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達斯。資料圖
奧組委調查阿迪達斯。倫敦奧運會最大的贊助商之一、也是全球運動迷們最愛品牌之一的阿迪達斯服裝工廠受到人們關注,但此次并非因奧運會的臨近而廣告大賣或大受追捧,而是工廠被稱為“血汗工廠”,受到奧委會調查,被人們質疑。而一個沒有支付一毛錢給國際奧委會和倫敦奧組委的品牌NIKE,則是英國公眾意識中,與奧運會關聯最為緊密的品牌。
據稱,阿迪達斯設在柬埔寨的工廠,工人一周要工作六天,月薪是61美元,生產T恤、箱包等奧運商品,而工人則說,他們每月會額外獲得5美元醫療補助。
當奧運的主場從北京移往倫敦之后,TOP贊助商陣容已經有所改變。在北京奧運會的12家“TOP贊助商”中,可口可樂、麥當勞(微博)、Visa、GE、歐米茄、三星(微博)、斯倫貝謝、松下這8家企業續約倫敦奧運會,聯想、柯達、宏利保險和強生4家則選擇退出。加上寶潔、宏基、陶氏化學3張新面孔,組成了倫敦奧運會11家TOP贊助商的新陣容。
在英國公眾意識中,與奧運會關聯最為緊密的品牌居然是NIKE,一個沒有支付一毛錢給國際奧委會和倫敦奧組委的品牌。其實自品牌誕生以來,阿迪達斯與耐克的市場爭奪就從未停止過,阿迪達斯是奧運會的一級贊助商,而從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開始,耐克就練就了一套本領,引導公眾觀念和記憶向有利于自己轉化。倫敦奧運會,這場大戰勢必會更加白熱化。阿迪達斯此番在倫敦的戰略幾乎是拷貝了2008年的北京,贊助奧組委的同時包裝東道主代表團,讓走上領獎臺的每一個英國運動員都穿著那經典的“三道杠”。耐克也是經年不變繼續將贊助運動員作為最為核心的價值訴求。7月28日第一個正式比賽日,英國大紅大紫的自行車巨星卡文迪什要出戰公路自行車賽,這是東道主計劃中的“首金”,耐克用過往幾年的經營贊助支持,換得了卡文迪什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