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能源品牌周主題大會丨精彩觀點閃耀能源產業“世界杯”多項成果點亮能源品牌“嘉年華”
2024-05-14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2024年5月10日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重要論述十周年的日子,也是我國第8個“中國品牌日”。當天,“510中國品牌日•能源產業品牌宣傳周暨能源產業品牌建設年會(2024)”(簡稱“2024能源品牌周”)在北京舉辦主題大會,同期發布《中國能源企業品牌建設指數》、能源新質生產力發展標桿項目品牌“光伏海”、2024“能源產業品牌成果典型案例100”以及“綠能星”評價結果4項品牌成果。
據了解,2024能源品牌周由中國能源研究會、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中國工業報社、《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社、中國能源產業發展網共同主辦,以“中國能源、世界品牌”為主題,于5月6日至11日舉辦。活動旨在展示我國能源產業10年來塑造的“卓著品牌、世界一流品牌”成果,探討分析能源企業建設品牌卓著、世界一流企業的新思路、新模式,樹立行業標桿,做好品牌引領,為我國能源產業發出“世界品牌”最強音。
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在主題大會的致辭中表示,2023年5月,中國能源研究會聯合《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社首次舉辦能源品牌周,得到了能源界和品牌界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舉辦2024能源品牌周旨在共同探尋新時代機遇下能源產業品牌建設與發展的新征程。“今年我們將多方位、多角度展現我國能源產業品牌發展的新成就,交流推動品牌發展的先進經驗和創新實踐,探討能源品牌建設與新質生產力融合發展的高效路徑。”他說。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黃文生在作題為《質量強國背景下企業“戰略·文化·品牌”再定義》的主旨報告時表示,加強品牌建設對于能源行業意義重大,既是時代要求,也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能源行業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能源安全新戰略,持續加強品牌建設,培育國際競爭優勢,做強做大中國品牌,增加消費者和利益相關方的信任,才能持續鞏固提升自身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端牢能源“飯碗”,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打造品牌卓著的世界一流企業。
發電企業在新型能源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孫正運在《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核心要素品牌》的主旨報告中表示,發電企業在新型能源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要保證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必須將數字化技術與傳統電力技術深度融合,通過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等手段,實現高質量的電力可靠供應與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彥平作題為《品牌建設促進能源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主旨報告。他認為,中國能源品牌建設要有更高站位,促進中國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有更寬視野構建中國能源品牌體系,要更強賦能品牌建設,促進能源新質生產力的發力點。通過能源品牌文化建設,促進全行業實現生產能力提升、效率改善以及發展質量提升,進而達到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及社會文明進步、品牌建設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終極目標。他希望并且相信品牌建設能推動中國能源行業向新而行、向類而聚、向善守正、以質圖強的新時代新道路。
生物天然氣作為一種可再生的生物質轉化燃料,在國際上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關注。上海林海雙碳生態研究院院長、同濟大學生物質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朱洪光表示,未來的全球能源結構很可能是一個以電力為主導,儲能為支撐,燃料作為重要補充的多元化體系。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所原所長王仲穎作《中國能源轉型展望——能源品牌建設的重要性暨機遇》的主旨報告。他認為,通過三個途徑實現我國能源轉型,實現終端用能高比例電氣化,是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充分和必要條件;大力發展風電和光伏發電,是實現電力綠色化的充分和必要條件;建立新型電力系統,必須堅持系統統籌、堅持多元平衡,同時構建高度智能化的電網新形態。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數字化時代,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以獨特的創新能力和廣泛的應用前景,正深刻改變著各行各業的發展格局,能源行業也不例外。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專家委員會執行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國企形象研究院院長呂大鵬表示,要用好傳播領域的新質生產力,迎接傳播新挑戰,塑造能源企業新形象。
國能準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杜善周作題為《綠色發展賦新能,打造煤海“塞罕壩”》的主題報告,分享準能集團的綠色實踐。他介紹說,準能集團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高度,積極參與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北方防沙帶建設,以打造“煤海塞罕壩”為目標,不斷拓寬綠色產業多元化發展,開辟了“造綠儲金、點綠成金、以綠探金、擴綠增金”多元轉換路徑,成為以“三個創新”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生態準能”的典型案例。
同期,大會發布《中國能源企業品牌建設指數》、“能源新質生產力發展標桿”項目品牌、2024“能源產業品牌成果典型案例100”,以及“綠能星”評價結果4項品牌成果。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產業品牌研究與發展分會和北京工業大學品牌研究院聯合發布《中國能源企業品牌建設指數》。在指標體系創建上,課題研究組創新能源企業品牌建設的“六力評估模型”來研究評價能源企業的品牌建設現狀。經評估結果顯示,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分別以81.31、81.18、80.70位居前三。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產業品牌研究與發展分會發布將打造“能源新質生產力發展標桿”品牌項目,經調研,物色了國電電力蒙西鄂爾多斯采煤沉陷區300萬千瓦光伏基地項目為目標,通過6個月的研究分析及專家論證,確定該項目品牌名稱為“光伏海”,后續將與項目方共同打造。國電電力綜合能源內蒙古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馮喆介紹,項目按照國家能源集團“136”發展戰略和RISE品牌戰略的要求,積極推動品牌卓著行動落地,全面發揮品牌引領作用,與工程建設深度融合,深挖要素品牌,在高質量發展中助推“國家能源集團”卓著品牌建設。
2024“能源產業品牌成果典型案例100”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評委組通過嚴格篩選、專家多輪研判、網絡公開投票等方式遴選而出。此次發布的100個典型案例由11個管理品牌、21個項目品牌、22個技術產品品牌、10個文化品牌、11個服務品牌、5個公益品牌、20個品牌故事創作構成。
“綠能星”評價活動由中國工業報社、中國能源產業發展網牽頭,活動經過前期申報/推薦、篩選/核實、公開投票、入圍公示、專家評審等環節,共有企業、人物、項目工程、技術產品等130項通過評價獲得“綠能星”殊榮。
其中,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三個轉變卓越成就企業”、聯合國前副秘書長索爾海姆等10位“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貢獻人物”、首例高海拔大容量新能源電力系統拉果源網荷儲項目等12個“綠能星”特等獎、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分公司“愛白鷺”等5個“經典視頻故事金獎”、國網浙江電力舟山供電公司“國蛟一號”、國能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黃驊港生態智慧港口等2個“新質生產力發展卓著品牌項目”。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