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油價牽動消費者的敏感神經,廠商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大打“節油牌”。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節油器主要是通過提高動力來間接達到節油的效果,廠商夸大節油效果是“舍本逐末”。
“節油”牌越打越虧
“目前整個汽配市場幾乎沒有一家汽車節油器專賣店,有銷售的也只是作為附帶產品。要是光靠銷售節油器,早就餓死了。”河南一家汽車裝飾店經理告訴記者。
與往年相比,山西的節油器不僅數量銳減,而且大多已經退縮到汽車美容店等比較邊緣的位置。
在太原市建設南路某汽車用品店內,幾百平米的展廳內卻沒有一件節油器。曾代理過某品牌節油器的王先生告訴記者,前兩年,節油器種類很多,大部分產自廣州、深圳等地,那時銷量還可以,但后來越來越不行,現在他已不做節油器的生意,轉行代理別的產品。
曾代理過十多個品牌的節油器的杭州宏來汽車服務公司總經理方宏來告訴記者,2004年和2005年時,節油器很多,幾乎每天都有人上門希望他們代銷,其中以廣州產的居多。那時,他們賣的節油器放滿了貨架,銷量也特別好,像店里現在還有的一種節油片,200元一片,當初一個月可以賣幾百片。但現在,賣得很“累”,一個月常常賣不出幾片,現在還有好幾百片的庫存呢。“這已經算是好的了。”他說,差的節油器,一出來就賣不動,幾乎沒有進入市場就被淘汰了。
節油器銷量下降,也已影響到了生產源頭。記者輾轉找到一位曾經代理多個節油器品牌的萬先生,他說自己去年年底就退出這一行了,原因是當初由他代理的幾家生產節油器的廣州生產廠家都停產了。
央視曝光“節油”夸大其辭
前兩年,節油器五花八門:有安裝在發動機、排氣管、油箱內壁上的裝置……
太原車友趙榮曾買過一款利用發動機進氣產生的真空吸力,將節油器中已磁化的油氣混合物均勻帶入燃燒室,從而達到節油效果的節油器。
現如今,這種五花八門的節油器,卻在汽配城中難覓蹤影,又是為何?
這要從2006年央視每周質量報告說起,當時有專家表示,曾經對市場上的100多種節油器進行測試,結果顯示沒有一種有節油效果。這則報道沉重打擊了興旺一時的節油器,也引起了廠家的不滿。“不能說全部沒效果,這樣說不客觀。”上海傲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有為表示,目前節油器沒有任何國際標準,國內的權威檢測報告也根本無權威可言。而對于輿論全面否定節油器的作用,將其定性為騙子,張有為感到不滿。據他介紹,確實也有客戶反映節油效果不明顯,但是因為提高了動力性能,他們也不會要求退貨或者說產品虛假。
弄巧成拙車友不買賬
“消費者不買賬是節油器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兩年前,我做過幾款節油器的河南省總代理。廠家給予的條件非常優厚,不用交納產品代理費,首次10萬元的進貨款可以銷售完后再支付,銷售不完可以退貨,并且廠家還提供了一定數量的試用產品免費讓消費者體驗。但即便如此,消費者并不買賬,他們反映花了
近1000元購買的節油器節油效果不理想。最后,我們只好終止代理合同。”河南鄭州汽配大世界的一位從業人員告訴記者。那么,消費者為何不看好節油器呢?“產品貴,省下的油費平攤不了產品費用。一個節油器最高的價格要兩三千元,這些錢就可以加不少油了。”車友李杰道出了自己不購買節油產品的原因。
節油效果不明顯。一般節油率不如宣傳那么大,也就在1%至3%,車友幾乎感覺不出來,靠自己的駕駛技術也能省出這些油。一名飛度車主表示,前兩年節油器很受歡迎的時候,他也試過一些,感覺節油效果并不很明顯。他還給記者算了一筆賬,30元能買4升多油,買效果不明顯的節油器的錢,還不如用來加油。其他幾位車主也表示,要想省油還是要通過改變駕駛習慣,提高駕駛技能來實現。
商家夸大宣傳讓車友產生上當感。記者在深圳奧特城看到,這些所謂“節油”器的說明書上,大都會標明提升動力、降低噪聲等功能,有的還明確地寫著“節省燃油28%”、“納米技術”等字樣。
弄巧成拙曝信譽危機 “節油器”集體失蹤內幕
2008-08-26 22:13 中國新聞網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牧馬人羅賓漢越野車加裝后窗雨刷無法正常使用
- 2排氣管頻繁異響 長城騰翼C30故障仍未解決
- 3奔馳甲醛超標4倍多 無強制性標準消費者維權難
- 4記者與售后專家暗訪稱吉利帝豪檢測有漏洞
- 5北京奔馳C級車甲醛超標4倍多 車主戴口罩開車
- 6臥鋪大巴被指早已被禁售 宇通等客車商仍暗售
- 7奔馳E級車主們集體維權 渦輪漏油問題難解決
- 8凱迪拉克左前輪擺臂斷裂 車主要求全款退車遭
- 9百余車主投訴奧迪車燒機油:每年多花1萬塊
- 10車主投訴奔馳車買了1個多月發動機就現滲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