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遭“毒氣”侵害屢屢投訴無果
法制網記者 丁國鋒
東風悅達起亞(微博)在一味擴大產能、“創中國第一、爭世界一流”時,是否曾想到日益擴大的產能會給周邊百姓帶來無盡的污染之痛?深受東風悅達起亞近6年污染的百姓在進行長達5年的訴求后,換來的只是東風悅達起亞以蘇北工業老大自居的冷漠和傲慢,以及當地政府一味追求經濟增長保護企業利益、不顧百姓訴求而在監管上的長期缺位。
作為江蘇省蘇北地區的工業制造老大——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悅達起亞),是由我國汽車行業的骨干企業東風汽車公司、江蘇省長江以北最大的國有企業江蘇悅達集團旗下的江蘇悅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和韓國最老牌的汽車制造廠韓國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共同組建的中外合資轎車制造企業。按理,作為如此品牌的大企業應該是極具社會責任感,但該企業在實現產能迅速擴張和企業品牌飛躍發展時,卻無視生產給周邊百姓帶來的污染疾苦;在面對百姓長達5年的污染訴求時,其態度又是極其的冷漠;在社會和媒體對其排污提出質疑時,其更是以韓資企業的“高貴身份”傲慢回絕所有質疑。作為監管部門的當地政府對于東風悅達起亞的排污問題,也只是以消極和回避的態度應對。
污染5年無人問 居民靠布條封堵門窗縫生活
近日,《法制日報》記者一行來到東風悅達起亞的所在地——江蘇省鹽城市,對周邊百姓反映的污染等問題進行了調查采訪。
東風悅達起亞目前在鹽城市有兩家工廠,被百姓投訴多年的是位于鹽城市青年東路的第一工廠,投訴該廠的是與其僅一街之隔的興誠嘉園小區的250多戶居民。小區的居民們稱:他們都是從2006年2月陸續入住該小區的,自從入住的第一天起,他們就開始飽受該廠噴涂車間排放出的油漆廢氣的污染,這種廢氣給他們的生活和身體均造成了嚴重影響。可他們從2006年開始,向多個、多級部門投訴反映該廠的廢氣污染情況,卻一直沒有任何結果。
11月17日,盡管在《法制日報》記者采訪之前已有當地媒體對此事連續進行了四次曝光,但記者來到興誠嘉園小區門口時還是聞到一股強烈而刺鼻的油漆味,經過現場目測,該小區與東風悅達起亞第一工廠的直線距離也就120米左右。記者走進小區后,這股油漆味更濃烈起來,而且久久不散去。
該小區的保安告訴記者:今天的氣味還不算是最大的,因為今天的風不是主要往我們這邊吹的,等吹東南風時,氣味就會更大,聞了連喉嚨都不舒服。
當記者敲開住在5樓一位陶先生的家門時發現,其家里的門窗縫隙都用布條塞得嚴嚴實實。記者因好奇問其究竟時才得知,因其家與該廠噴涂車間的廢氣排污口離得太近,如不用布條把門窗縫塞著,嗆人的油漆味就會飄進來。陶先生指著后窗斜對面一大片藍白相間的廠房上面豎著的幾根呈半弧形狀的黃色排氣管道說:這刺鼻的油漆味就是通過這些管道排出來的,有時會噴出黃白色的煙霧,但很多時候是看不到煙霧的。
該小區的楊先生補充道:這些管道主要是排放由鼓風機送出來的油漆味,所以大多時候是看不到顏色的。
說著,楊先生拿出一本呈報給鹽城市委、市政府的《關于東風悅達起亞總廠違規排放有害氣體情況調查表》,總共有70多戶居民詳細地填寫了《調查表》。都親手寫下了廢氣無序排放給他們造成了頭暈、失眠、呼吸困難和喉嚨瘙癢、咳嗽等癥狀,并強烈要求東風悅達起亞停止毒害,立即停產整改,甚至有的居民要求其搬離,發出此呼聲的還有鹽城市第二屆人大代表。
該小區的居民對記者說:他們從2006年開始不斷的向區環保局、鹽城市環保局,再到向江蘇省環保廳,直至今年將此情況投訴到了環保部,都已經5年過去了,他們的訴求不但沒有得到絲毫的解決,而且連查看一下環境監測報告最起碼的要求都遭到了拒絕。
