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品牌周|為能源產業發出世界品牌最強音
2024-05-14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6天時間,跨越2座城市,1場啟動儀式、1場主題大會、8場專題會,25場主旨報告、5場圓桌對話,發布6項品牌成果……5月6—11日,“510中國品牌日·能源產業品牌宣傳周暨能源產業品牌建設年會(2024)”(以下簡稱“能源品牌周”)成功舉辦。活動期間匯聚品牌專家學者、能源企業代表,聚焦能源產業品牌話題,交流品牌觀點,分享品牌建設經驗,展望能源品牌新征程,旨在為能源產業發出世界品牌最強音。
2024年5月10日是習近平總書記作出“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三個轉變”)重要論述10周年的日子,也是第8個“中國品牌日”。2023年12月,“中國品牌日”被確定為“世界品牌日”,表明5月10日已成為全世界品牌的宣傳日,品牌正逐漸成為各國提升經濟發展的強勁動能和重要抓手。
能源品牌周每年一屆,今年為第二屆,由中國能源研究會、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中國工業報社、《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社、中國能源產業發展網共同主辦。第二屆能源品牌周以“中國能源、世界品牌”為主題,成為能源產業品牌的“世界杯”,能源企業品牌的“嘉年華”。
5月10日在北京舉辦的能源品牌周主題大會上,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在致辭中表示,2024能源品牌周以“中國能源世界品牌”為主題,旨在探索中國能源品牌走向世界的良好路徑,提升中國品牌在國際舞臺上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推動更多的中國能源品牌享譽世界,共同探尋新時代機遇下能源產業品牌建設與發展的新征程。
從黃驊港到北京 推動中國品牌走向世界
黃驊港作為我國北方的重要港口之一,近年來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自1997年黃驊港工程開工以來,黃驊港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如今,黃驊港已經成為我國北方地區的重要出海通道,年煤炭下水量連續四年保持在2億噸,躍居中國能源大港行列。黃驊港的發展,不僅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也為我國北方地區乃至全國的能源供應提供了有力保障。
5月6日,能源品牌周走進黃驊港這個北方重要港口,在國能黃驊港務公司舉辦啟動儀式。
中國能源研究會特邀副理事長、中國大唐集團原董事長陳進行在致辭中表示,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能源強國成為新時代的顯著特征,能源產業對品牌建設的重視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推動中國品牌走向世界,能源產業責無旁貸、任重道遠、機遇無限。他呼吁能源產業和各企業加強頂層設計、強化創新驅動、加強品牌保護、重視品牌文化建設與品牌傳播,講好中國品牌故事,推動品牌國際化,在世界舞臺上發出中國能源品牌的最強音。
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副理事長、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原院長馬林聰說,我國在能源生產、供應鏈、使用、服務等環節已經涌現一大批創新技術和產品,以及優秀的企業和組織,有些領域已處于國際領先地位。他建議加快能源技術、產品、企業和組織的品牌建設和培育,加強宣傳,助力我國能源領域品牌提升國際影響力。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高級顧問田會直言,黃驊港作為全國首家散裝港口中的五星級綠色港口,是對其環保工作的肯定和鼓勵,也表明國能黃驊港務公司在推動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生產方面走在了行業前列。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秘書長王凡更是感慨,黃驊港的成功源于改革創新與高效運營,國能黃驊港務公司創新方面成果顯著,實現了全球首個煤炭港口智能翻堆裝置,人均專利數量高。
來到北京,圍繞能源品牌價值提升,國合洲際能源研究院院長王進認為,能源行業龍頭企業一方面要聚焦聚力聚勢,把產品做精做透,在全球就有較強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企業必須加強品牌建設,講好能源故事,為助力中國能源企業走出去,為全球綠色轉型作出貢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政務品牌傳播中心主任宮月晴直言,“不出海,就出局。”在全球化背景下,越來越多中國能源企業踏上出海征程,參與到全球市場競爭的格局中。
從新質生產力到能源品牌建設 視角多元
新質生產力是今年以來能源行業熱議的重點話題。
能源品牌周期間,圍繞“能源品牌與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發展新質生產力將重塑中國能源產業品牌價值”“新質生產力視角下的合規管理與可持續發展”“‘能源新質生產力發展標桿項目’品牌建設與發展專家論證會”等議題開展的專題會,視角多元。
在能源品牌建設“十人談”思想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高級顧問、原所長韓文科說:“能源領域新質生產力最鮮明的兩個特征,一是要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側的革命,推進能源轉型,二是要實現綠色發展”。
