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姻”終結 極越的合作造車夢戛然而止
2024-12-23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2024年年末,極越汽車突然“原地解散”,卻意外地成全了打工人的“因禍得福”,這聽起來像是一個黑色幽默故事。
從12月11日的“內部信”開始,到19日公布的員工的賠償方案落地。一周多的時間里,極越汽車成為流量中心。
在業內看來,原本只是個汽車行業事件,到最后演變成社會事件,這樣的情況在以往并不多見。相關輿情數據顯示,新聞報道及網絡評論主要圍繞“汽車、困難、員工、解散、吉利、百度、內部”等關鍵詞展開。
在外界眼中,拿著一手好牌的極越汽車原本不應該這么快地倒下。極越整車研發和制造過程看似背靠極越、百度和吉利“鐵三角”關系,但實際操作過程比外界想象的復雜許多。拋開極越自身的問題以及與股東之間的是是非非不談,3年多的時間,公司為何累計虧損超百億?這是百度、吉利以及公眾都迫切想知道的問題。
3年造車 只賣出了1.4萬輛
極越汽車前身是集度,成立于2021年3月。在當時“百度和吉利”雙方不僅拿出了真金白銀,更是拿出了自己壓箱底的技術。
在百度自動駕駛平臺Apollo的加持下,自2023年10月極越01上市以來,短短幾個月里,在理想差不多實現全國NOA(導航輔助駕駛)的同時,極越汽車的智能駕駛系統PPA也實現了全國都能開,和理想、華為的“無圖”智駕不一樣,極越保留了百度的車道級導航地圖。它的邏輯是“輕地圖,重感知”。
在百度AI(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態支持下,極越已經深度融合文心一言、Apollo、百度地圖、小度等技術能力。創造了首個OCC(運行控制中心)占用網絡升級、首個AI語音算法全量本地化等諸多行業領先。
再來看整車的構造,極越汽車采用吉利歷時4年耗資超180億元研發的SEA浩瀚架構,與沃爾沃EM90同一個底盤。等到極越07上市時,更是采用了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領域累計超700億元投入后研發出的麒麟電池。
兩款車均采用前衛而小眾的設計:U型方向盤、按鍵轉向燈、不設車把手、屏幕換擋。盡管當時有車主稱,極越的車機流暢度在新能源品牌中名列前茅,前述設計在習慣之后也很順手。但在你爭我奪的汽車市場里,極越不會有時間來慢慢培養用戶習慣。隨后,這樣劍走偏鋒的設計也引發業內的不小爭議。
2023年10月,極越第一款車極越01正式上市,為純電SUV;2024年9月,第二款車極越07上市,為純電轎車。兩款車售價在20萬元到34萬元之間。
在新能源市場上,這個價格區間里的其他車企都實力不俗。極越上市的兩款車顯然“叫好不叫賣”,很多已購車主都是沖著百度和吉利兩個背后的大品牌才下單的。極越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1-11月,累計交付超1.4萬輛。相比其他新勢力車企而言,這個銷量十分慘淡。
特別是在2024年,價格戰席卷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且競爭越來越激烈,車企或主動或被動地通過降價的方式搶奪市場,新能源汽車價格一降再降,包括極越在內的規模較小的車企越來越邊緣,難以承受價格戰帶來的沖擊。
眾所周知,汽車行業具有典型的規模效應,達到一定銷量后可以攤薄成本,不少業內造車大佬指出,50萬臺的年銷量,基本稱得上是純電車盈利與虧損的分水嶺。
顯然,極越似乎沒有那么多時間去改變當下的狀況。
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失敗嘗試