在被逼無奈地情況下,小區居民們于今年10月份在東風悅達起亞和小區門口拉起了“強烈要求悅達禁止毒氣排放、還我居民健康”的橫幅,以及舉著“請救救這里的老人、孩子吧”等標語牌。
據了解,目前興誠嘉園小區里共住著256戶,有近千名居民,其中以老人和小孩居多。原來在此地的五星小學和五星街道都已搬走。
記者在現場采訪時發現,東風悅達起亞第一工廠的周邊不止興誠嘉園一家小區,該企業自己職工居住的“悅達小區”也緊挨著該廠區,而且周邊還有許多居民樓,居住于此的居民也都反映深受其害。
“韓資企業不接受媒體采訪”
事情是否真如居民們反映的這么嚴重?企業和當地政府又是如何面對居民們的訴求的?《法制日報》記者隨后來到了鹽城市委宣傳部,向外宣處喬處長表達來意后,他立即撥通了東風悅達起亞公關部朱部長的電話,經過一番交涉,喬處長告訴記者:朱部長說他們是韓資企業,不接受媒體的采訪。并說,他們現在正在積極整改,5個月內可以整改結束。
東風悅達起亞的整改期限從何時開始計算,以前的排污是否達標?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又來到鹽城市環保局宣教處,該處一位朱姓工作人員對記者說,今天省環保廳的過來檢查工作,分管的副局長正在接待,他現在聯系不上該副局長,也無法回答記者所要了解情況。
記者此次之行與之前當地一家媒體遇到的情況幾乎完全相同,只是之前東風悅達起亞是以所有領導都不在家,環保局則以相關領導出差和手機關機為由拒絕了采訪,其結果和目的都是一樣。
居民們也反映,他們曾無數次找過東風悅達起亞的領導,想跟他們好好談談,但都被拒之門外了;找政府部門,政府部門也是幫著企業說話,因該企業是政府的支柱企業、納稅大戶。
居民要求退房難度重重
在聽到東風悅達起亞5個月之內整改結束的消息后,興誠嘉園的居民們沒有一個相信的。楊先生和部分居民向記者道出了其中的原委:以前政府說治理,說了多少年了都沒用。今年,我們向環保部投訴后,鹽城市環保局給環保部的答復是今年7底之前整改結束,但直到現在也沒整改。
居民們還反映,以前,政府部門總說他們的小區是在企業之后建起來的,建的時候就不符合規劃要求——與污染源沒有達到有效距離,現在有了污染不能怪企業,可是在等政府弄清楚這小區就是悅達集團的悅達房地產開發公司開發后賣給他們時,各部門就再也不提建房的時間先后了。
11月16日,興誠嘉園的居民們到悅達房地產開發公司要求退房無果。
并且,他們也不相信鹽城市環保局說東風悅達起亞的廢氣已做到了達標排放的說法,還說要請外地的環保部門進行監測。
根據東風悅達起亞官方網站上的資料公布,其在鹽城市的年產量已達到43萬輛,第一工廠占了13萬輛,兩個工廠現都處在滿負荷運轉狀態下。據興誠嘉園的居民們反映,東風悅達起亞的第二工廠盡管建在工業園區,離居民區相對較遠,但在投產時也曾因污染嚴重遭到附近百姓的投訴、圍堵。現在,東風悅達起亞第三工廠的地址也已落選在鹽城市工業園區,且已進入準備階段。其在極速擴大產能、放大品牌效應、獲得巨額經濟效益的情況下,是否能放下其高貴傲慢的姿態,誠心實意地直面百姓的訴求和社會、媒體的質疑,能以實際行動兌現東風悅達起亞總經理蘇南永(微博)在2010年新年致辭時說的那樣:“作為一個成熟的企業,我們將更多地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盡企業的社會責任。”
然而,群眾5年投訴無果的背后,暴露出的是什么問題?這一合資企業是否繼續著可挾持著外資企業身份而享受“法外施恩”?對多年的民意訴求“掩耳盜鈴”而繼續“我行我素”呢?記者將繼續關注。
法制網鹽城12月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