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內人士建議,車主發生交通事故后,最規范的做法就是:第一時間打電話報警,并就近到保險理賠中心對事故進行定損處理。千萬不要把車交給所謂的“朋友”去維修,也許車輛最初只是在馬路上輕微地碰擦了一下,但如果到無證無牌的維修點進行維修,車輛可能遭受更加嚴重的損壞。汽修廠擴大送修車輛的損壞程度,目的就是為了能得到更多的利益,車主千萬不要被那些所謂的“免費修車”給迷了眼。車主在投保理賠時不要請所謂的朋友代為辦理;事故發生后,不要嫌麻煩,一定要從頭到尾參與事故處理,對事故的定損定折,本人最好要做到心中有數。
160多位車主疏忽大意慘遭利用 保險公司投保缺乏審核存在漏洞
□晚報記者 陸慧 報道 晚報制圖 鄔思蓓
“來我們這兒修車吧,平時小擦小補不收錢!”共和新路上的一家汽修廠打出“免費牌”,不花錢就能修車?其實這是無良廠家的欺詐手段,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已有160多位車主上當。他們雖然沒花一分錢修好了車,可愛車卻吃了更多的苦頭——被汽修廠用來制造“車禍”騙保,有的車撞得面目全非。
今天上午,記者從閘北警方獲悉,在上海經偵總隊相關部門的指導下,閘北警方成功偵破一起系列騙保案,無良汽修廠露出真面目:四名犯罪嫌疑人欺瞞車主,1年里利用160多輛車制造300多起車禍,騙得保險理賠款100余萬元,行為之惡劣實屬罕見。
蹊蹺車禍理賠引出疑云
送修寶馬車點燃貪欲
今年2月下旬的一天半夜,一輛白色寶馬車呈S形行駛在中山南一路上,突然撞上了路邊的隔離墩,車頭損毀嚴重,沒辦法發動了。
車主劉先生那天喝了酒,非常心虛,打電話找朋友幫忙,“車的保險過期了,再說酒后駕車出事故保險公司也不理賠,所以我想自己花錢修修算了,就請朋友小嚴來幫我處理車,我直接回家了。 ”
第二天中午,劉先生一覺醒來,得知車已被送到共和新路上的一家汽修廠,小嚴曾在那里修過車。下午,劉先生和小嚴趕到汽修廠談修車事宜,看到車況挺慘的。一周后,汽修廠給出了5萬元維修費的報價,在得到“肯定能全部修好”的答復后,劉先生爽快地答應了。
撞上石墩索賠20萬元
3月2日凌晨,滬太路陳富路附近,一輛車牌號為京K15***的白色寶馬車撞上路邊的一塊石墩。當天,負責維修寶馬車的汽修廠員工馬某向保險公司報案,并申請理賠金額20萬元。保險公司定損金額只有7萬余元,于是,汽修廠的史某多次為該車理賠與保險公司交涉。
保險公司調查發現,該車投保日期為2月25日,事故在3月2日發生,從投保到出險間隔很短。寶馬車只是撞到了路邊的石墩,但車損卻慘得驚人,不僅引擎蓋變形、保險杠撞壞,就連輪胎也爆裂了,車身側面還有損壞,這與石墩和車輛的撞擊點無法吻合。根據事故現場判斷,寶馬單車事故不可能撞得這么慘。
綜合諸多疑點,保險公司向閘北警方經偵部門報了案。
誰是寶馬車投保人
閘北警方經偵部門立即著手調查,這輛白色寶馬車的車主實際上就是前面提到的上海男子劉先生。劉先生說,2月下旬他把車送進共和新路上的一家汽修廠,當時車根本沒辦法發動了,怎么會在3月2日那天開到滬太路去發生事故呢?