在首都經貿大學中國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鄭新安看來,能源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一是要與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結合,改造能源產業傳統的工作模式和發展模式,二是要壯大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
生態環境部原新聞發言人、宣傳教育司原司長劉友賓則認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加強環境保護就是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做貢獻。
國家能源集團巡視組副組長、央企品牌戰略專家李永生認為,新質生產力正不斷為高質量發展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現在,不僅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最佳時期,也是重塑中國能源企業品牌價值的最佳時期。
國能黃驊港務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潘攀在《以新質生產力賦能黃驊港快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發言中說道,“綠色、低碳、智慧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和底蘊,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低碳、智慧生產力。黃驊港將向‘新’而行,以‘質’致遠。”。
在能源行業,圍繞新質生產力與能源行業品牌發展的話題持續不斷,助推中國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
從人才培育到成果發布 重塑中國能源品牌價值
中國能源品牌的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人才隊伍建設。
5月9—10日,能源品牌周先后發布《中國能源產業品牌建設分析報告》新書、能源行業首個“合規管理”品牌、《中國能源企業品牌建設指數》、“能源新質生產力發展標桿”項目品牌、2024“能源產業品牌成果典型案例100”以及“綠能星”評價結果等6項品牌成果。
“綠能星”是能源行業獨有的標志性品牌活動,從項目工程、技術產品、解決方案、運維服務,到特色人物、經典故事,共計130余項項目獲得“綠能星”評價活動殊榮,彰顯能源行業的品牌價值。
10位“綠能星”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貢獻人物包括:聯合國前副秘書長索爾海姆,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賈彥兵,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傳福、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曹仁賢,國能準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杜善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中國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志武,國家能源集團烏海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周勇,天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天任,中氫新能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明強。
除了對能源行業作出突出貢獻的人物進行評價,能源品牌工作者的能力建設也至關重要。能源品牌周期間,我國能源行業首個全國性品牌建設培訓班【能源品牌師】培訓班第三期也同期開班,主要是為了培育能源一流品牌專業人才,進一步提高能源企業品牌建設水平,為質量強國注入能源品牌強勁力量。
第三期【能源品牌師】培訓班的學員們,利用能源品牌周的契機,在走進企業參觀與學習,與會專家領導及專業講師的主旨演講與觀點交流,優秀品牌成果的集中展現等豐富內容中,獲得實戰機會,并獲得由中國能源研究會頒發能源品牌師培訓(結業)證書。
作為能源品牌師培訓班的班主任,中國能源研究會品牌分會副秘書長王兵在結業發言中介紹,【能源品牌師】培訓班自創辦以來就具有“深耕能源行業、突出實戰特征”的特點,安排緊湊、充實、不枯燥,形式靈活、豐富、多元、實用。培訓既有理論的高度、方法,也有典型案例實地研學,第三期能源品牌師培訓班首站走進品牌卓著的能源企業——國能黃驊港務公司,實地參觀學習、聆聽企業發展故事,深刻感受了企業品牌成長過程,并與多位專家進行深度探討,得到了面對面、手把手的指導。
能源品牌周系列活動從黃驊港開始,在北京閉幕。
面向未來,國能黃驊港務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金剛說,黃驊港務將始終牢記殷殷囑托,更加突出品牌特色,以國家能源集團“RISE品牌戰略”為引領,將品牌理念要求融入生產經營全過程各方面,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集智攻堅關鍵核心與“卡脖子”技術,提高“黃驊港務”品牌含金量附加值。
在品牌能源周最后一場主題為“軟實力在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中的定位與作用”的圓桌對話中,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李偉陽這樣總結道,聚焦數字經濟、數字轉型大時代背景,能源企業需要直面現實挑戰,提升企業軟實力,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李偉陽期待,第三屆能源品牌周能輸出更多精彩觀點、更豐富的品牌成果。
這也是能源行業共同的期待。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