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品牌周|中氫新能周明強:分布式制氫發展潛力巨大
2024-05-13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5月9日,“510中國品牌日•能源產業品牌宣傳周暨能源產業品牌建設年會(2024)”(以下簡稱“2024能源品牌周”)在北京舉辦。在2024能源品牌周“發展新質生產力將重塑中國能源產業品牌價值”專題會上,中氫新能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氫新能”)董事長周明強表示,氫儲運環節是當前氫能發展的主要障礙,分布式制氫優勢日趨凸顯。
周明強表示,自2020年中國提出“雙碳”目標后,我國氫能產業熱度攀升,發展進入快車道。2021年中國年制氫產量約3300萬噸,同比增長32%。中國氫能產業聯盟預計到2030年“碳達峰”期間,我國氫氣的年需求量將達到約4000萬噸。我國能源供應和能源需求呈逆向分布,在資源上“西富東貧、北多南少”,在需求上則恰恰相反,因此氫儲運成為氫能利用的重要環節;氫氣體積能量密度低,通常需要高壓或深冷至液態運輸,成本高昂;氫原子半徑非常小,因此對儲運容器和設備要求很高;氫氣非;顫,穩定性極差,泄漏后易發生燃燒和爆炸。
“氫氣儲運方式目前主要有高壓氣態儲運,液氫儲運和管道運輸等。高壓氣態運氫運輸隨著距離的增加,長管拖車運輸成本大幅上升,不適宜長距離運輸;液氫槽罐車運氫成本對距離不敏感,但液氫液化過程能耗高,儲存和運輸過程逸散多,綜合成本高;管道運氫成本很大程度上受到需求端的影響,在當前加氫站尚未普及、站點較為分散的情況下,管道運氫的成本優勢并不明顯。”周明強分析指出,氫儲運環節成為當前氫能發展的主要障礙。
周明強介紹,分布式制氫優勢正在日益凸顯。“分布式制氫加氫一體站采用‘分布式制氫+站內加注’方式提供穩定氫源。相對于傳統的站外制氫加氫,它省去了氫氣運輸成本,避免了高壓卸氣、加氣、運輸環節的安全隱患,同時也可作為加氫母站向周邊加氫站供氫,幫助‘氫荒’地區解決氣源供應問題。目前國內已建設多座制氫加氫一體站。”
“分布式甲醇制氫的生產工藝流程簡單,反應溫度較低,并且便于撬裝化及小型化,制氫成本較低;分布式天然氣制氫技術相對成熟,原料獲取方便。但制氫成本受天然氣價格的影響波動較大;分布式電解水制氫成本決定于電價,上網取電制氫成本無優勢;分布式氨分解制氫受制于較高的液氨價格,制氫成本高于甲醇制氫。”周明強認為,分布式甲醇重整制氫發展潛力巨大。
在他看來,分布式制氫要滿足原料易得、設備可以集成化、排污少的要求?v觀我國資源稟賦以及綠色低碳能源發展現狀,甲醇分布式制氫是最具實際意義的技術路線。
記者獲悉,為推動氫能在交通領域的快速落地,實現低碳、低成本、商業化應用,中氫新能針對氫能兩輪車、三輪、低速車和專用車,推出了“城市氫能運營服務策略”,采用甲醇重整制氫+固態儲氫/供氫的方式為城市交通綠色出行提供低成本、安全、高效的清潔能源解決方案,并在城市中布設制氫、加氫、儲氫、用氫網點,打通城市氫能小循環,以市場為抓手拉動產業鏈條大循環。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