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產品缺陷引發訴訟,其中7起至今未決
理財一周報記者/柴宗盛
7月6日晚間證監會發布公告,上海保隆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保隆汽車”)首發申請未通過。 該公司是一家汽車零配件代工生產商,主要產品為汽車排氣管、輪胎氣門嘴,產品主要銷售目的地為北美。
保隆汽車審核失敗的原因目前未知,不過根據可查的資料,保隆汽車因產品質量問題迄今在美國遭到9起訴訟,其中有7起目前未決。
產品缺陷引發追訴潮
目前該公司因其主打產品氣門嘴的質量缺陷在美國正面臨一系列追訴。
2009年1月30日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發生一起嚴重的惡性連環交通事故,一輛采用了該公司氣門嘴的汽車發生爆胎而失控導致三輛汽車連環相撞,最后致使一名成年男子喪生。相關受害人將該公司的氣門嘴承銷商美國DILL列為該案交叉訴訟的被告而訴至法庭。美國DILL同時也是保隆汽車旗下的子公司。
氣門嘴漏氣的指控后來也被美國DILL自己聘請的專家所證實,肇事車輛的右后輪胎氣門嘴漏氣, 使得輪胎損壞,進而車輛失控,這被認為是事故的最初誘因。
雖然該案的原告與被告美國DILL已達成和解,并經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高等法院裁決,以和解方式終止,只是由美國DILL的保險公司支付了47.5萬美元,但在保隆汽車相關產品的質量缺陷曝光后,在美國引發了一系列訴訟,此前因采用該產品并遭遇過車禍的很多車主都將美國DILL訴至法庭。其中一輛車于2008年7月26日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發生側翻,并導致司機嚴重受傷(身體多處疤痕,右膝韌帶撕裂且其骨盆粉碎需進行重建手術),該司機提起訴訟。雖然經專家檢查事故車輛使用的氣門嘴未發現漏氣,原告也未能進一步提出氣門嘴漏氣證據,但美國DILL還是以19萬美元的代價與原告達成和解。
2010年3月4日美國DILL又被訴至法庭,一名原告在2008年3月28日曾發生過車禍,事故車輛采用的也是該公司的氣門嘴,雖然后來經專家監測未發現該車氣門嘴漏氣,但美國DILL仍然在努力與原告達成和解,現在仍在和解談判之中。
雖然保隆汽車在招股書中表示因氣門嘴產品缺陷引發的訴訟“起訴時間均發生在2009-2010年”,但截至2011年3月2日,其子公司美國DILL陸續接到9起類似的訴訟,很多是事后追訴。
同時該公司的另一個主打產品尾氣排氣管也存在質量問題,2008年4月,豐田汽車發現該公司生產的卡箍(將可選配件“豐田不銹鋼排氣尾管”固定在排氣系統尾端上的零件)因損壞會導致豐田不銹鋼排氣尾管脫落。經豐田后續調查推斷,卡箍綁帶損壞的表面有應力腐蝕裂紋,綁帶材料的硬度比不銹鋼材料經熱處理后的標準硬度更高,卡箍綁帶損壞的原因是生產過程中熱處理不當。
2009年4月24日,豐田汽車北美公司向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局提起召回請求。該產品是由該公司實際控制人陳洪凌、張祖秋控制的加拿大威樂代銷的,截至2011年4月底,加拿大威樂向關聯方支付28萬美元賠款達成和解協議。
在招股書中該公司認為氣門嘴訴案以及召回事件對發行人氣門嘴的銷售收入、客戶均未造成重大影響,但是目前仍有7起境外產品責任訴訟事項尚未結案。記者致電該公司負責信息披露的部門,被告知公司負責信息披露的領導全部出差,需一星期左右才能回復。
子公司業績欠佳
在背負訴訟的同時,該公司的海外經營也遇到了麻煩,最近幾年的市場占有率正在逐年下滑。
該公司的汽車零部件代工業務主要集中在北美,主要依托于一級零部件供應商佛吉亞、天納克等公司進入北美市場,但是最近幾年由于受2008年以來的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全球主要汽車生產國的汽車產量大幅下滑。與此同時,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該營業收入下滑幅度較大,2009年度全年營業收入較2008年度下滑23.49%。
該公司汽車排氣尾管和氣門嘴的全球市場占有率,最近幾年的進步也不明顯,甚至在2009年出現了較為明顯的退步。該公司的排氣尾管全球份額在2007年度至2009年度分別為0.76%、13.62%、9.49%,氣門嘴的全球市場占有率在2007年度至2009年度分別為11.93%、12.33%、7.79%。
在海外市場,除了北美的美國DILL之外,有好幾家子公司境況不佳,出現了連續虧損。