一輛汽車的核心競爭力決定著車子能否最終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不可否認的是,極越的智駕滿足了一部分車主的心愿。
從此前極越公布的數據來看,其純視覺高階智駕的感知能力超越主流激光雷達,比如3D精度能達到厘米級,感知距離達250米,能識別出200米外小到礦泉水瓶的物體,感知能力遠超主流激光雷達,能做到安全性高于人類駕駛員10倍以上。
極越01作為首批搭載高通驍龍8295芯片的車型,配備雙NVIDIA DRIVE Orin芯片,AI總算力達508 TOPS,擁有28個智駕傳感器。2024年,極越PPA智駕實現了“全國都能開”,只要百度地圖導航能到的地方,PPA智駕就能用,且其智駕座艙OTA 2.0升級,是首個完全以原生AI大模型為底座打造的智能座艙,憑借純視覺技術方案在國內首個跑通上海復雜城市道路。
2024年9月份上市的極越07采用的ASD全新V2.0版本軟件,更新覆蓋了端到端大模型智駕、大模型智艙、智能車聯等十幾個主要模塊,共計帶來了947項新增功能和優化升級,極越也因此成為全球首個應用L4級自動駕駛大模型百度Apollo ADFM的智能汽車品牌。
在今年6月份前,除了特斯拉以外,真正使用純視覺方案的在中國就只有極越一家。
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小鵬、蔚來、華為系智駕都開始向純視覺路線發力。背后的原因不復雜,原因之一是降成本,激光雷達成本較高,而純視覺方案主要依靠攝像頭,硬件成本相對較低,能幫助車企降低整車制造成本,使產品更具價格競爭力,吸引更多消費者。特別是車企間大打價格戰,激光雷達加持下的智駕硬件占到的整車成本比重居高不下,尤其是對于一些20萬元以內帶有高階智駕的車型來說,向更便宜的純視覺方向轉變刻不容緩。
網上受訪的很多車主表示,當時買車就看中了極越智能座艙與整車的聯動性,包括里面的娛樂設施。它當時提出了一個概念叫機器人,確實是很先進,很智能。相比傳統新勢力的車,確實給人的感覺相對來說要科幻一點,在智能座艙這塊,更深一個層次。
但事與愿違。極越模式并沒有如愿給百度Apollo帶來更多客戶,近期騰訊汽車《遠光燈》的采訪報道稱:“據知情人透露,L4和L2是兩套完全不同的體系,極越也是百度的‘小白鼠’,摸著石頭過河。現在百度Apollo的高階智駕真正意義上的客戶只有極越,投入的資源遠遠不夠。”
資料顯示,2021年,百度創始人、CEO李彥宏提出過Apollo業務的三種商業模式:一為主機廠商提供技術解決方案,二是自己造車,三則是Robotaxi。現實的劇情是,以百度Apollo為供應商的威馬早已倒閉,曾經合作過的嵐圖和比亞迪則被華為“撬走”。如今,極越的“解散”,似乎像是在宣告百度通過與主機廠合作實現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又一次失敗嘗試。
極越的“命運”留給時間
從2014年開始,自稱心懷造車夢的初創公司尤其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如奇點、拜騰,綠馳等。在巔峰期的2018年,新勢力車企一度達到487家。
但事實上,這類初創車企大多不掌握真正的造車技術,無法讓紙面上的創意落地,無法建立涉及材料、研發、生產、供應鏈等復雜分工的制造體系。
業內用“九死一生”形容造車之難。這幾年,創業公司失敗倒閉的情況在汽車行業已經屢見不鮮。早年有樂視、游俠、拜騰等車企早早關門,近期有威馬創始人遠遁美國、高合高管直播賣牛肉。
據相關統計,從2018年到2023年,5年間共計超過400家新能源汽車企業消失。截至2024年12月,能正常運營的新能源車企僅剩下40多家。而真正能夠有量產產能的新勢力車企不到10家。在極越之前,哪吒汽車同樣因資金等問題被迫停擺。