保險公司相關記錄顯示:2月下旬,一名史姓男子以自己的名義為京K15***寶馬車投了保,幾天后這份保單突然撤銷了。 2月25日,一名馬姓男子又為這輛車投了保,投保人、受益人都是馬某。警方調查發現,馬某就是3月2日滬太路事故的肇事者。馬某,現年28歲,上海小琦商貿公司的業務員,也是共和新路上一家汽修廠的維修工。
據保險公司反映,這家汽修廠曾向保險公司多次代客申請理賠。偵查員初步判斷汽修廠有重大騙保嫌疑。警方口頭傳喚了汽修廠員工馬某,他對惡意騙保的事實供認不諱。
POLO保養遭“虐待”
專案組在汽修廠里搜到一本賬本,記載著有關修車騙保的詳細記錄,對警方破案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這本賬本的理賠記錄顯示,一輛白色POLO車在短短半年里發生了8起惡意事故,車主對此表示完全不知情。
POLO車主陳小姐說,她與汽修廠的史某是認識多年的朋友,她剛拿駕照沒幾年,開車時常有些小碰小擦,每次她都把車交給史某處理,定期保養也讓該廠來做。
不料,汽修廠趁機向陳小姐索要了身份證和行駛證,開著POLO車出去制造事故,然后以陳小姐的名義到保險公司領取維修金。接著,把車輛噴漆、維修后,再若無其事地還給陳小姐。
偵查員介紹道,通常情況下,保險公司對兩三千元的小額事故審查比較松,史某將車還給陳小姐后,汽修廠仍然可以憑車主之前提供的證件材料順利拿到理賠。
汽修廠制造車禍騙保金
四名成員分工明確
閘北經偵支隊張警官介紹,這是一個以汽修廠作掩護的騙保團伙,主要涉及四個人:史某,32歲,上海人,是小琦商貿公司等四家公司的實際經營人;馬某,28歲,曾在知名品牌4S店做過維修工;58歲的周某是業務員;42歲的李某是駕駛員。四人分工明確,老板史某處于指使狀態,其他人分別制造事故、到保險公司理賠、領取保險賠款。
經查,這家汽修廠沒有辦理過工商、稅務登記,也沒有修車資質。史某和馬某等人或通過朋友介紹,或以免費維修保養等為誘餌,招攬汽車維修和保養客戶。史某買了四輛二手車(皇冠、奔馳、金杯、三星越野)作為道具車,有時用客戶車制造單車事故,有時用客戶車相互碰撞,或者直接用道具車和客戶車相撞,從而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
汽修廠趁客戶不備,偷偷取得保險單、行駛證、駕駛證的復印件,之后根據這些資料到銀行開戶作為保險理賠賬戶。如果客戶車輛已有保險,汽修廠就以客戶名義代為理賠;如果碰到保險過期或尚未買保險的車,汽修廠就繞開車主直接投保。
一年索賠300起事故
據初步統計,從去年3月到今年案發,這家汽修廠在本市各大保險公司索賠了300余起事故,涉及到160多輛車,其中大部分都是人為制造的。目前,該團伙已全部落網,四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保險詐騙罪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
馬某自述:“兩年前,我在一家4S店當維修工,手藝還算不錯,史某是店里的常客。后來,我跳槽到場中路上一家汽修店。在此期間,史某經常打電話和我聯系,說他想開汽修廠,讓我過去幫幫忙,不用我出錢。后來他和我簽了合同,每個月給我3000元。 ”
承辦該案的張警官說,馬某、周某和李某都是小琦商貿公司的員工,史某又是小琦商貿的老板。不論是客戶委托理賠,還是偷買保險理賠,該團伙成員從客戶的銀行卡內取出理賠金后,并不將錢交付給客戶,而是根據史某安排,直接將款項作為汽修廠經營收入使用,有部分資金甚至被用于支付小琦商貿公司員工的工資。
撞得不夠徹底才翻船
“說白了,3月2日凌晨那次事故,我膽子不夠大,撞得不夠徹底!”馬某在看守所里向記者回憶道,“保險公司說寶馬車的損壞情況和事故現場的痕跡不匹配。那天晚上是我開的車,開到滬太路附近,看到路邊有個石墩,就打了方向撞上去。可能撞得不夠狠,那輛車本來傷得嚴重,很容易被看出來。 ”
“消防栓和行人,我們是堅決不撞的,那會惹來很多麻煩。 ”小馬用“技術活”來形容制造車禍,他們利用事故現場快速撤離的規定,經常制造些小碰撞,得以從警方那里騙到事故單,從而向保險公司理賠。
同伙分別開車互相撞
今年42歲的周某,是小琦商貿公司的駕駛員,他回憶起其中一次事故,“有天馬某開白色POLO車,我坐在副駕駛座,開到中環高架上后,他停在停車帶上說要等輛車。約十分鐘后,我們坐的POLO車和老板史某的車一起開到五角場周家嘴路下匝道附近,不知怎么的,POLO車撞上了老板的車,當時,老板的車是李某開的。 ”事故發生后,馬某讓周某報警稱POLO車是周某開的,“他們說,如果有保險公司給我打電話,讓我說是我開車撞的。 ”周某說,那輛白色POLO車就是陳小姐的。