主要從事輪胎壓力監測系統產品生產的子公司群英電子連續三年虧損,2010年虧損746.45萬元;從事汽車傳感器生產的文襄電子連續虧損兩年;為承接香港隆威貿易業務的子公司香港威樂國際貿易有限公司2008年、2010年也處于虧損狀況,2010年大虧744.63萬元;開拓捷克氣門嘴、輪胎壓力監測系統等汽車零部件市場的捷克隆威也是持續兩年虧損,2010年虧損135.30萬元;波蘭隆威也連續兩年虧損。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為獲取資金幾乎將所有的地產拿去質押。該公司募集資金主要為用于排氣系統管件擴建項目。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由于技術含量不高、行業準入門檻低、歐美市場飽和等原因,歐美等發達國家氣門嘴商、汽車排氣尾管供應不具有成本優勢。
同時由于整車制造商、汽車排氣系統模塊供應商均不止一個供應商,該行業內企業議價能力較弱,因此該公司才得以憑借中國企業特有的價格優勢獲得部分市場份額。該公司招股書中坦陳“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
該公司在招股書中還指出競爭對手“主要集中在發行人、杭州萬通、Schrader、Pacific 、Alligator 之間,未來,隨著國外供應商逐漸退出競爭,全球氣門嘴市場競爭將集中在中國氣門嘴供應商之間”。但其中的Schrader已經在中國設立生產基地。
去年4月份,國際汽車行業咨詢機構AlixPartners發布的一項有關汽車零配件研究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利潤率僅為8%至10%, AlixPartners預計,未來兩年這一數字將保持在10%左右。
海通開元突擊入股
即便有諸多麻煩纏身,在該公司前十大股東中還是出現了幾家創投的身影,海通開元、晶創合、歐肯投資這三家在前十大股東中分別名列4、5、6位。
其中海通開元最惹人注目。海通開元全稱海通開元投資有限公司,是由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全資設立的直接股權投資公司,一直活躍于股權投資市場,參股多家公司的IPO。
2010年8月31日,保隆汽車股東大會審議通過海通開元以貨幣資金向該公司增資2148.78萬元,其中500萬元計入股本,1648.78萬元計入資本公積。增資的原因為“補充流動資金”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如此一來,海通開元就成為該公司持股比例達到6.54%的第四大股東。為什么是這個數字,大有講究。根據《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第43條規定:保薦機構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重要關聯方持有發行人的股份合計超過7%,或者發行人持有、控制保薦機構的股份超過7%的,保薦機構在推薦發行人證券發行上市時,應聯合1家無關聯保薦機構共同履行保薦職責,且該無關聯保薦機構為第一保薦機構。雖然海通開元不是該公司的保薦機構,但它還是回避了7%這個紅線。
仔細查看保隆汽車與海通開元以及保薦人第一創業證券之間還是有所聯系的,其中的關聯是由該公司的保薦代表人徐雅珍牽起的。2003年至2007年期間,徐雅珍在海通證券任職,之后徐雅珍又輾轉進入第一創業證券,在這次過會中她又充當保薦代表,如此一來規避7%的紅線還是有相當的必要。
若這次該公司能順利過會,海通開元將獲利極豐。據保隆汽車披露的財務信息,該公司去年實現凈利潤5795.97萬元,過會后總股本達10250萬股,由此計算,每股收益為0.57元。根據目前中小板新股平均25倍的市盈率計算,該公司新股發行價約為14.25元,海通開元持有的500萬股市值將達7125萬元,相較于此前突擊入股的2148.78萬元的成本,凈獲利約4977萬元,收益大增231.7%,而這僅僅發生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
與保隆汽車同時過會的另外一家河南新天科技的股東也出現了海通開元的身影,而在河南新天科技的招股書中海通證券更是以“保薦+直投”的方式赤膊上陣。但在7月4日晚間,證監會發審委發布的審核結果顯示,國信證券“保薦+直投”的深圳中航信息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首發申請未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