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后電商平臺的進化和迭代
2023-11-21 中國質(zhì)量萬里行 點擊:次
快手的“6·16”、京東的“6·18”、抖音的“8·18”、淘天的“11·11”……在不同時間段,利用不同噱頭,所有平臺開始自己“造節(jié)”。
2019年10月,美國知名項目管理研究雜志《PM Network》評選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50個項目”,“雙11”購物節(jié)與互聯(lián)網(wǎng)、阿波羅登月、人類基因組計劃等共同入選,位列第六。該雜志指出,這場狂歡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購物方式,打通了購物和娛樂之間的界限。
今年,“雙11”已經(jīng)步入第15年。15年時間,“雙11”儼然成了反映中國經(jīng)濟和消費活力的重要參考。隨著“雙11”大促的時間逐漸拉長,銷量不再集中在特定的一天,“雙11”越來越像平常的一天。
15年來,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已經(jīng)全面進入從“流量到留量”的時代。相較過去幾年消費者吐槽的燒腦“滿減套路”,今年各平臺從“搏銷量”到“拼實惠”,使“雙11”回歸到了最樸素的效率邏輯。
在多位電商行業(yè)從業(yè)者及專家看來,“雙11”激烈價格戰(zhàn)背后,一方面是當下消費心理與行為、結構的重大變化,眼下最直接的低價才能真正吸引消費者,電商平臺均渴望奪得低價優(yōu)勢;另一方面是隨著新興電商平臺的壯大,以及直播電商這一新形態(tài)的火爆,中國電商競爭格局正在被改寫。
今年“雙11”,背后更深的看點在于“格局謀變”:新格局未定之下,后入局者借變化之際攻城略地,圖謀一擊制勝;先入者則意欲在守住壁壘的同時,發(fā)起反攻。跑馬圈地的階段已經(jīng)過去,電商平臺的進化和迭代,也許又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