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品牌行|向“新”而行 向“質”發力 打造生態港口卓越品牌
2024-05-13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5月7日,在“510中國品牌日•能源產業品牌宣傳周暨能源產業品牌建設年會(2024)”(以下簡稱“2024能源品牌周”)舉辦的“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專題會上,能源品牌領域專家及能源企業代表圍繞能源行業新質生產力展開深入探討。
國能黃驊港務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潘攀以“創新驅動,履踐致遠”為題,圍繞“以新質生產力賦能黃驊港快速高質量發展”作演講。中國能源研究會特邀副理事長陳進行,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高級顧問田會,中國能源研究會學術顧問吳吟,生態環境部原新聞發言人、宣傳教育司原司長劉友賓,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秘書長王凡,國家能源集團黨組巡視組副組長、央企品牌戰略專家李永生,中國工業報社中工智庫常務副秘書長、《中國機械》雜志社副社長孫崇銘,首都經貿大學中國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鄭新安,中國能源研究會品牌研究與發展分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牟思南,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法律事務部副主任吳朝暉,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企法部副主任楊超等專家和嘉賓就黃驊港務公司的綠色發展經驗、智慧港口發展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專題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品牌研究與發展分會常務副主任周志明主持。
綠色發展為根 打造生態名片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新時代的重要使命。黃驊港作為我國北方的重要港口之一,近年來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自1997年黃驊港工程開工以來,黃驊港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如今,黃驊港已經成為我國北方地區的重要出海通道,年煤炭下水量連續四年保持在2億噸水平,躍居中國能源大港行列。黃驊港的發展不僅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也為我國北方地區乃至全國的能源供應提供了有力保障。
“綠色、低碳、智慧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和底蘊,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低碳、智慧生產力。黃驊港將向‘新’而行,以‘質’致遠。”潘攀表示,綠色發展要敢為人先抓環保。綠色發展是解決港口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黃驊港務公司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不斷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優化調整產業布局,以原創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模式、新動能,培育港口綠色發展新質生產力。一是高起點謀劃,瞄準煤塵治理難題,多領域融合,打出抑塵、降塵、集塵“組合拳”,實現了黃驊港堆場作業實現煤粉塵超低排放、場界總懸浮顆粒物濃度低于國家標準規定的場界濃度達標限值的十分之一、煤炭粉塵排放量核算方法和降塵抑塵措施納入國家《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碼頭)》、較之前減免環保稅費近1億元;二是高標準定位,聚焦煤污水治理瓶頸,全區域統籌,打出汲水、儲水、用水“連環招”,通過創新驅動發展港區污水高效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黃驊港每年回收利用壓艙水、雨水、中水等低價值水源約416萬立方米,相當于5萬戶居民一年用水量,直接節省用水成本近2000萬元。
潘攀介紹,黃驊港一直以“綠色”為底,“碳”尋發展新路徑。黃驊港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瞄準國家“雙碳”目標,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領域全過程,不斷加快世界一流綠色智慧港口建設,積極優化調整能源結構,著力構建綠色低碳能源體系,加快推動港口發展綠色低碳轉型。一是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岸電建設,“電”亮港口新發展,先后投入1.21億元,率先在全國完成覆蓋21個泊位的高低壓岸電系統,實現了碼頭岸電覆蓋率100%,其中僅2023年全年岸電接駁大型散貨船舶1050艘次,使用電量400萬度,減少碳排放2800噸;二是以能源轉型為抓手,深入踐行國家“雙碳”目標,黃驊港利用港區內21座建筑物屋面、3座儲水池頂部、景觀湖局部以及部分空地布置光伏發電系統,實現新能源在煤港應用零的突破,為綠色港口建設增添新動力;三是錨定“雙碳”目標,全面開啟港作拖輪純電動時代。為了解決傳統拖輪含油污染物多、有害廢氣排放量大、噪聲高等問題,黃驊港對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全力推進新能源拖輪建設,并預計2026年正式交船使用;四是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建設“海岸花園式港口”,目前已累計投入近2億元,積極探索鹽堿地綠化新路子,通過更換種植土、抬高地面、控制返堿和選擇抗鹽堿植物等措施,形成180萬平方米的綠色景觀,建成高質量蔬菜大棚4座。如今的黃驊港,不僅成為渤海灣畔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更是滄州乃至整個煤炭港口界的一張“國字號”生態名片。
潘攀認為,數字化賦能是助推智慧港口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黃驊港務公司堅持“服務國家、引領行業、支撐企業”的科技創新原則,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行業發展重大問題,強化科技創新戰略布局與頂層設計,加快煤港的數字化、無人化、智能化改造升級進程,提高全要素生產效率,以數字化賦能產業創新,全面推動智慧港口高質量發展。堅持以需求為導向,做好科技創新的戰略布局與頂層設計;堅持設備自動化,推動發展提速提效提質;堅持生產智能化,提高生產鏈效率;堅持環境智慧化,將智能融入生態建設;堅持輸出智慧密碼,打通科技創新成果行業內復制推廣路徑。
