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場里賣到七八百元的,出廠價也就百元左右。”戴希曼鞋城企劃部張經理昨天(21日)向記者爆料,由于鞋類經銷環節眾多,一雙鞋售價的2/3都用在渠道費用上。
鞋價一半水分藏于滯銷風險
據張經理透露,國內商場所銷售的品牌鞋大多都采用OEM的生產模式。以百麗為例,每年5月份全國各級百麗的代理商都會向百麗公司提出秋冬鞋品的訂單,百麗公司再依據總訂量向其OEM工廠下單生產。而這些鞋的出廠價一般都在百元左右,而百麗發往代理商的出貨價則會高出30%左右。代理商則需要現金訂貨,承擔巨大的滯銷風險,所以他們銷往商場至少會加價一倍以上,而商場扣點一般也在30%左右,鞋品的價格也就跟著水漲船高了。
張經理稱,代理商獨立承擔滯銷風險是國內鞋類價格虛高不下的癥結所在,去年暖冬,一些鞋類代理商的滯銷貨品總價甚至高達幾千萬元。
外貿鞋回流拉低鞋價
貴1元賠千元、相同的鞋至少比商場里便宜50%……戴希曼鞋城8月開業,現在就做出多項低價承諾,給京城鞋業拋下了一顆炸彈。張經理表示,鞋價能走低有兩個原因:一是直接向廠家進貨,減少了流通環節;二是連續數年的鞋類反傾銷讓不少外貿鞋商轉戰國內市場,也拉低了鞋價。
“我們鞋城里有1/3是國內商場在售的品牌,1/3是從外貿轉戰內貿,尚未在國內市場出現的品牌。”據了解,在與戴希曼合作的100多個廠家中,有30多家此前從未在國內市場銷售過商品。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溫州鞋廠經營者告訴記者:“我們銷往歐洲的鞋,加上運費、關稅售價不過兩三百元,在國內相同質量的鞋卻至少要四五百元,重新回歸國內市場我們擁有很大的優勢。”他同時指出,專營出口的鞋類廠家回歸國內市場將拉低整個國內鞋類的零售價格。
專家說法
品牌消費意識不減鞋類高價難撼動
“消費者一天只買品牌貨,鞋類的高價就一天難以被動搖。”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營銷系教授陳冠表示,目前國內消費者的鞋類消費仍相當看中品牌,這也是百麗等大品牌不惜重金打廣告樹立品牌形象的原因。他表示,除非哪一天消費者買鞋和買襪子的心態一樣,平價鞋才能真正撼動國內的鞋價,否則,品牌鞋的價格仍將維持高位。
七八百元鞋 出廠價僅百元 經銷商爆料渠道費用
2008-03-11 14:57 北京晨報 李若馨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蘭蔻5年3檢不合格 貴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 2香奈兒等品牌面膜在香港被檢測出防腐劑
- 3藍月亮回應產品致癌說 稱加熒光劑符合國家標
- 4消費者痛訴:"潘婷"毀了我30年的秀
- 5美特斯邦威T恤衫涉嫌侵權 鄭淵潔為舒克維權
- 6拖鞋質量不合格 探路者起訴索賠
- 7雅芳在華再爆行賄門 四名中國區高管被解雇
- 8ZARA口頭承認產品質量有問題
- 9巴布豆和H&M等14種品牌不合格嬰幼兒服裝
- 10百盛君太等多家商場涉價格欺詐 遭發改委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