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報道“每人100分作為基礎,操行分結果作為評優、評獎候選人的重要依據。低于60分者,每少1分就罰1元,作為班費。”近日,武漢商貿職業學院景觀設計專業的班級實行“操行評分制”,引起了師生們的關注。
記者在獎懲細則上看到:講座不帶筆和本子,扣2分;一周有6次進圖書館學習,加5分。有學生對此規定產生質疑,認為大學沒必要再用分數的形式衡量一個學生的好壞。校方表示,此舉旨在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用學分間接引導,也是考評的參考依據。
重慶師大貧困生愛心屋免費領衣物
重慶晚報報道近日,重慶師大學生李梅來到設在校內的愛心小屋,免費挑選了一件過冬的棉衣。
愛心小屋是學校的一個愛心社團,大約60平方米的房間掛滿了衣服,鞋架上整齊有序地放著鞋子。“衣物都是學校同學募捐的,同學們穿不了的,或者不想要的,都可以拿來。”值班工作人員介紹說,有需要的同學可以去取,每人一次可以領5件。
據了解,愛心小屋現在有工作人員40多名,都是學校的學生,大家都是義工,沒有工資。愛心小屋成立以來,共接受學生募捐的衣物6萬余件。
廣州一幼兒園要求孩子交廢品
羊城晚報報道近日,廣州市番禺區的一位家長劉先生深感憂慮,為了上幼兒園的孩子“廢舊物交得多”,特意訂了幾份基本不看的報紙。“老師月底會表揚那些交得多的孩子,交得太少面子過不去吧?”
該幼兒園有關負責人表示,活動的目的在于培養小朋友垃圾分類的環保意識。“廢物回收活動是‘自愿’的,幼兒園從來沒有以廢舊物的數量作為學生、老師及班級評獎評優的標準。”
川大教授辭教破格錄取特長考生
成都晚報報道因擁有甲骨文的特長,“古文字達人”黃蛉在兩年內實現了三本到一本的“兩級跳”,轉入川大本部學習。近日,黃蛉的指導教師何崝,卻因“這個學生有些浮夸”向學校提交了辭呈,不愿意再教黃蛉。
從2009年開始,川大和川大錦城學院聯合培養黃蛉。而原本已退休的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何崝也被返聘回川大,專門為黃蛉“開小灶”。“經過兩年的精心培養,他的學習情況并不理想,黃蛉在古文字方面的研究水平并不如人意。”
(長江日報)