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做好新形勢下農業標準化試點工作的思考
2023-10-12 點擊:次
關于做好新形勢下農業標準化試點工作的思考
——以浙江桐廬利偉農業生態園有限公司為例
浙江省桐廬縣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稱,不僅山水秀麗,農業資源也很豐富。近年來,桐廬縣市場監管局聯合縣農林等相關部門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重點圍繞水果、茶葉、生豬等特色優勢農產品,開展產前、產中、產后全鏈條標準化生產,走出了一條“生產標準化、基地規模化、產業特色化、產品品牌化”的發展之路,助力山區鄉村共同富裕。本文通過專題調研,以桐廬利偉農業生態園有限公司為例,對生豬行業農業標準化試點工作進行分析,探究新形勢下農業標準化試點工作的發展路徑。
一、工作背景
我國是人口大國,糧食和生豬生產是關系到我國 14 億人民生活的大事,國家和各級政府一直以來都十分關心和重視。生豬養殖也逐步從粗放型分散養殖向規模化、標準化發展。生豬的標準化養殖已成為發展生豬產業的重要舉措。值得重視的是我們在發展標準化生豬養殖的同時,必須考慮養殖過程中對周邊環境所產生的影響。以前在養殖過程中,糞污經過沉淀后直接排入河流的做法給人們的生活環境造成很大影響。因為養殖污水具有典型的“三高”特征,即有機物濃度高, COD 高達 3000-12000mg/L,氨氮高達 800-2200mg/L;懸浮物 SS 超標數十倍,色度深,并含有大量的細菌、氨氮;有機磷含量高,可生化性好,沖洗排放時間集中,沖擊負荷大。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通過對養殖場周圍的土地資源和生態環境進行有效評估,結合養殖場自身實際情況,對養殖設施進行改進和完善,對養殖所產生的廢水進行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把豬糞作為有機肥回收利用,變廢為寶,做到養殖生態循環,達到零排放,既節約水資源,又保護了地下水,徹底解決養殖過程中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把養殖場的污水零排放作為我們規模養殖場標準化養殖的一部分,納入標準化養殖體系。真正意義上實現生豬產業的標準化發展,既提高養殖效益又保護了生態環境,保護好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在廣大養殖戶中示范推廣意義重大。
桐廬利偉農業生態園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6 年,是集飼料加工、生豬養殖、銷售及新品種研發于一體的農業龍頭企業。公司占地面積 300 畝,其中果園和林地面積 200 余畝,養殖面積 7800 平方米,養殖規模年出欄商品豬 5000 頭。公司通過近 20 年的發展,始終堅持以生物安全、產品優質為導向,將標準化貫穿于生產全流程。公司利用“生豬→果園→有機肥→青飼料”這樣一個果牧生態鏈的標準化養殖,達到零排放,形成完善的標準化高效生態養殖模式,并積累了豐富的養殖、管理經驗,為更好的推廣“生豬零排放養殖技術”,企業于2021年完成建設杭州市標準化試點項目,受到業內好評,考核結果為優秀。為更好發揮示范與推廣作用,公司又與2022年承擔建設浙江省標準化試點項目,且效果顯著。
二、主要做法
1、建立生豬零排放養殖技術標準體系
根據GB/T 15496-2017《企業標準體系 要求》、GB/T 15497-2017《企業標準體系 產品實現》和GB/T 15498-2017《企業標準體系 基礎保障》及本公司生豬養殖的特點,確定以農業管理標準、農業技術標準、農業工作標準為框架結構的標準體系。確立以技術標準為核心,主要包括通用基礎標準、產品標準、安全標準、方法標準、規程標準等內容,建立產前、產中、產后全生命周期的標準體系。每部分根據不同的屬性再劃分為若干不同的分支,具體見圖1 。
圖1 生豬零排放養殖技術標準體系框架圖
2、制定核心標準,作為重點示范、推廣技術
為不斷完善標準體系,圍繞國家、行業、地方標準的相關要求,公司聯合農業技術部門研究、制定核心標準T/HZAS 45—2023《豬場糞污異位發酵處理技術規程》,作為重點技術推廣。該標準制定與實施為豬場糞污異位發酵處理技術做到有標可依,建設情況簡介見圖2,且該項技術的應用體現了眾多優越性:
