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奢華”過度包裝 應讓粽子回歸“原味”
2023-06-20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一個高檔的禮盒里裝著18個120克重的粽子,銷售價1796元,折后價898元……端午臨近,一些餡料名貴、包裝奢華的“天價”粽子禮盒現身市場。為躲避監管,“奢華”粽子多由商超銷售轉向預約訂制,由實物禮品變為虛擬禮券,并打價格“擦邊球”搞組合銷售。
名貴餡料粽子禮盒動輒近千元
近期,大量粽子禮盒打著“高端”“奢華”定位,在餡料中添加魚翅、燕窩、海參、人參、黑松露等名貴食材,價格每盒動輒近千元。
記者在部分電商平臺搜索發現,不少熱銷粽子禮盒售價在500元以上。一家網店客服告訴記者,店內銷量最好的一款粽子禮盒原價820元,目前優惠價700元,含有12個100克添加名貴食材的粽子,平均每個粽子58.3元,月銷量1000+。
某電商平臺銷售的高檔粽子
還有一些“微商”在社交媒體搞所謂“土豪粽”代購,一名代購人員介紹,魚翅、魚籽、蟹黃等都能包進粽子里。“價格上不封頂,只有你想不到,沒有買不到。”
奢華包裝是豪華禮盒普遍特點
除了附加一些高檔食材,記者還發現,奢華的包裝也是豪華粽子禮盒普遍特點。
在某電商平臺,一款售價2699元(優惠后2299元)的粽子禮盒,月銷量58件。禮盒被設計成手提箱樣式,外殼上有一個金屬鎖扣和一個皮革提手,且禮盒內部設計同樣精美復雜,幾個大小不一的小盒子分兩列擺放,打開小盒子才能看到獨立包裝的粽子。網店客服告訴記者:“這款禮盒制作工藝講究,成本也高,很多人都是沖包裝買的。”
某網店銷售的粽子禮盒
在電商平臺,不少店鋪為禮盒打上“奢華皮盒”“高端材質”“拒絕廉價感”等標簽。某網店客服介紹,該店“御品”輕奢禮盒賣得最好,其“打開后呈現三層步步高升的設計看起來很霸氣”,再加上深壓燙金工藝和彩金印刷,很有高級感。多家商鋪表示,為了讓禮盒有質感,包裝的重量往往是粽子本身的2~3倍。
個別企業節前訂制“辦事”禮盒
值得注意的是,粽子這一傳統節慶食物,存在淪為“人情粽”“辦事粽”的傾向。記者梳理電商平臺一些熱銷禮盒的熱門評價,“領導很滿意”“買來送領導和朋友”“客戶很滿意”等成為高頻詞。
某店鋪粽子禮盒買家評價
據一家企業負責人透露,企業有一些重要客戶、社會關系,逢年過節是送禮維持關系的重要時機。粽子本身價值不高,如果不加點高端食材、包裝不夠高檔、不附些其他禮品,就很難拿得出手。企業每年端午節前都會訂制一批用來“辦事”的禮盒。
商家為躲避監管頻出“新招”
近年來,有關部門加大對“天價”食品、過度包裝等問題的監管。2022年8月15日,《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國家標準第1號修改單正式實施,要求減少包裝層數,月餅和粽子的包裝層數最多不超過三層;降低包裝成本,銷售價格在100元以上的月餅和粽子,包裝成本占銷售價格的比例不超過15%。
但記者發現,部分奢華粽子的銷售“由明轉暗”,從商場超市向星級酒店、高檔餐廳、電商平臺、社交賬號轉移。
在某網店微信小程序,一款售價2680元的“端午禮”正在接受預約。客服表示,“只限特定會員購買,提供送達服務。”
同時,粽子“禮券化”也十分普遍。一些連鎖糕點店、大閘蟹店依托線下門店多、線上平臺全的優勢,通過微信小程序等社交平臺出售高檔粽子禮盒券,可快遞郵寄,也可到門店自提,并提供代寫賀卡、開發票、指定日期送達等“送禮服務”。
2022年6月,有關部門發布《關于遏制“天價”月餅、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公告》,對單價超過500元的“天價”盒裝月餅從嚴監管。一些商家為規避“天價”之嫌,通過減少粽子數量將價格定在499元、488元等。例如,某連鎖糕點店推出的“佛跳墻餡粽子”禮盒,價格480元,但只有6個粽子,折算下來每個粽子80元。還有一些商家采用組合銷售的方式,單個禮盒400多元,搭配茶葉、高級食用油捆綁銷售。
加大監管力度 拒絕過度包裝
過度包裝現象屢禁不止,特別是每逢端午節等傳統佳節,“天價粽子”“天價月餅”等備受詬病。從印刷精美的紙盒到金屬、實木禮盒,甚至設計成皮革手提包和手提箱樣式……一旦披上華麗外衣,和散裝品質相差無幾的禮品粽瞬間成為身價倍增的“奢侈品”,在加重消費者負擔的同時,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過度包裝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目前,很少有商家主動考慮禮盒回收問題,大部分消費者對禮盒二次利用的意愿也不強烈,導致包裝禮盒再精致也難逃變廢品的結局,過度包裝卻要生態環境“埋單”。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王豁等專家認為,應對包裝的材質、環保性、制作工藝等方面進行更細化的規定,優化初始包裝認定規則,完善包裝檢測計算方法,讓生產經營者無空可鉆。
山東大學社會學教授王忠武等專家建議,相關部門在加強線下銷售渠道監管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完善對電商平臺等線上銷售渠道的管理,同時重點關注高端訂制、會員禮券等新“招式”,警惕奢華粽子“由明轉暗、由實轉虛”。
包粽子,吃粽子。中新社發 朱定文 攝
杜絕食品粽“變味走形”,需多管齊下、綜合施策。生產企業更多在產品開發、提升質量上下功夫,自覺推廣簡化包裝;市場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對違法違規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廣大消費者樹立綠色低碳、理性消費觀念,拒絕為過度包裝掏腰包……過度包裝才會失去生存空間,粽子才能回歸“原味”、回歸其傳統節慶食物的本色。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