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上海、廣州、港澳等22家消協維權單位在國內首次發布了對43款車型的車內空氣質量比較試驗結果,一批中高級車內甲醛和乙醛等有害物質的濃度很高,更是把這個話題推向了風口浪尖。(資料圖)
車內空氣質量問題是今年下半年各大車友論壇和媒體熱議的話題,近日,北京、上海、廣州、港澳等22家消協維權單位在國內首次發布了對43款車型的車內空氣質量比較試驗結果,一批中高級車內甲醛和乙醛等有害物質的濃度很高,更是把這個話題推向了風口浪尖。
22家消協維權單位抽檢了25個汽車品牌的43個在用車型,幾乎囊括了目前車市中從低端到高端的主流車型,對43款車型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8種常見車內揮發性有機物的濃度指標進行了測試。令人驚喜的是,自主品牌在此次評測中顛覆了人們的一貫看法,受檢的6款自主品牌車型中,華晨駿捷FSV、長安悅翔、吉利帝豪等幾款自主品牌表現較佳。
相比之下,部分中高檔車及高檔車型的車內空氣質量與低價位車型相比,并沒有像其價位一樣高出一籌。此次對8種常見車內揮發性有機物濃度指標進行試驗發現,在所有參檢車型中,沃爾沃S60在8項指標中領銜五星的最高標準(星級越高車內空氣質量越好,星級級別從一星至五星),各項檢測數值遠優于國家參考標準,而奔馳、寶馬、奧迪和雷克薩斯、皇冠等的參評車型盡管符合國家標準,卻均獲四星評價,表現明顯弱于沃爾沃S60。而長城H6、東風本田思域、東風標致508三款樣車在第一次抽檢時被檢出甲醛和乙醛濃度為最高。東風標致408、君威、逍客、途觀、斯柯達昊睿5款車型成績也不佳,以僅兩星的成績位列總體評級的倒數第二。
在復檢中,污染最嚴重的3款車型竟全部符合標準。對此,廣州市消委會解釋,按照《消費品和有關的服務比較試驗總則》(GB/T/16760-1997)的規定,主辦方將本次比較試驗結果告知給了25家汽車生產企業,3家被檢車型未符合標準的生產企業申請復檢,主辦方分別在4S店抽取了和比較試驗中相同型號的新車再次進行了測試,另一家則是自行送檢了一款樣車。檢測結果顯示,再次送檢的三款樣車車內空氣質量符合標準。
試驗結果顯示:目前市場在售的乘用車車內空氣質量狀況總體較好,達標率為93.02%,但車內空氣中存在的揮發性有機物有上百種之多,而國家標準只規定了其中8項揮發性有機物的濃度限值。因此,此次比較試驗雖然達標率較高,但并不意味達標車輛中沒有其他揮發性有機物,也就是說,達標不代表沒有異味。
根據檢測結果可以看出,車內空氣污染的“禍根”一般是在車輛生產過程中“種”下的,在車輛制造出來之后再去治理污染的方式不適合汽車這一特殊商品,而且其治理效果極其有限,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汽車生產企業應對車內污染治理承擔第一責任。
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的專家日前表示,車內空氣污染的“禍根”一般是在車輛生產過程中“種”下的,在汽車使用過程中已經很難消除。汽車生產企業應改進汽車、零部件、原材料等的生產工藝,切斷車內空氣污染源。22家消費維權單位也聯合呼吁,要健全檢測監控體系,從源頭切斷車內空氣污染源。汽車生產企業應對車內各種污染物的來源進行定量分析,找到污染物的發生源,有針對性地采取替換、升級等技術措施;零部件生產企業應選擇環保綠色材料,改進生產工藝,淘汰高污染產品。同時,汽車和零部件生產企業都應逐步建立和完善產品空氣污染物釋放性能的檢測與監控體系。
同時,這22家消費維權單位也提醒消費者,在選購車輛的時候,最好先打開車門聞聞味道,選擇無異味或者異味較輕、并符合國家標準的車型。另外,車內空氣污染除了包含由于車輛生產制造時所產生的揮發性物質外,車主所添加的一些車內裝飾品,以及車主吸煙、放置劣質香水等也會加重車內“毒氣”的濃度。因此消費者盡量不要增添或是改裝汽車內飾,如不得不加裝,最好選擇一些正規的產品或者是比較有知名度的產品進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