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AI外呼電推”成騷擾電話幫兇
2024-08-28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這里是××××口腔醫院,請問您有沒有牙齒治療方面的需求……”
“您好,×××周邊的大型養老社區,每平方米價格為××××元……”
“我們提供舞蹈教育培訓,請問您的孩子幾歲了……”
“您可算接電話了,這里有一份××保險請問您需要嗎……”
每當聽到這樣的開場白,木子(化名)就能迅速判斷這是由AI機器人撥打的騷擾電話。因為這些電話的話術幾乎相同,即使被打斷,對方也會按照預設的模板繼續對話。“每天我至少會接到一兩個這樣的AI外呼電話。有時候正在開會或駕車時,這些騷擾電話就突然打進來,即便我已經將它們拉黑,它們還是會更換號碼繼續撥打。”
“AI外呼電推”每日撥打上萬個騷擾電話
在數字化飛速發展的今天,科技為人們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新問題。AI外呼電推已成為騷擾電話的新手段,對廣大民眾造成了嚴重困擾,影響了正常的日常生活。
近幾個月來,上海市民頻繁接到某家口腔醫院的騷擾電話。經過調查發現,這類騷擾電話背后的公司專門負責AI外呼電推,他們通過“盲打”的方式幾乎給所有市民打電話,篩選出有需求或明確拒絕的市民后再次聯系剩余人群。這樣反復操作以找出需要種植牙服務的市民,再將這些信息賣給私立口腔診所。
據報道,購買這些信息的口腔診所的投資回報率可以達到1:5到1:6,即投資1萬元能帶來5萬至6萬元的營業額。供需雙方都從中獲得了顯著收益,且這種盈利模式在短時間內即可見效,從而迅速形成了一個完整的“AI外呼電推”產業鏈。
實際上,AI騷擾電話的問題并非近期才出現。早在2018年,就有媒體報道稱大多數以“95”開頭的電話是由人工智能客服撥出的,通話中的所謂“美女”都是自動播放的內容,主要是推銷銀行貸款、房產、保險等業務。2019年央視“3·15”晚會還曝光了智能機器人撥打騷擾電話的現象,有些科技公司開發的AI騷擾電話系統可以替代傳統外呼呼叫中心,與人工一天只能撥打兩三百個電話相比,智能機器人一天能撥打高達5000個騷擾電話。即便遭到用戶投訴,監管部門也難以追蹤。
隨著近年生成式AI技術的迅速發展,為AI外呼的迭代升級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同時也加劇了騷擾電話的泛濫。調查顯示,新一代的AI外呼電銷系統不僅能避開監管,防止被標記為騷擾電話,還能隨機生成不同的電話號碼進行撥打。即便用戶將這些號碼拉黑,也無法阻止它們的呼叫。這些系統每天能撥打高達2萬通電話且成本低廉,運營商無法查到呼出記錄。而銷售AI外呼電銷系統的商家通常會將大量客戶信息免費提供給或低價售給系統買家。
“AI外呼電推”違反相關法律法規
技術創新本應用于提高服務效率和提高生活質量,但在AI外呼電推這一應用上卻成了人們的煩惱。技術越是先進,商業實體就越能精準地找到你,不斷地打擾你,強迫你消費,甚至讓你無處可逃。
AI在商業領域的應用確實能夠有效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但絕不能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法律專家指出,這種未經用戶同意的頻繁電話營銷行為已經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條明確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電話、短信、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經營者應當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個人信息。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時,不得過度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不得采用一次概括授權、默認授權等方式,強制或者變相強制消費者同意收集、使用與經營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個人信息。第二十四條規定,未經消費者同意,經營者不得向消費者發送商業性信息或者撥打商業性電話。消費者選擇取消的,經營者應當立即停止發送商業性信息或者撥打商業性電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第五條規定,處理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和誠信原則。第六條規定,收集個人信息,應當限于實現處理目的的最小范圍,不得過度收集個人信息。
同時,《通信短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也指出,短信息服務提供者、短信息內容提供者未經用戶同意或者請求,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短信息。
遏制“AI外呼電推”需要多方努力
然而面對這種新型的騷擾電話形式,現有的監管措施仍顯不足。一方面,相關法律法規需進一步完善細化以適應AI技術的新挑戰;另一方面,相關監管機構在技術和人力資源上也面臨巨大壓力。
中新社 尹志燁/攝
要有效遏制AI外呼電推成為騷擾電話的幫兇,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對相關監管部門而言,應加強執法,增加對違規企業的處罰力度。建立完善的舉報機制,鼓勵公眾積極舉報騷擾電話,并及時有效地處理舉報線索。同時,加強與電信運營商的合作,運用技術手段監控和攔截異常電話呼叫。
對電信運營商而言,應承擔社會責任,加強電話號碼的管理和審核。嚴格執行實名制登記,處理可疑號碼。增強網絡安全保護措施,防止AI外呼系統的惡意接入。
對企業而言,應樹立正確的營銷觀念,認識到過度的電話推銷不僅損害消費者權益,也會影響企業自身形象和聲譽。合規合法地進行市場營銷活動,注重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通過提升用戶滿意度來實現業務增長。
此外,公眾也需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學會識別騷擾電話并采取措施屏蔽和舉報。接到陌生電話時要保持警惕,不要輕易透露個人信息。若遭受騷擾可通過安裝防騷擾軟件、向電信運營商投訴或向相關部門舉報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作為一種新興技術應用的AI外呼電推本身并無善惡之分,關鍵在于如何使用。我們不能讓其淪為騷擾電話的幫兇,損害民眾利益和社會公共秩序。只有通過強化監管、促進企業自律以及提高公眾參與度,形成全社會共同治理的局面,才能凈化電話通信環境,讓科技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的美好生活。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有效遏制由AI外呼電推引起的騷擾電話問題,為企業和消費者帶來真正有價值的服務和信息,創建一個更安寧和諧的通信環境。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