(1)建設成本低。豬場糞尿的收集以及做好“雨污分流”,布置好糞污汲取管線,搭設異位生物發酵床大棚,布置好用于好氧發酵所需的機械,做到成本可控。
(2)真正實現零排放。豬場糞污收集后,通過攪拌自流(或由水泵提升)至集糞槽,由水泵將糞污均勻噴淋到由微生物菌種、谷殼、鋸末等材料按一定比例半制而成的生物發酵床墊料上然后利用翻拋機均勻翻拋,使糞污和墊料充分混合,類污中的有機物質在微生物菌種的發酵作用下分解、轉化,最終達到無害化處理和消除異味的目的,使整個養殖過程真正實現養殖廢棄物零排放。
(3)實現變廢為寶。豬場廢棄物由“污染”變為“資源”的轉變,豬場異位發酵系統,對于墊料來說,可以1~2年進行更換,而微生物發酵腐熟后,便是優質的生物有機肥。不僅可以用于還田,降低化肥的使用量,也能進行出售,降低養豬的成本。
(4)實現周圍居民零投訴。異位生物發酵床處理模式使豬場無污水外排,糞污在有機降解過程中無異臭味,周邊群眾對養殖場的投訴事明顯降低基至零投訴,為“環保型”新農村建設提供了示范。
生豬零排放異們發酵建設
3、開展項目試點推廣應用
試點期間研發的養殖區規劃設計標準,全程零排放集約化生態養殖技術、排泄治理制度、環保管理制度等各項廢棄物無害化處理技術及操作規范等,率先在公司簽約用戶共45戶、桐廬縣3個生態養殖場等試點企業推廣應用,顯著提升了試點企業的養殖技術和管理水平,產品品質、生產環境明顯提高。
圖3 生豬零排放養殖技術標準化應用示范點
三、取得成效
(一)經濟效益
1、養殖成本:
1)仔豬成本:380元/頭;
2)飼料成本:826元/頭
3)疫病防治成本:15元/頭
4)其它養殖成本:16.5元/頭
5)仔豬死亡損耗:攤到每頭豬上成本為5.5元;
6)勞動力成本:45元/頭
合計成本:1288元/頭。
2、每頭生豬毛平均收入:
由于飼喂青飼料,豬肉質量明顯提高,一般生豬收購價同比能提高0.1元/斤,以平均豬肉價7.4元/斤計:200斤/頭*7.4元/斤=1480元/頭。
3、養殖效益
養殖場新增年出欄肉豬5000頭,利潤192元/頭,養殖場生豬養殖新增利潤96萬元/年。
4、節省生產成本
通過零排放養殖技術標準示范項目的實施,引入排泄物處理與利用配套設施,變廢為寶,種植業可節省化肥用量15%,按化肥用量100公斤/畝計,化肥按均價1.5元/公斤計,節支150元/畝;可節省農藥成本16元/畝計,每畝可節成本166元。小園配套果園520畝,合計節省生產成本8.6萬元。
5、其它增效
豬糞資源化利用后,由于施用有機肥水果每年每畝能增產15%,水果甜度平均增加0.8至1.5度,水果口感更加鮮美,市場價格能提高20%。養殖場100畝果園可增利潤達18萬元,并為周邊種植戶年提供220噸左右的有機肥。
(二)生態效益
項目實施后,進一步完善各項養殖配套設施,安裝全自動噴淋降溫(消毒)設施,進行標準化養殖,使用自動噴霧降溫和消毒,有效減少污水量達2/3,減輕污水處理費用,所產生的污水通過資源化利用,大大減輕環境壓力,而且消毒面積均勻,無死角。養殖場的衛生和環境條件明顯改善,減少了有害病菌的傳播途徑,減少了寄生蟲疾病的發生,有利于保障養殖場的生物安全和動物防疫工作。活性水除臭機設備應用于養殖場,利用活性水的滲透力強, 溶解性好,很好的分解了飼料中的營養物質,讓生豬消化吸收進行的更加徹底,減少蛋白質排出,從根源上解決了臭氣的產生。公司再建設并運用獨立于養殖舍之外處理糞污水的模式——豬場糞污異位發酵處理技術,達到糞污水零排放的要求。這兩項技術的運用讓豬場臭氣明顯降低,環保壓力減輕,使養豬業向綠色低碳健康發展,從而使養殖業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成為可持續發展新的農業經濟增長方式,生態環境效益十分顯著。
(三)社會效益
項目實施帶動周邊養殖戶改變養殖方式,親身體會標準化養殖帶來的真實有效的優勢,直接帶動農戶進入養殖示范區合作從事標準化養殖,并得到分紅獲利,每年可增收5萬元,并通過廣泛宣傳培訓,使全縣近100戶養殖戶積極改善養殖條件,提高養殖水平。輻射帶動全縣養殖戶從事標準化養殖,全年可為養殖戶增收達200萬元,人均增收8000元。
四、下步計劃
下一步,公司將進一步貫徹實施標準化生豬零排放養殖,讓人人知曉并做到“讓標準成為習慣,讓習慣符合標準”,并重點要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進一步完善扎實標準體系;
二是進一步加強標準化人才隊伍的建設;
三是強化標準化試點經驗的復制與推廣,提高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