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兒童節 有關于大人們的“質量”陪伴
2023-06-01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每到兒童節,大人們總會盡可能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
80、90這一代成長起來的父母,平日里聽到更多的是各種教育觀點和教育理念。
在跟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里,家長們對于產品質量、以及標準的認知也在逐漸地建立起來,在不斷地消費過程中,這些經驗的積累更便于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
在六一兒童節到來時,在關注孩子吃得開心和玩得開心之外,其實仍有不少的值得思考的事情留給家長。
用有限的時間 給孩子做出“營養”的餐食
前不久,“600元晚餐”事件引起不少網友的關注,一位單親媽媽背負20萬債務,要租房子、養孩子,每個月的伙食費預算就只有600元左右。她把小紅書當成日記本,每天記錄下自己和兒子的晚餐。盡管經濟不寬裕,但從她分享的晚餐中可以感受到用心,她用有限的買菜錢,盡可能的給孩子做出營養的餐食。
小紅書上單親媽媽曬出的晚餐
單親媽媽的分享也讓一些家長在評論下面曬“餐”,然而這個舉動被網友認為“不合時宜”,也引發了不要做“低情商”的討論。
拋開這件事引發的爭論,記者注意到,如何讓孩子吃的更“營養”,其實更是家長們要關心的重點。
當下,大多數父母常常因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很少能和孩子一起吃晚餐。有的學生家長選擇課外的“小飯桌”,有的下班太晚,來不及就直接選擇外賣。平日里給孩子做飯的時間變得很“有限”。
“我們孩子從一年級就開始校外托管,現在上三年級了,之前從托管班接她回來時,總還要吃一頓,問她說飯菜不合胃口,回到家不管幾點也要再補一頓,這其實也是沒有辦法,總不能讓孩子餓著。后來不少家長建議托管機構調整飲食,現在比之前好多了。”在北京一家某托管機構前等著接孩子的家長跟記者閑聊起來。
“平日里也會屯一些兒童水餃、餛飩之類的簡單方便的食物,盡可能在沒有太多時間里,保證孩子快速得吃上飯。希望利用周末的時間好好的給孩子做些可口的飯菜,算是平日里的補償吧。”某位家長說到。
在網上,有不少家長分享了一些快速搞定營養餐的做飯方法,其實對于一些上班族的家長來講,有些可以值得借鑒。
在與不少家長的聊天里,記者感受到,現在孩子普遍存在“營養過剩”的問題。
當下,由于缺乏合理營養知識,膳食攝入不平衡,偏食、挑食、吃零食過多,學生營養過剩導致的肥胖問題呈升高趨勢。《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數據顯示,6至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達19.0%,意味著每5個青少年兒童中就有1例超重肥胖患兒。
并不是在這樣的節日里就一定把吃得標準提起來,關于健康的飲食,其實更多時候考驗的是家長們的耐心。
童裝漢服要“美”也要“好”
穿漢服出門已經不是一件多么新奇的事了,在今年不少學校的六一表演中,學生們都紛紛穿上了漢服。
六一這天,李先生在朋友圈里曬出了兒子和他所在班級穿漢服表演的照片,為了這場演出,家長們也在網上早早就挑選上了服裝的樣式。
孩子們穿著漢服過兒童節
文化自信的回歸推動傳統文化產品流行,近幾年,由古裝劇引領的古風審美令漢服文化關注迅速升溫,此外,由于漢服是靠顏值沖擊而流行的文化,因此抖音、微博、B站等視覺化社交媒體的興起無疑是為“漢服熱”再添上一把火。
六一兒童節也帶動了山東曹縣包括漢服在內的兒童演出服市場的火爆行情。據了解,全國每3件漢服就有1件來自曹縣。曹縣僅漢服生產企業就有2000多家,演出服銷量約占全國份額的70%。
據相關媒體報道,最近一個月,生產需求激增,當地工人為了趕制漢服經常加班到凌晨2、3點鐘。今年一季度,曹縣漢服銷售額達到10.38億元,實現歷年來同期新高。
童裝漢服除了好看之外,也不能忽視質量和安全問題。
“女兒走路喜歡蹦蹦跳跳,拖地的長裙太不安全。剛表演完,衣服上的流蘇就散了下來,這件200多元的漢服,孩子說透氣性并不好,嚷嚷著要趕緊脫下來。”宋女士告訴記者,5月31日收到的這件漢服,女兒今天才穿了半天,下次不知道什么時候穿起來。
