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作業標準寫著的“片”
無論工人還是生產負責人,提到摻用材料的單位都是片而并非重量。不僅如此,在錦湖輪胎天津工廠的作業標準上,對于摻用比例也作出了這樣明確的描述:
氣密層的作業方法:在切割機上分成2等份,用其中一份與正常#1350三片混用胎用比例1:6這里使用的單位也是“片”。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記者在錦湖輪胎天津工廠暗訪時看到,在氣密層生產線上,一片原片膠都沒有,使用的全部是返煉膠,更無任何添加比例可言。
記者:“今天用的什么?”
工人:“全是3350,都是返煉。”
記者:“我看那邊6塊都是返煉的。”
工人:“我那邊也都是。”
錦湖問題輪胎
專家觀點:
返回膠使用的正常比例應該是多少?大量使用返回膠,究竟會有什么隱患呢?帶著疑問,央視《消費主張》記者來到了北京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長期從事輪胎制造研究的輪胎事業部主任李大為告訴記者,為了節約成本,殘次品等可以再次投入輪胎生產線使用,但是為了保證輪胎性能不受影響,用量很少,無論是氣密層、胎面還是胎側,返回膠的使用比例一般不應超過20%。
李大為:“這個20%呢,是一個比較極限的數據了。當然了,我們不能保證15%行不行,10%行不行?傊,越低越好。20%這個比例的依據是工藝技術經驗,就是在20%以下,不至于對輪胎的性能造成很大的影響。”
李主任告訴記者,返回膠的使用比例不但不能超過20%,而且在返煉時,一定要將性質不同的膠料分開返煉。
李大為:“如果出現殘次品的話,應該把上述說的幾種膠進行分開,用切割的辦法進行分開。行駛過程中,輪胎轉動過程中,滾動過程中,它的受力是不一樣的。它有它的力學性能,所以就要做成不同性能的橡膠。如果你不經過切割,你直接就進去的話,那這個特性就發揮不出來了,由此會產生和它反方向的一種破壞。”
李主任說,大量使用返回膠,會大大影響輪胎的性能,首先,氣密層如果這樣做,可能留下慢撒氣等隱患。
李大為:“它摻用過多以后,膠料在加工過程中出現熟膠,出現凝膠這種現象會導致輪胎氣密性的降低,使用過程中氣壓會下降,這都是會造成對輪胎的一個比較大的質量隱患。”
大量使用返回膠制作胎側,會降低胎側各部位的使用特性。如果是使用未經分離的膠料回煉的返回膠,問題更嚴重。
李大為:“比如說容易龜裂了,雖然硬了,把子口膠拆到胎側去,雖然硬了,容易裂了,這個輪胎的安全隱患就會產生。”
而對于胎面來說,這么作所留下的安全隱患可能更多,比如胎面下層的生熱性能可能會變高。
李大為:“胎面的下層膠生熱是比較低的,如果生熱非常高,容易輪胎產生脫層,如果一旦脫層的話,輪胎就容易從冠部爆開,這就非常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