改革發展創新 數字賦能升級
田會表示,黃驊港的發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其內部的創新、三廢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以及智能化港口的建設等,都是黃驊港務公司在推動品牌升級升值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成就。此外,黃驊港作為全國首家散裝港口中的五星級綠色港口,是對其環保工作的肯定和鼓勵,也表明黃驊港務公司在推動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生產方面走在了行業前列。
王凡表示,黃驊港的成功源于改革創新與高效運營。黃驊港務公司創新方面成果顯著,實現了全球首個煤炭港口智能翻堆裝置,人均專利數量高。通過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礦長下礦、干部帶班,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員工僅800多人,遠低于同等規模港口。王凡建議,黃驊港務公司可進一步提升建設水平,結合游學產業基地發展,提升形象,培養人才,工業企業也應為地方發展作貢獻。
孫崇明認為,科技創新確實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而黃驊港通過引進和研發新技術實現效率提升,展現了行業領先的實力。同時,他強調了質量的重要性,確保能源供應和服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也是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特征的重要體現。數字化賦能產業升級,推動智慧港口的高質量發展,這是黃驊港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做出的積極探索和嘗試。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港口的生產效率,還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此外,創新驅動形成生產力,也是黃驊港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綠色發展和智能化都離不開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黃驊港在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的同時,也實現了可持續發展,這確實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他說。
強化品牌形象 塑造品牌聲譽
鄭新安在黃驊港的品牌形象、品牌樹立等方面給出了建設性意見。如強化品牌形象的樹立,以促進黃驊港務公司業務發展、智慧傳播、企業文化建設和ESG等各方面的提升;在國家能源集團RISE品牌戰略框架下,設計黃驊港的視覺表達元素,突出港口公司的功能、形象和價值,以形成獨特的品牌印象;制定有效的品牌傳播計劃,確保黃驊港的品牌理念和定位得到廣泛傳播;在傳播過程中,強調綠色環保、創新等方面的功能性價值,以展示黃驊港務公司的獨特優勢和貢獻;充分利用短視頻平臺,如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臺,講述黃驊港故事,強調黃驊港務公司在為社會作貢獻方面的努力;將黃驊港務公司的服務和社會價值創造與生活中的普通人聯系起來,提高品牌的社會性;開放會場和大樓,舉辦優秀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展覽,與企業文化相結合,向全社會開放;分階段開放藝術文化活動,增強對社會的影響力以及對青少年的教育意義,通過舉辦這些活動,體現黃驊港務公司作為大型央企、國企承擔的社會責任,進一步豐富品牌文化建設等。
李永生認為,塑造黃驊港的品牌形象需要從多個層面和維度進行考慮。一是要明確品牌定位,包括要塑造的形象、品牌、聲譽等,可以從港口的特性、優勢、發展歷程等方面入手,形成獨特的品牌定位和品牌價值;二是要多維品牌建設,如綠色、智慧、科技等,這些維度可以與港口的實際業務相結合,通過具體的措施和行動來體現品牌的內涵和特點;三是突出品牌特色,形成獨特的品牌印象,可以通過宣傳、推廣、活動等方式來實現,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黃驊港品牌;四是要關聯國家能源集團RlSE品牌戰略,形成品牌與戰略的相互支撐,實現黃驊港品牌與國家能源集團RlSE品牌戰略發展的協同;五是要考慮不同層級的思維,包括企業思維、國企思維和國家思維等;六是要不斷提升品牌,可以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加強人才培養、優化服務等方式來不斷提升品牌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同時,也需要關注國家能源戰略和政策走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為推動國家能源事業的發展和進步作出貢獻。
打造高質量發展標桿 向“新”而行向“質”發力
在聽取了數位專家的討論后,劉友賓建議,黃驊港原以煤炭運輸為主,經多年發展,已轉變為生態、環保的綠色港口,并計劃邁向零碳發展。然而,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和全球港口,需具備世界眼光,瞄準一流,順應“雙碳”目標,制定自身發展路線。在此過程中,要警惕風險,避免一刀切和盲目跟風,保持前瞻性和警覺性。他同時提出,講述黃驊港故事很重要,關鍵在于如何向外界傳達。“作為一個長期從事傳播工作的人,我在思考黃驊港在我心中的形象是什么。未來,我們可以通過制作優秀影片和開展宣傳活動來加強黃驊港對外傳播。”他說。
吳吟也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應關注并解決舊船只使用岸電的問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若成功實施,可在全球范圍內提升黃驊港的聲譽,并提高經濟效益;二是應努力實現零碳港口的目標,利用港口面積廣闊的優勢,大力發展光伏產業。不僅在陸地上,水面也可以開發光伏設施,同時注意保護水下生態;三是要樹立開放共享的形象,組建專業團隊為其他港口提供改造方案和服務,提升其經濟效益。通過合同能源管理,黃驊港務公司可以投資幫助其他港口進行改造,從而提升黃驊港的品牌形象。
陳進行在總結發言中表示,黃驊港務公司在綠色發展、經濟效益和管理效率方面均走在全國前列,特別是在以煤為主的港口中,其在大氣處理和抑制揚塵方面表現出色。通過采取多項措施,如文明生產檢查和廢水處理等,黃驊港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特別是在鹽堿地等環境條件下,黃驊港能夠利用壓艙水進行再利用,這一點值得稱贊。此外,在荒灘上建設成花園式港口,也充分展示了黃驊港在環境保護和美化環境方面的努力。“希望黃驊港務能在國家能源集團、中國企業及中國港口中領先一步,成為綠色、開放、高效、零碳的標桿。”陳進行說。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