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市民杜維高發現孩子的課外讀物中偶爾會增加一些名字驚悚的恐怖書。剛開始杜先生還不在意,可是最近,杜先生發現孩子對恐怖書到了極度熱愛的地步。近來,不少家長紛紛向記者反映,一些恐怖小說在學生當中相當流行,孩子們相互傳閱,追讀連載,彼此交流閱讀心得。“恐怖童書”如此暢銷,令家長大為憂慮,難道孩子的童年要伴隨著這些“鬼怪”長大?
有少兒專家表示,現在一些以恐怖、魔幻、鬼怪為噱頭的童書確實搶占了很大份額的少兒圖書市場,為了利益去炒作、推熱這類童書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應引起主管部門的重視。
中小學生愛看“鬼書”
“爸爸,窗簾后邊會不會藏著吸血鬼?”半夜,縮在被子里一直瑟瑟發抖的彤彤叫醒爸爸,說自己一個人不敢睡了。最近,這樣的情況已經發生多次,老師也向家長反饋說孩子上課沒精神,經常打瞌睡,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竟然是一套在孩子班上傳看得很火的童書。
這本藏在彤彤書包里的書已經被孩子們翻看得卷了角,封面上是一座陰森的墓碑,一個伸著黑色爪子的幽靈飄在上面,非常恐怖。記者了解到,目前這樣的“恐怖童書”在小學生中間非常流行,一套幾十冊互相傳閱,甚至在學校圖書館也能借到,不少孩子白天談論的話題離不開“僵尸”、“吸血鬼”、“幽靈”,晚上卻嚇得睡不著覺。
在市區多家中小學周邊的書攤店面和報刊亭,記者看到,類似的恐怖小說和雜志都擺在醒目位置,顯然,為的就是吸引中小學生購買。記者翻了一些所謂的鬼怪叢書和雜志,發現這些讀物大多封面黯黑,以一些嚇人的名字配上詭異照片引人注意,封面上基本都是以“魂飛魄散、毛骨悚然”等字眼來襯托,在書中,更是充滿了“血流成河”、“魂飛膽喪”、“昏天黑地”等極具感官刺激的文字,讓成人看了都不禁毛骨悚然。而一到放學時分,卻總有學生三五成群地前去翻看和購買。
為什么孩子們不喜歡讀名著,而將目光放在鬼怪小說身上呢?恐怖小說的情節曲折離奇,想象大膽奇特,這是學生愛看恐怖小說的主要原因。石岐中學的謝同學告訴記者,恐怖小說的內容很刺激,正好彌補緊張而又平淡的學習生活。她說,現在的生活太無聊,所以讀點恐怖小說,可以打發業余時間。
家長擔心影響孩子成長
“看多了鬼怪小說肯定會影響孩子的成長。”杜先生告訴記者,自從孩子看了那些鬼怪小說后,整個情緒都不太對勁,和以前樂觀大方的樣子截然不同。杜先生說,好在自己發現得早,及時制止了小孩繼續看下去,不然不知道以后會怎樣。他認為,中小學生正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刻,看多了恐怖書籍,會對心理健康不利,如果要看課外書,還是要多讓他們看一些中外名著來補充知識。
不過,也有學生家長認為,孩子的閱讀不能強制,強迫孩子看他們不喜歡的書,也不見得有效果。存在就是合理的,既然孩子喜歡,偶爾看看也沒關系,說不定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推理思維。只不過,要多加引導,不要看得走火入魔就可以。畢竟,孩子也有他們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只要把握好自己,不把鬼怪閱讀當學習重點,就無所謂了。
更有家長責問,為什么出版部門不能針對青少年的閱讀心理特點,多出版一些通過懸念故事情節來闡明人生道理和科學道理的書呢?為什么不多出版一些健康的書籍,為學生補充精神營養呢?
學生閱讀需要引導
恐怖小說情節曲折離奇、想象大膽奇特,這是小學生愛看恐怖小說的主要原因。中山市青少年成長服務中心的兒童心理學專家孫迎春覺得,孩子閱讀時不能完全憑借自己的喜好,那樣容易“偏食”。
她認為,對恐怖、神秘等事物擁有好奇心,屬于人類天性,但小學生的心智尚未發育成熟,難以區分真實與虛幻之間的差異。作為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喜歡看恐怖小說,不能強禁,而要引導。兒童閱讀恐怖小說的確會導致很多消極影響,比如做噩夢、恐懼、多疑等,這種影響甚至可以持續到成年以后。
另外,小學生跟風閱讀恐怖小說是一種從眾心理,一些學生膽子比較小,卻在群體閱讀的壓力下,去閱讀原本并不敢看的恐怖小說,這對身心發展都不利。
語文老師劉老師認為,興趣都是平常培養起來的,閱讀也一樣,現在一些學生可能對中外名著不是很有興趣,而對網絡小說更好奇,那么,作為老師和家長,就應該對孩子多加引導,甚至是迫使學生閱讀經典著作,使他們產生對經典閱讀的沖動。當學生慢慢融入閱讀后,也就會由淺入深,對名著有了閱讀興趣,這時,他們就不再對那些網絡鬼怪感興趣了。南方日報記者 鄧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