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娃娃機抓的是“娃娃”還是“貓膩”?
2024-08-27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媽媽,我還要抓那個頭上戴蝴蝶結的星黛露。”7歲的多多一手拿著剛抓上來的草莓熊,一手指著旁邊的抓娃娃機說道。
多年來,抓娃娃機以其色彩斑斕、樣式多樣的毛絨玩具吸引了無數人駐足投幣,試圖抓取心儀的玩偶,尤其在青少年群體中備受追捧。然而,在這股熱潮背后,一些隨之而生的問題和亂象值得關注。一是抓取概率不透明,商家暗中操縱概率以牟利,易使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沉迷其中,也會讓玩家損失大量的錢財,損害消費者的信任,造成不良的消費體驗;二是消費者往往更注重“抓娃娃”過程所帶來的刺激和快樂,而忽視了產品本身的質量安全,這為假冒劣質產品流入市場提供了隱蔽渠道;三是積分兌換機制容易引發預付式消費危機。
消費者在商業綜合體體驗“抓娃娃機”電子游戲。中新社 安東/攝
“抓娃娃”不靠技巧靠概率
“抓一個娃娃至少得投6次幣,眼看著爪子抓住了,提起的過程中爪子就松掉了……”郝女士熱衷于抓娃娃。此前,身為“小白”的她以為抓娃娃靠的是技巧,但現在她明白,能否抓到娃娃還取決于概率。
近年來,“抓娃娃”受到不少消費者追捧,各色各樣的娃娃機店鋪快速滲透進商場、超市、電影院等消費場所。
暑期,各大商超、電玩城里的娃娃機前更是人頭攢動。輕輕投入一枚游戲幣,伴隨著清脆的“叮當”聲,娃娃機瞬間啟動,一場充滿懸念的冒險即將展開。玩家不斷走位觀察,鎖定最佳“抓”位,還需左右搖擺操作桿,使得機械臂上的抓手原地來回晃動,直至倒計時最后一秒,才猛地按下按鈕,抓手迅速向下伸出,精準地抓向令人心動的娃娃。然而,就在抓住娃娃的那一瞬間抓手卻又意外松開,令人遺憾。
投幣、啟動、搖桿、落爪……這一套操作猛如虎,直到硬幣耗盡,仍“一無所獲”。盡管玩家們技巧嫻熟,卻難抓到娃娃,不禁讓人懷疑“這機器是否被人做了手腳,根本抓不到娃娃”。
此前有媒體報道,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市面上的娃娃機大多數是“概率機”,概率由人工控制,可以自行調整,例如商家可將機器設置為15次或30次能抓到一次。一旦遭遇不良商家設置極低的抓取率,娃娃便很難被抓到,飽受消費者的詬病。
某社交媒體截圖
根據有關規定,娃娃機的抓取率必須明示。國浩律師(海南)事務所的律師史佳文介紹,根據《游戲游藝設備管理辦法》,游戲游藝設備以概率性方式提供實物獎勵的運營商應在游戲游藝設備正面顯著位置明示概率范圍。
但記者走訪北京市、安徽省蚌埠市等地商場內的多家娃娃機店發現,幾乎沒有商家對抓取概率進行明示。
娃娃機內玩偶質量存隱患
當人們不惜重金癡迷于這種“抓而不得”的過程時,大概率沒有考慮過抓到的“戰利品”可能隱藏安全隱患:近些年的各類抽查結果及相關報道稱,娃娃機中的毛絨玩具安全性堪憂,做工粗糙,缺少必要的質量標簽和成分說明,甚至含有有害物質,給消費者的健康帶來嚴重威脅,特別是對娃娃機的主要受眾—未成年人來說,更是健康成長的“隱形殺手”。此外,一些娃娃標注有“正版授權”字樣,用熱門IP玩偶如草莓熊、玲娜貝兒等吸引消費者,從外觀上看逼真,實則卻是假冒產品。今年4月,監管部門在一家娃娃機店內查獲了假冒偽劣兒童玩具。
“玩具上應標有產品名稱、產品規格或型號、生產商的名稱和地址、安全執行標準等。還應標明適用的年齡范圍,一是提示適用年齡階段,二是提示低于該階段的兒童使用該產品存在危險性。”史佳文表示,“三無”產品因缺乏必要信息,使消費者無法了解產品的實際情況,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27條規定,產品或其包裝上的標識必須真實,并符合以下要求: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有中文標明的產品名稱、生產廠名稱和廠址;根據產品的特點和使用要求,需要標明產品規格、等級以及所含主要成分的名稱和含量的,應相應以中文標明;需要事先讓消費者知曉的,應當在外包裝上標明,或者預先向消費者提供有關資料。
一些經營者為了削減成本,采用劣質材料制作毛絨玩具,甚至不標明生產廠家和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嚴重違反了法律規定。如果消費者在抓娃娃時遇到“三無”產品,可以通過法律手段維權。
積分兌換機制可能導致錢貨兩空
經過多年的經營和發展,娃娃機行業持續創新運營模式,引入了積分兌換機制。玩家可以將積攢的娃娃折算成積分,隨后憑積分兌換盲盒、日用品等多樣化的產品。然而,這種看似誘人的積分兌換機制在商家出現經營困難或跑路的情況下,可能使消費者的積分無法兌換或退款,陷入錢貨兩空的窘迫境地。
江蘇昆山的網友“小丸子”在一家抓娃娃店寄存了56個娃娃,但在沒有任何通知的情況下店家撤店,撥打該店家入駐平臺的聯系電話均聯系不上。“我是去商場吃飯時看見了這個情況,找了商場管理,要到他們的聯系方式,才找到負責人把我存下的娃娃兌換成現金了,一共171元。”該網友稱,相當于每個3元錢,平時抓一個需要5到10元,算下來自己還是吃了很大的虧。因擔心其他店也可能會跑路,她已經把在其他店存的娃娃也全部取出來了。
此外,還有消費者反映,店家突然閉店,消失得無影無蹤,“還有1000多個游戲幣沒有來得及使用。”
縱觀整個行業,娃娃機多為“概率機”已成行業潛規則,經營者通過暗地調整抓取率,使消費者被玩得暈頭轉向,同時錢包也被緊緊掌控。市場上充斥著所謂的“毒娃娃”“山寨娃娃”,嚴重挫傷了消費者的消費熱情。長此以往,勢必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風氣,影響整個娃娃機行業的健康發展。因此,行業應盡快告別“野蠻生長”,良好的用戶體驗始終是吸引和留住消費者的關鍵。
作為一種娛樂設施,娃娃機在確保娛樂性的同時,也應保證產品質量和抓取概率的合理性。商家應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和市場規則,誠信經營、規范操作。
消費者應保持理性消費,提前了解娃娃機門店的品牌、信譽和經營狀況。在享受抓娃娃帶來的快樂時,也應關注自己的權益和健康。一旦發現商家存在違規行為,要及時向相關部門舉報,共同維護公平、健康的消費環境。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