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車險市場最近格外熱鬧。
繼商業車險“無責不賠”被央視指為霸王條款,引發媒體跟進報道后,日前,所謂車險“高保低賠”的現象又遭媒體曝光,并再度引發各界熱議。
昨日(3月29日),似乎是對媒體報道的一種回應,中國保監會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了《關于開展完善機動車輛商業保險制度調研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表示將展開調研,進一步完善商業車險相關制度,保護被保險人利益。
據了解,中國保監會此次調研的內容包括6大方面:(1)當前商業車險產品管理制度是否存在問題及建議;(2)當前商業車險條款、費率厘定中是否存在問題及建議;(3)當前商業車險承保、理賠服務流程、服務標準上存在的問題及建議;(4)進一步推進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建議;(5)車險知識普及和風險提示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建議;(6)當前商業車險領域侵害被保險人利益的行為及如何更好地保護被保險人利益的意見和建議。
按照通知要求,各保監局將針對上述調研內容,負責在轄區內進行調研。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將重點針對目前行業承保理賠服務標準及流程、現行的行業指導條款形式和內容等,進行全國范圍調研,并將通過召開座談會、征求意見、個別走訪、網絡調查等方式完成調研。中國保監會要求將相關調研報告于2011年5月底之前上報保監會,并于9月底前推動全行業完成商業車險產品、承保理賠流程等制度方案的調整完善工作。
此前,記者也曾對經營車輛保險業務的部分保險公司進行調查后發現,大多在執行舊車按新車價值核定保險金額,但在發生事故后卻按車輛實際價值理賠的條款。據媒體報道,按照目前我國機動車保有量1.99億輛的數據來看,大多數保險公司執行“高保低賠”條款,使客戶被迫接受了這一霸王條款。
保險公司業內人士表示,機動車輛保險制度的改革需要穩步推進。從車險費率改革到機動車輛保險制度的改革,很多問題還需要不斷完善。該人士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很多保險公司的粗放型發展取向,導致車險市場秩序的異常混亂,而眾多投保人也沒能在這些改革中享受到費率的下降和個性化的產品。南開大學保險系主任朱銘來教授認為,保險公司應履行如實告知義務,跟客戶講明白按新車購置價承保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