極越出事之后,有人說,極越汽車最初被賦予了一個耀眼的“生態神話”:百度的AI技術與吉利的整車制造能力深度結合,打造一款面向未來的智能汽車。這個故事在2021年新能源汽車熱潮中顯得格外誘人。然而,事實證明,這種“生態整合”并沒有真正落地。
網上也有一些對于極越的評論認為,那些沒有強大國資背景股東或者汽車行業巨頭持股的新勢力造車品牌一旦垮掉,硬件的售后和軟件的持續更新一定會沒有保障,那樣消費者手中的愛車就會成為一堆沒用的廢鐵,除了可以移動之外,所有智能化的功能將全部失效,這也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結果。
對比之前的合創汽車,在今年7月大裁員后,廣州總部僅剩50余人維持公司基本的經營與運作,在職員工統一搬至南沙區辦公,公司正在尋找重組的可能性。
進入“創業2.0階段”的極越汽車能否挽回整體業務,仍然是一個未知數。極越事件突發之后,很多極越車主更多的是感到惋惜,他們可能認為車子是一個好的產品,不該就這么沒了。
眼下最現實的問題,對于極越車主而言,百度與吉利表示后續會維護用戶車輛正常使用、售后和維修保養。極越售后服務將由吉利汽車接管,智駕保障方為百度會繼續維護更新智駕。
有一點不可否認,隨著事件熱度褪去,除了全國一萬多位車主和被欠款的供應商外,真正很難有人再去關心極越的未來了。而經歷過這場風波的極越汽車,又將走向哪里?答案只能交給時間去印證了。
附:極越事件時間線
12月11日,極越汽車CEO夏一平發布內部信,并在與員工溝通時坦言,公司目前遇到了困難,需要立即調整。管理層將全力以赴,與全體員工共渡難關。
12月12日,據內部職工透露,極越CEO夏一平在上海總部的辦公室被眾多員工圍堵。當天下午,夏一平與員工代表召開會議討論解決方案。
對于車主關心的后續車輛使用以及維修等方面的問題,12月13日,百度控股、吉利控股發布了聯合聲明。
12月15日,極越在其官方App上發布了“極越關于用戶近期關心的問題說明(第一次)”,針對車主關注的車機流量、智駕功能等問題進行了回應:“對于已購買流量服務的老車主,極越保證車機網絡功能運行穩定,并將持續穩定提供相關服務。新車主若未購買流量包,則車機暫時無法使用網絡服務,極越正在積極與相關方溝通,尋求解決方案,并將通過官方渠道及時更新進展。智能駕駛功能將保持有效,極越將及時響應車主反饋的問題。”
12月15日,浙江星塘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負責人代表極越汽車全體供應商發布了一則聯合聲明。經不完全統計,極越汽車欠付所有供應商款項近20億,且目前仍在持續增加。這一巨額欠款已經對供應商們的正常經營造成了巨大沖擊,他們希望極越的股東百度和吉利能夠承擔起責任,為極越的債務“兜底”。
12月16日凌晨2:40,極越CEO夏一平發布朋友圈長文致歉,檢討稱自己在營銷方面的執念,占用了他過多的精力。作為企業的CEO,他本應將主要精力集中在融資和戰略規劃上,然而自己卻一度親自參與營銷體系的操作,這不僅分散了他的注意力,還導致其他重要事務得不到應有的關注。
12月17日,一個曾經的極越員工通過公開在線文檔發布了萬字長文《極越閃崩事件復盤【未完成版】》,用品牌參與者的視角分享了很多他對極越、對夏一平的看法,以及夏一平在日常工作中的各種所作所言。再次引發業內對于極越的持續關注。
12月19日,《每日經濟新聞》獲悉,在當天下午3點左右,極越汽車COO羅崗在極越上海總部大廳內,向全體員工公布了員工賠償解決方案。具體為:“12月的工資和社保(截至12月20日),以及N+1的經濟賠償,將于2025年1月發放給大家。N為司齡起算日至2024年12月20日。1為上個月的基礎月薪和津貼(餐補及話補)。截止到離職日尚未享有的年假及調休予以折算。”引發輿論密切關注的極越員工善后問題,由此告一段落。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