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低碳是塑造區域品牌必由之路
2023-05-11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一個產業,就是一張城市名片。在“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戰略尤其是“雙碳”目標之下,近年來,各地均加快制定轉型升級戰略,在推動能源生產消費方式創新及產業發展方面敢于先行先試,各自走出了能源結構優化與產業融合發展的創新之路,從市縣到產業園區均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能源轉型“名片”。
在“510中國品牌日·能源產業品牌宣傳周”期間舉辦的中國能源產業區域品牌塑造研討會上,參會嘉賓和專家就如何結合各地區的能源產業特色,打造優勢明顯且競爭力強的區域品牌、新時代區域品牌發展戰略、挑戰和建議進行深入討論。
能源品牌創新必須跟上轉型步伐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為了實現“雙碳”目標,低碳轉型迫在眉睫,那么能源低碳轉型有哪些路徑?能源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又如何保證品牌建設和創新?針對這些問題,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能源研究會學術顧問周大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能源研究會學術顧問周大地
周大地就低碳轉型給出多條建議,能源生產從化石能源開采為主轉為一次電力,能源轉換要從火電,鍋爐窯爐,熱機,煉油煉化變成一次電力轉變為氫或其他零碳燃料以及零碳合成材料;能源生產供應,加工轉換,運輸傳輸,以及所有的終端用能狀態和設施,都要有革命性創新和轉變;能源資源根本性改變,化石能源變為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從高度集中的地下賦存變為普遍存在的分布式資源,儲能將成為新能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等。
另外,周大地還稱,能源領域的品牌創新必須跟上轉型步伐,原有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必須向新能源新裝備制造轉型。此外,新能源企業絕大多數還處于技術創新和快速進步的初始階段,技術的先進性和不斷創新將取代礦物資源的獲取能力,將成為品牌的核心要素。即使是新能源的頭部企業,無論已有的規模多大,也面臨新技術不斷更新發展的挑戰,必須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保持先進性。
光伏賦能農村能源轉型與鄉村振興
談起能源區域,城市和農村地區是能源轉型的兩大陣地,而農村能源清潔化發展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一環,是實現我國能源低碳轉型的重要抓手,農村能源的發展與轉型對于推進我國鄉村振興戰略落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我國可再生能源與“三農”的融合迎來新的機遇,尤其是光伏發電產業,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扎根千鄉萬村,在賦能鄉村產業振興、助力共同富裕的同時,為能源革命的推進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開辟更廣闊的空間。
▲清華大學社科院能源轉型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何繼江
在研討會上,清華大學社科院能源轉型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何繼江就光伏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與展望發表演講。他表示,鄉村振興要遵循20字方針: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在何繼江看來,首先,光伏可以產生生態效益,如促進植被自然恢復,防風治沙,阻沙入河,讓沙漠變草地,促進礦區生態綜合治理等;其次,光伏和農業的結合更是讓農村受益頗豐。如溫室頂部安裝光伏板,溫室內發展設施農業。種養結合,形成“蚯蚓養殖-蚯蚓糞還田-蔬菜瓜果種植-雞羊魚散養-有機廢棄物喂蚯蚓”循環經濟。光伏遮陽棚不僅可以讓農村房屋遮陽降溫、防雨隔熱、增加建筑使用面積,還可以達到省電費/賺租金的目的。
另外,農村能源合作社還可以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具體方法為屋頂租金,現金投資分紅,光伏運維和自發自用電價收益。由此可見,農村光伏能免費用電還能賺錢真可謂是一舉多得。
立足地情繪制“區域品牌”建設藍圖
“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提出后,尤其在“雙碳”背景之下,各市縣正積極搶抓發展嶄新歷史機遇,搶占綠色低碳新賽道,勇當高質量發展排頭兵,持續優化能源產業轉型戰略布局,打造新的活力增長極,積極探索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能源產業,成為這些區域最有標識度的品牌特征之一。
▲中國能源研究會品牌研究與傳播工作部副主任牟思南
中國能源研究會品牌研究與傳播工作部副主任牟思南對能源區域品牌案例進行了分析。她介紹,案例選取了“綠氫之都”成都、“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榆林、北京未來科學城“能源谷”等30個地方城市和7個園區,選取范圍包括部分全國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傳統能源資源大市、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能源裝備制造業城市、能源裝備產業園、碳中和/零碳園區等區域,地理上兼顧東西南北,產業上覆蓋油氣煤、風光水、核電、儲能、氫能等多個產業,對區域的能源產業定位、目標規劃、行動舉措、代表性項目、進展成效等進行梳理介紹,展現能源區域產業品牌建設現狀,并總結探索能源區域產業品牌建設的經驗。
牟思南分析指出了市縣能源產業品牌建設的著手點:傳統資源型區域重在“先立后破”、產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和蹚出新路;清潔能源與制造型區域重在找準優勢、打造產業特色、提升創新成色。
具體而言,區域能源產業品牌打造途徑,主要圍繞“產、供、消”三端協同發力。“產”,即發展清潔能源產業。推進新能源材料產業持續裂變升級。找準優勢產品制造和應用為切入點,探索建設先導區。加快高端制造產業園。依托重點項目,持續推動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供”,即優化能源供給結構。加快風、光、水、儲一體化,探索風電與農林業融合開發,推動大型集中式“漁光互補”“農光互補”光伏基地建設;“消”,即推動能源消費升級。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實施碳達峰行動。一方面,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推進工業、交通、建筑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嚴格“兩高”項目準入,嚴控“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另一方面,豐富清潔能源應用場景。
牟思南總結了區域的能源產業品牌建設體現出四個亮點:立足地情,發揮資源區位最大優勢;規劃引領,繪制“區域品牌”藍圖;招商集聚,推動企業地方共建共贏;項目示范,重視技術研發創新轉化。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