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A5成“機油耗子”車主自稱“買了個爺”
“這哪是買了輛車,這是買了個‘爺’!”山東青島薛女士忿忿地說,自己重金買了輛全新進口奧迪A5,結果買來的是“鬧心”。“這車中看不中用,千公里消耗機油2升,修不敢修,換不能換,我都不敢開,更不用說出遠門了,只能當爺供著!”
“喝”機油的奧迪
2011年4月18日,當薛女士從車行滿心歡喜地開走自己中意的全新奧迪A52.0T四門車時,她絕沒想到,煩惱也接踵而來。
新車剛剛開了一個星期,細心的薛女士就發現“排氣管子黑了”,她當即就給購車的××車行打電話,詢問怎么回事,對方懷疑是“燒機油”,讓她“盡快開來看看”,不巧的是,當天這位工作人員“休息”,而其后薛女士也因為忙沒能“盡快”去4S店檢查。
一個月后的5月21日,當這輛奧迪A5開到1500公里左右時,車上的機油報警燈亮了,薛女士吃了一驚,機油消耗得有點太快了吧?她滿腹狐疑地把車開到了4S店,不過工作人員檢測之后告訴她,這屬于磨合期內正常現象,“車輛沒問題”,在為車子添加了1升機油后,讓薛女士“再觀察觀察”,“再跑跑看”。
但僅僅十幾天后,6月4日,當薛女士的奧迪A5跑到2075公里時,車上的機油指示燈再次報警。很容易算的一筆賬是,跑了約500公里,這輛車子就消耗掉了1升機油,合千公里消耗機油2升。而4S店工作人員告訴她,每1000km消耗不超過0.5L機油才屬于正常現象。
“這還得了,這不是喝機油嗎,整個一‘機油耗子’!”薛女士不由得對這輛奧迪A5的質量產生了懷疑,“這應該是一個不合格產品。”于是,她向車行提出退換車的要求。
但“銷售推售后,售后推維修,維修又推銷售,”對方的態度令薛女士和她的家人大為光火,“對消費者太不負責任了,難道我花了幾十萬就買了一堆垃圾嗎?”薛女士提供給環球網記者的發票顯示,這輛奧迪A5裸車54萬元。
機油消耗測試不達標
終于,還是車行的銷售總監亮明了“負責到底”的態度,但前提是,必須先“進行機油消耗量測試”,“方可進行具體處理”。
記者得到的資料顯示,測量由車行方面主導,測定步驟是按廠家測量表格進行,即每1000公里測量一次,連續測量三次,取平均值。
薛女士向記者出示的機油消耗量試驗記錄顯示,第一次測量,她的奧迪A5千公里機油消耗量為0.58升,第二次測量的結果為千公里機油消耗量0.96升,第三次測量結果為0.88升。三次測量結果均證實,這輛奧迪A5機油消耗量超過奧迪官方所稱的2千公里機油消耗量1升的國家標準,4S店出具的試驗記錄也寫明“超過允許公差”,屬于嚴重“燒機油”現象。
記者了解到,所謂的“燒機油”是指機油進入了發動機的燃燒室,與混合氣一起參與了燃燒。業內人士指出,車輛出現燒機油現象,會使車輛氧傳感器過快損壞,導致燃燒室的積炭增加、怠速不穩、加速無力、油耗上升、尾氣排放超標等不良后果,甚至因為發動機潤滑不足,會使引擎造成難以修復的損傷。
在愛車被確診嚴重“燒機油”后,薛女士再次提出退換車的要求,但車行方面表示不能退換,其給出的解決方案為免費“更換發動機”。當被問到更換的發動機是否是“原裝進口”時,車行方面表示,“不能保證”。
薛女士質疑,自己買的是原裝進口車,如果給換了非原裝進口的發動機,還能叫原裝進口車嗎?一更換發動機,自己的新車不就成舊車了?她還擔心,無論是換發動機還是修發動機,自己車子質量問題的證據不就沒了?
雙方意見無法達成一致,糾紛就此懸置。自此,薛女士說,這輛車基本被“供”了起來,“這哪是買了輛車,這是買了個‘爺’!”
2012年4月末,記者陪同薛女士前去車行,出面接待的是總經理助理王磊。
王磊承認薛女士的奧迪A5機油消耗不達標,但他表示目前的解決方案只能說換發動機,“全新進口奧迪車退換還沒有先例”。王磊更承諾,“換了發動機后如果再出現問題,可以再換發動機。”
但對于奧迪A5何以出現嚴重“燒機油”的情況,是否是質量缺陷等問題,王磊不置可否。
“不是一輛車的問題”
是否接受車行的解決方案,薛女士一直在權衡中難以決斷。“因為我發現,嚴重‘燒機油’這個情況不是我一輛車的問題,而是奧迪A5的質量通病,我懷疑這屬于質量缺陷。”
自愛車出現問題后,薛女士從網上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她發現,她的遭遇并不是孤例,網帖和媒體報道中有大量類似情況的反映。她援引媒體報道中的說法,至少“十之二三”。
記者以“奧迪A5”、“燒機油”為關鍵詞網絡搜索也發現,相關結果約200萬個。各大網站及汽車專業網站具有相關大量投訴。
其中2011年3月,就在薛女士提車前不久,“浙江在線”以《奧迪A5機油消耗測試不達標引集體投訴》為題,報道了奧迪A5嚴重燒機油的情況。
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一篇文章則從另一個角度進行了剖析——面對“燒機油”的奧迪,汽修廠的師傅們會有好的解決辦法嗎?“沒有,我們只能建議司機在后備箱準備一瓶機油”,或者,“3000公里就保養一次”——這是汽修廠維修師的回答。
而在汽車之家的“奧迪A5論壇”,認證加“V”的網友“pepper704”2012年1月發帖稱,就嚴重“燒機油”問題,奧迪廠方正在暗中“召回”。這位網友以“有圖有真相”的“親身經歷”描述,“前去4S店噴漆,”次日提車時卻發現多出兩張“紅單”,紅單顯示,這位網友的奧迪A5車被暗中換了和噴漆無關的三種“配用材料”,分別是油分離器、密封軸和螺栓,而且這三種“配用材料”未收費。4S店工作人員對此的解釋是“奧迪的一個行動”,“有些車可能機油消耗大,所以有這個行動”。“pepper704”由此分析,“機油問題可能奧迪已有對策,需更換三個配件,但,不承認召回,稱為‘行動’”,“4S店不會主動聯系車主,只有事故車、保養車,或者發生過機油問題的車才給處理”。
但“pepper704”所述情況,因為貼圖中沒有相關4S店名稱,記者最終未能證實。
需要提醒的是,登陸中國市場以來,奧迪尚未發起過一起汽車召回。公開資料顯示,奧迪車自1988年來到中國后,其銷量節節攀升,在成為中國消費者喜愛的中高級轎車品牌同時,也被稱為“中國國情下的產物”。
截至去年年底,其年銷量接近22萬輛。中國也成為奧迪繼德國之后的第二大銷售國。
不過從相關投訴情況來看,奧迪對中國消費者的重視程度似乎沒有與市場同步。
就奧迪A5車嚴重“燒機油”的情況在市場上究竟占多大比例,何種原因導致,是否屬于質量缺陷,奧迪廠方對此是否有統一處理措施,有無召回計劃等相關問題,環球網記者向奧迪中國發去了采訪函,但截至記者發稿十多天時間,奧迪官方無任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