記者了解到,在一些過往的商品評價中可以看到,買家抱怨最多的就是服裝質量問題。有些衣服為了追求輕盈飄逸的感覺,面料不用純棉而用聚酯纖維,里料悶熱不透氣,家長反映孩子穿上后起痱子。有的衣服實物與商品描述不符,明明寫的是刺繡,拿到貨后卻發現是印花。
家長們給孩子選擇漢服,一方面是讓孩子了解一些傳統文化,當然也不必盲目跟風,給孩子選擇質量過關、舒適安全的衣服才是最重要的。
可能忽視掉作業本帶來的“危害”
孩子平時使用的作業本,價格通常在1元到3元之間不等,你可能關注的是他上面的作業筆跡;使用的彩色橡皮,一塊也從幾元到10元不等,你或許并不知道它里面化學成分超標嚴重。
據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發布的召回信息顯示,今年4月和5月份已有12起是有關作業本的召回。召回的主要缺陷包括紙張表面亮(白)度過高,可能會造成消費者視疲勞、視網膜損傷或誘發視力下降。此外,裝訂針壓力不夠,導致存在銳利尖端,在使用中存在劃傷手的風險。
圖:缺陷產品管理中心
4月份,召回數量最多的生產企業是國譽商業(上海)有限公司,涉及橡皮擦、筆袋、圖畫本、剪刀共423萬件,占4月召回總數量的69%。
423萬件看來是個不小的數字,這里面涉及的都是學生日常用到的學習產品。像召回的259萬件KOKUYO牌橡皮擦,是因有害物質鄰苯二甲酸酯增塑劑含量超標;召回5萬件KOKUYO牌FUTATTU/NOViTA-R筆袋,是因游離甲醛含量超標。
“有時更多的關注點集中在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上了,對于這些信息似乎卻容易忽視。”
“像孩子玩的軟彈槍、還有整蠱玩具產品其實都存在一定風險,之前看到也有相關召回,但孩子喜歡,大人們只能在買完之后不斷提醒孩子安全使用。”不少受訪的家長都有這樣的感觸。
據統計,2022年至今,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共實施缺陷消費品召回活動919次,涉及數量1692.3萬件。其中,兒童用品召回308次,共計733.9萬件,主要問題涉及有毒有害物質超標、小零件脫落、銳利邊緣突出等。
你會鼓勵孩子做公益慈善嗎?
如何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兒童節?在孩子的世界里,其實快樂最簡單。
近些年,有不少家長鼓勵并且帶著孩子在節日里去做公益,比如捐書、捐衣服這樣的方式。
在北京的工作的張女士此前帶孩子參與了幾次公益行動,據她介紹,在她生活當地的“社區青年匯”經常會發布一些公益活動,此前她去了一家民辦的孤兒院去慰問,家長們可以自發買點生活用品給孩子們帶去一點溫暖。
“切身在那個環境里,其實對比起來還是有沖擊力的,聽院里的老師講述孩子的情況,跟著學習一些手語,讓孩子們和他們一起游戲,一起畫畫,其實自己的孩子也會在心里上有更真實的感受。”張女士說。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此前調查顯示,家長認為開展兒童公益慈善教育活動最主要的挑戰是時間、渠道和可信度。從時間上的挑戰來看,被調查家長主要認為孩子沒時間或(和)自己沒時間帶孩子參與公益慈善活動;從渠道挑戰來看,有些家長認為當地缺乏相應的活動資源,有些家長認為活動流于形式,可持續性不強;從可信度挑戰來看,部分被調查家長的顧慮一方面在于社會總體公益慈善水平不高,另一方面也提出自己缺乏甄別公益慈善活動的能力。
“還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到有意義的公益行動中,也讓孩子在過程里成長,更好的認知社會。”張女士說,大人的正確引導其實更能起到“榜樣”的作用,同時也貴在堅持。
圍繞孩子的吃穿用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里,每個家長都會付出很多。
說起以上這些,對于家長而言,更重要是幫助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留給家長要學習的就是平日里做更多的有質量的“功課”,來幫助孩子更好的生活,用有質量的陪伴延續和諧的親子關系。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