是誰養肥了無良汽修廠
短短一年時間里,該團伙騙保數百次,涉案騙保金額高達100余萬元,波及160余位車主。日前,記者走訪了位于共和新路上的這家汽修廠,發現該處場地的門面位置并不好,位于一條無名小弄堂里。如此偏僻的門面,為何會接到這么多生意呢?記者前往看守所深入采訪,也走訪了多名被害車主。
寶馬車主:朋友介紹比較放心
朋友介紹的能不放心嗎?寶馬車主劉先生回憶起修車過程時說:“我的朋友以前在那里修過,覺得對方手藝、服務還不錯,辦事挺爽快的,我想朋友介紹的應該比較放心。 ”“我的車是在網上買來的,由于種種原因沒有過戶,所以,上家保險到去年8月到期后,我就沒辦保險。今年2月下旬撞車后,我覺得修車付錢天經地義,他們開出的報價是5萬元,我沒還價就答應了。沒想到,汽修廠看到我的車撞得爛,不僅想從我這兒拿修車錢,還想從保險公司那里再賺一份。這次對我的教訓太深刻了,以后再也不敢找不正規的汽修廠了。 ”
POLO車主:上門取車比較方便
POLO車主陳小姐與汽修廠幕后老板史某是十多年的朋友。陳小姐開車時間不長,車技尚屬菜鳥級別,平時小碰擦不斷。當承辦民警找到她時,看著愛車半年8次的事故記錄及一些面目全非的照片后,陳小姐一度情緒激動,看得出朋友的欺騙對她打擊非常大。
“我平時工作很忙,史某說他的汽修廠可上門取車送車,我覺得很方便,所以就偷懶把車交給他了。我咨詢過正規的4S店,他們說要車主自己把車送過去,修車還要排隊,什么時候能修上也不知道,結束后還得自己去取車,整個過程太繁瑣了。 ”忙碌的陳小姐自此養成了習慣,只要POLO車一有碰擦,或每滿 5000公里要保養一次,她都會想到史某的汽修廠,“談到費用問題時,史某說維修能進保,平時保養也就300元。他們曾向我要過保單、駕駛證和身份證,我知道這是理賠手續所需,所以從沒起過疑心,直到民警給我打電話。 ”
對于史某等人的行為,陳小姐非常氣憤:“大家是老朋友了,他們開著我的車出去撞,根本不把我的行車安全放在心上。 ”
維修工:電話投保不來看車
汽修廠維修工馬某用自己的名字為劉先生的寶馬車投保,受益人也是馬某,整個投保、理賠過程,車主一點兒都不知情。馬某認為,在汽修行業里,這么做已成為小型汽修廠的賺錢潛規則,大家都心知肚明。
“保險公司不管的,實際上,只要付錢,想用誰的姓名買保險,就用誰的姓名買,從來沒人過問的。 ”說起繞開車主投保,馬某向記者道出了其中的漏洞,“許多保險公司為了搶生意,投保都非常便捷的,特別是電話保險。只要打一個電話過去,車牌號碼、行駛證復印件傳真一下就可以了,他們會叫快遞過來,一手交保險單一手付錢。投保時,保險公司根本不看車,不知道車輛狀況。保險公司投保程序簡易化,的確方便了客戶,但其中的漏洞是存在的。 ”
業務員:開賬戶接收理賠款
李某是小琦商貿公司的業務員,負責為公司送貨。汽修廠“賬本”上登記的300余次事故記錄中,記者發現有幾次事故是李某開的車。
“我是8年前進小琦公司的,自汽修廠開張后,老板讓我有空多幫幫馬某。有時,他們也會向我借駕駛證,賬本上的幾次事故記錄我完全不知道呀。”老李說起自己的任務,“平時休息天,汽修廠里沒人,他們會叫我幫幫忙,到銀行代開些銀行卡,好像是用于客戶保險理賠的。每次去辦,我都得帶著自己的身份證。 ”
(文中受害車主為化名)新聞思考
便捷投保存在漏洞
如今大多數保險公司的網站上,客戶都能查到自己車輛的理賠記錄,但目前還沒有一個平臺能供車主查詢車輛在所有保險公司的投保情況和理賠情況。也就是說,如果有不法分子瞞著車主在另一家保險公司投保,那么,車主是很難發現的。
許多保險公司為了爭奪客戶,紛紛推出措施以方便車主買保險和理賠,但這也從某種程度上給不法分子創造了犯罪的空間。特別是時下比較流行的電話車險,投保人只需撥打投保電話,就能迅速便捷地投保,然而保險公司缺乏與車主的溝通審核,也沒人上門查驗投保的車輛。由于相關審核環節缺失,無法杜絕“車主不知情、車輛被投保”的情況發生。
警方提醒:修車盡量不過夜
警方在調查中發現,類似該團伙的騙保手段在一些不正規的汽修廠是比較普遍的,此外,保險公司出于種種考慮,沒有細致核對調查,采取了一味容忍的態度。且保險公司僅僅依賴于對書面資料的審核,這是完全不夠的。
警方提醒市民,盡量選擇正規的汽修廠或4S店維修車輛,避免車輛過夜維修;如果必須過夜,可以向汽修廠索要過夜停車憑證,并對里程表公里數進行記錄。車主不要把身份證、駕照、行駛證等證件遺留在車上,以免引來麻煩;如果汽修廠或4S店索要證件存檔,可在復印件上寫清“僅供維修留檔”或是標明用途,斷了不法分子的非分之想。
車主應定期上網核查投保期間的理賠情況,一旦發現可疑理賠記錄,應盡快向保險公司或警方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