將氣囊取下送回廠家檢測。
更多的消費者除了關注新能源汽車質量安全方面之外,也對目前一些汽車的價格感到“望而卻步”。
6月29日,李想在社交平臺上發文表示:“預計最快到明年年底,最晚不超過2024年底,BBA國產后的中大型SUV的主力車型銷售價格將會低于50萬元人民幣。消費者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不過,理想L9 45.98萬元的“自信”定價一經公布就引來了大量爭議,網友們高呼“再見”、“太貴”、“打擾了”的聲音不絕于耳。在“500萬以內最好的家用旗艦SUV”的營銷之下,理想會不會給自己挖坑,消費者們注定會以嚴格的目光來審視這款新產品。
隨著下半年的到來,可以預見,新能源汽車在下半年會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但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情況是,目前在整體上,新能源汽車仍然處于一定的劣勢,仍需要在產業政策、配套設施建設等多個方面予以支持以及完善。
時下,大多數國內消費者對國產品牌都采取積極的支持態度,對新能源車企更有包容和理解。光明時評認為,對于中國新能源車企來說,當務之急并不是“講故事”,更不是夸下海口,而是拿出享譽國際的技術專利,真正引領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相信,只要自身的產品足夠過硬,消費者自然就會買賬,根本用不著相關車企比拼嘴上功夫,大搞“浮夸”的宣傳。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